原创 廉颇到底有什么战绩?为何能名列战国四大名将?他是否名不副实?
创始人
2025-07-05 05:31:44
0

说廉颇名不副实,没有好的战绩和战功,属实有点夸张了。廉颇要是不能打,在长平之战时,秦国为何要用反间计,把廉颇换掉呢?

细看廉颇的一生,廉颇的战绩其实很漂亮。他虽然没有像白起、孙膑那种特别奇险、特别有故事性的作战经历,但是“善战者无赫赫之功”,他作战踏实,稳扎稳打,确实是一个难得的良将。

廉颇崭露头角,是赵惠文王十六年的时候。

事情还要从好几年前说起,当年燕王把禅位给自己的相国子之,引起燕国内乱,齐国趁火打劫,差点没坑死燕国。当时燕昭王还在韩国做质子,赵武灵王就派人把燕昭王送回燕国。

燕昭王励精图治,又派苏秦去齐国卧底,挑唆齐闵王惹了众怒,最后引发五国合纵伐齐。赵惠文王十五年,五国联军由燕国大将乐毅带领,廉颇跟随乐毅,打败了齐军。

这一次出征,廉颇给赵王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所以第二年,赵王再次命令廉颇进攻齐国。廉颇攻入齐国,攻占了齐国的昔阳。“廉颇将,攻齐昔阳,取之。”

这次胜利后,廉颇的名声才开始传扬开。廉颇也因此被赵惠文王拜为上卿。

渑池之会,秦昭襄王约赵王去会谈,赵王本来不想去,但是廉颇和蔺相如从国家尊严出发,还是力劝赵王赴宴。

蔺相如陪着赵王赴宴,廉颇送赵王一行人,到分别的时候,廉颇对赵王说:“大王这次出行,不会超过30天,如果大王30天还不回来,请允许我们立太子为王,绝了秦国通过挟持大王来挟赵国的希望。”

如果说秦国后期全是虎狼之君,那昭襄王就是虎狼中的战斗机,后来更是以喜欢“留客”而闻名。

廉颇这一番安排,虽然有点大胆,但却是为赵国而考虑,可见他不是个只会打仗的武将,而且顾全大局,敢说敢做。

由于蔺相如机敏勇敢,廉颇又早有准备,所以赵王没有受辱,也没有被扣押,平安回来了。

赵惠文王二十三年,赵国将领楼昌带兵,攻打魏国的几邑,结果失败。直到这一年十二月,廉颇带兵,进攻几邑,这才成功取得了这块地盘。

别人打不下来的地方,廉颇一出手就拿下了,这件事从侧面也能说明廉颇能力出众。

第二年,廉颇再次领兵,攻占了魏国的防陵,再次成功,在此地修筑了防御工事,然后才回师。随后,廉颇又向安阳进攻,再次取得胜利。

这些胜利来的都太顺利,没有千钧一发之际的反转,也没有屠城杀俘的惨烈,不足以引起世人的惊奇。似乎廉颇是一个平庸、幸运的将军,每一次都没碰上太困难的对手。

但是,历史会告诉我们,战场上没有幸运,没有那么多“卫青不败由天幸”,也没有那么多“李广无功缘数奇”

赵孝成王时,秦国进攻韩国的上党。韩国在列国中实力最弱,上党太守抵御不了秦国,又不愿意把上党交给秦国,就把上党献给了赵国,希望秦赵两国交战,借赵国的手给秦国找点麻烦。

当时赵国国内也有人反对赵国收下上党,但是上党这么一大块领土,诱惑实在是太大了。赵王和平原君赵胜最终还是收下了上党,还派人去封赏献地的上党太守。

上党太守哭着推辞了赵国的封赏,赵国派人去接手了上党,长平之战由此拉开了序幕。

赵王接手上党郡后,知道秦王不会善罢甘休,就派廉颇带兵,应对秦军的攻击。

廉颇知道,秦国实力强大,军队又是带着怒气来的,来势汹汹,不适合硬碰硬。所以廉颇没急着和秦军打仗,反而修筑壁垒,打算长期固收不出。

战争必然带来消耗,所以自古主动攻打别人的,都力求速胜,避免夜长梦多,也降低自己后勤的负担。而“守”的一方都尽量把战线和时间拉长,我活活熬死你。

秦军远道而来,物资消耗很大。赵国比秦国更熟悉这里的地形,如果赵国固收不出,秦国徒劳无功,又占不到便宜,迟早会挺不住的。到时候秦国要么撤军,要么疲惫之下露出破绽,熟悉地形的赵军伺机而动,就可以一举获得胜利了!

廉颇的安排很妥当,以秦赵两国的力量差距,这几乎是赵国能用的、最好的方案了。

然而,此时的赵王,性格比较急切、缺乏耐心。廉颇预备和秦军打持久战,不仅秦军后勤吃力,时间久了,赵国也有些艰难。

秦国是大老远运量,赵国也一样啊。打仗烧钱,不仅秦国在烧钱,赵国也一样烧钱。时间长了,赵王渐渐有点不满了。

如果说赵王是有点不满,那秦国就是心急如焚了。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廉颇坚守不出,时间一就,士气都降低了。而且秦军驻扎时间长了,后勤是真紧张啊。一旦士兵松懈,被廉颇钻了空子,秦军花了那么多钱打仗,再遭遇失败,就太得不偿失了。

秦军陷入了两难,不打,丢脸又吃亏。我出钱出力打上党,最后反而便宜了赵国,我这脸丢大了,以后吃饭只能坐小孩桌了;

打,廉颇不接招,这么拖下去,再被廉颇偷袭了怎么办?我千里迢迢的来,难道是为了陪你静坐的吗?

最后,秦国熬了三年,终于要受不住了。就在这个时候,秦国也终于找到了自己应对的方法;我解决不了问题,我还解决不了你吗?

再厉害的敌手,也是人。只要是人,就会被猪队友坑。廉颇厉害,可你要听赵王的,如果赵王不相信你,那你还能发挥你的作用吗?

秦国使用了反间计,赵王果然中计,真的相信廉颇固守不出是因为年纪大了,胆小。赵王听信人言,把廉颇叫了回来,把赵奢之子赵括派到了长平。

赵括虽然是名将赵奢的儿子,但是他的风格和自己的父亲完全不一样。对于战争,赵奢严肃谨慎,可赵括却夸夸其谈。要谈兵法,赵奢也说不过儿子,可是赵括这种轻松的态度却让父亲担忧。

所以,赵奢生前曾经叮嘱过,赵国一定不能派赵括为将。可是,赵王被秦国放出的话迷惑,即使赵括的母亲激烈的表示反对,他还是坚持派赵括去了长平。

秦国一听说赵王把廉颇换成赵括,不由大喜。秦昭襄王立刻下令,让白起去长平。

秦王没有失望,赵括一到长平,就改变了廉颇的部署,还换掉了许多廉颇之前用的人。赵国的失败,已经成了定局。

白起像割稻子一样,打败赵军,赵括在乱军中自杀。长平之战结束后,白起坑杀了四十万赵军士卒,赵国几乎失去了一代人。

这场战争的失败,极大的摧残了赵国的势力。赵王也非常后悔,自己轻易换掉了廉颇,赵国才有长平之祸。

比起失去土地,赵国面临的更大的危机是,他失去了太多的人口。人口,是影响国家实力的重要因素。有人才能种地,有人才能当兵。历史上几乎每一次经济中心南移,都是有人口南迁导致的。

长平之战,秦赵两国都下了大成本。现在赵国失败了,大家都知道赵国现在人丁稀少,军队实力大不如前。

孝成王十五年,燕国派出的使臣回来禀报,说赵国的青壮年都死在了长平,孩子们还没长大,可以攻打他们。于是燕王不顾部分大臣的反对,出兵攻打赵国。

在这种紧要关头,廉颇再次带兵反击。虽然赵国军事实力削弱,但在廉颇的运筹之下,赵国的自卫反击还是取得了胜利。不仅如此,廉颇的军队一直打到了燕国的都城。

燕国被包围了都城之后,提出割让五座城池求和。赵王同意了燕王的建议,这才同意停战。

此时的赵国刚吃了败仗、而且青壮年稀少。在这种恶劣的情况下,廉颇能把自卫反击打到了敌人的都城去,燕国或许菜,但是廉颇的实力绝对不容置疑。

这场战争是历史上比较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此战之后,廉颇被封为信平君,假相(代理相国)。

可是,铁一样的战功,不会给他带来君王的信任。赵孝成王曾在长平之战时把他召会赵国。而孝成王的儿子也一样,继位没多久就派乐乘替换廉颇,想接触廉颇的兵权。

廉颇气愤不已,攻打了来替换他的乐乘。攻打国君派来的人,廉颇也不能继续在赵国待下去了,只好跑去了魏国。

廉颇在魏国,一直闷闷不乐,想再回到赵国,给赵国效力。终于,赵王也想起来廉颇了,就派人带礼物去看廉颇,让使者看看廉颇还能不能打仗。

廉颇听说赵国来人,非常高兴,当着使者的面吃了一斗米,十斤肉,还披甲上马,表示自己身体很好,还能为赵国效力。可是使者被人贿赂,回去就告诉赵王:“廉将军饭量还很好。可是和我坐在一起,一会儿的功夫,就拉了三次屎。”

赵王一听说廉颇身体不好,觉得廉颇不能打仗了,就没再派人联系廉颇。廉颇最终闷闷不乐的死在了楚国。

细数廉颇的一生,打了不少胜仗,有比较顺利的胜利,还有反击燕国那种以少胜多的战役,连长平之战这种修罗场,也能挺几年。要不是赵王拖后腿,长平之战谁输谁赢还说不准呢?

综合来看,廉颇发挥稳定,善于利用优势,还能以少胜多。所以,廉颇的实力,确实担得起战国四名将之一的名号。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属... 属下将未婚妻送给上司,生下一子后,上司写信给妻子:回来一下吧 在以前,女子就是一个悲哀的群体。从小就...
原创 陈... 古代四大美女已经是尽人皆知的了,在古代史上,四大美女知名度是非常高的。在这四人中,最为有名的肯定是杨...
原创 赵... 三国时期有一位充满着神奇的人物,他就是赵云,一直都让我们关注着,身上一直都有很多着好的与坏的争议,有...
原创 1... 前言 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许世友将军以其铁血军魂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成为了一个传奇。他严于律己,更严于待...
原创 如... 如果有幸生在清朝皇室,看看你是“亲王”还是“贝勒”马上揭秘 大清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也...
原创 南... 南北分治:祸已临头才自悔,忠言不用亦徒嗟 陈朝中庶子虞荔之弟虞寄,流寓闽中,虞荔请诸陈主,召其弟入...
原创 北... #大有学问# 上世纪70年代,山西省大同市博物馆和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员会的考古人员对大同市北部的梁山进...
原创 许... 这不是我四年前的勤务兵? 1933年4月,红25师政委被调派到军部任职,师长许世友暂时接替政委这一职...
原创 为... 伟人为什么能够受广大百姓的拥护和爱戴,那是因为伟人从一开始走的就是一条群众道路。从一开始进行考察的时...
原创 “... 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时期,存在很多的刑罚,比如说杖刑、砍头还有流放,在提起流放这一种刑罚的时候,很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