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一个字评价战国四名将:白起最狠、王翦最诡、廉颇最忍、李牧最冤
创始人
2025-07-05 00:31:59
0

战国四名将,是指战国时期,中华大地上诞生的四大杰出军事统帅,他们分别是:秦将白起、秦将王翦、赵将廉颇、赵将李牧。

其他国家虽然也有许多名将,但无论是从战功还是在对历史的影响上来讲,都不如这四个人突出,战国四名将都是实践派,并没有兵书或者军事著作流传于世,但是他们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战术运用与战争思想的独特性,都对中国军事理论的发展起了丰富的补充与论证作用。

假如我们能用一个字来概括四个人的特点的话,那就是白起最狠、王翦最诡、廉颇最忍、李牧最冤。

白起最狠

说白起最狠并不是没有根据的,白起的一生杀人极多,以至于人们都称其为“人屠”。

我们先来看看他的一生杀了多少人:

公元前293年,伊阙之战中,白起大破韩魏联军,斩首24万;公元前279年,鄢郢之战中,白起攻破楚国国都,斩首35万;公元前273年,华阳之战中,白起击败赵魏联军,斩首15万;公元前264年,陉城之战中,白起率秦军攻破韩军,斩首5万;公元前262年,长平之战,这一战中,白起坑杀赵军45万。

这些累计起来,白起一生共杀人约124万,虽然这里边有夸大的成分,而且也有很多是“杀良充功”,比方说在攻破楚国国都的时候,杀掉了许多楚国百姓,但是相比战国时期的其他的将领,白起杀人确实最多、最狠。

那白起为什么杀这么多人?

这源于白起的作战思想,白起打仗,并不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而是注重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这样做有两个好处:

1、可以重创敌人,让敌人短时间内丧失抵抗能力

2、大量杀人可以打击敌人自信心,壮大自己军威

3、避免大量俘虏带来的粮草压力

但是这样做最大的坏处就是自己损伤也很大,俗话说“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在长平之战中,白起虽然一举杀光了赵国几乎所有的青壮年,但秦军也损伤过半。

所以,在战国四名将中,白起是最狠的。

王翦最诡

王翦的诡,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政治方面,一个是军事方面。

公元前224年,秦王嬴政想伐楚,便问王翦,王翦深知楚国是大国,便说,要灭楚,非六十万大军不可;秦王又问李信,李信年少不知世事艰,说只需要20万就行了,秦王大喜,便派李信率20万秦军伐楚,结果李信大败。

无奈之下,秦王只有再请王翦出山,给了王翦六十万人,出征前,王翦向秦王要田、要宅、要钱,说要为自己的儿孙留下点遗产。

秦王都允许了,可是等到大军出了关,王翦又连续五次请求秦王赐“美田”。

王翦的部下都觉得王翦有点过分了,这个时候王翦才说出了自己的真实用意:“如今我率领秦国所有的军队去伐楚,大王生性多疑,肯定会担心我拥兵反叛,我之所以多次向大王要田、要地、要钱,是想让大王认为我王翦除了钱财田地外,别无他求,而且我的田产都在秦国,我是一定会回秦国的。”

大军到达楚国后,王翦并没有马上开打,而是将大军驻扎下来,整日坚守壁垒,每天扔石头子玩,就这样对峙了一年,楚军忍不住了,终于出战,王翦趁楚军调动之际,大军倾巢而出,一举灭楚。

从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出,王翦不管是为臣、还是为帅,都很灵活。

李牧最冤

李牧是赵国后期的名将,李牧的一直都驻扎在赵国北面抗击匈奴。

面对机动性强的匈奴,李牧有自己的三大法宝:

1、厚待士兵

李牧在军中每天杀一头牛,让士兵们每天都有肉吃。

2、防守严密

根据史册记载,李牧防守严密,而且亲力亲为,以至于连烽火台的安置这样的小事都亲自过问,并且经常派小股的侦查骑兵外出侦查,一有敌情,就可以第一时间掌握军情。

3、死不出战

李牧是坚决不出战的,他在军中有一道非常著名的命令,谁敢出战就斩。

李牧依靠这三大法宝,让匈奴头疼不已,匈奴大老远跑过来,就为抢点东西,但是每次都空手而归。

后来,赵王迁的时候,王翦率军包围了赵国国都邯郸,赵国无将可用,便派李牧守邯郸城,王翦一听说收城的是李牧,心中便知道这仗不好打。

于是王翦便发扬秦国的优良传统——反间计。

王翦派人用重金贿赂赵国大夫郭开,诬告李牧谋反,赵王便要收回李牧的兵权,李牧知道目赵国前除了自己,找不出人能和王翦一战,因此为了赵国的安危拒绝交出兵权。

赵王竟然愚蠢地派人把李牧秘密抓起来杀掉了。

可怜一代名将李牧,没有死在秦人的刀剑之下,反而死于郭开这个小人之口。

没有了李牧的赵军,很快就被王翦击败,不到三个月,赵国就亡国了。

后人用“李牧死、赵国亡”来表达对李牧的叹息。

廉颇最忍

廉颇的一生,可以说是一直在忍。

而长平之战,则是廉颇忍到极致的一次表现。

当秦军进攻长平的时候,廉颇就知道赵军是不可能打得过秦军的,便选择了一个最好的策略——坚守不出。

打,那就是国与国之间生死存亡的大决战,而坚守不出,便是和秦军对峙,长平距离赵国近,距离秦国远,因此秦国的补给比赵国更难。

说白了,廉颇与秦军打的是消耗战,消耗战只有两个结果,要么两败俱伤,要么和谈。

廉颇在长平这一忍,就是三年。

要知道廉颇素来有“悍勇”之名,一个悍勇之将,坚守了三年,对外要面临着秦军进攻的压力,对内还要面临国君的质疑与斥责。

所以长平之战是廉颇忍到极致的一种表现:

1、战术上忍,坚守不出

2、战略上忍,持久消耗

3、为臣上忍,国君催战

说到底,廉颇的忍,归根结底是因为赵国的国力不如秦国,如果赵王不换廉颇的话,长平之战可能不会胜利,但至少不会让赵国败得那么惨。

等拖到秦国也扛不住的时候,再去和谈,长平之战就会是另外一种结果了,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既然是一个字评价四大名将,就难免会片面,欢迎大家更正、补充。

本文由四木先生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史... 古埃及文明相信人死后灵魂不灭,会附着在尸体或是雕像上,所以法老王死后往往会被做成木乃伊,以利保存。古...
"双耳瓶韵:乾隆盛世... 乾隆双耳瓶的魅力!谁不爱双耳瓷器,拍卖场上的萌宠! 乾隆双耳瓶是中国古代瓷器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具...
原创 他... 2009年电视剧《潜伏》一经放映,广受好评。剧中“为国行大义,不辱声望”的余则成是观众重点讨论的对象...
李华林油画作品欣赏 艺术简介 李华林,1948年5月生,贵州省贵阳市修文县人。1968年入伍,援越抗美老兵。 中国军人书...
原创 宋... 说起民国时期的宋家,很多人的第一反应都是宋家三姐妹,这三个人分别嫁给了孔祥熙、孙中山和蒋介石,可以说...
原创 六... 血脉相连根同在,中国人对血缘关系有着天然的亲近感。 中国古代家族观念十分强烈,沿传至今,尽管随着生活...
原创 朱... 之前的文章中写过五代第一名将天团“十三太保”的故事,当年出身沙坨的李克用(以及李克用的继任者李存勖)...
原创 道... 道光皇帝是清朝入关以后的第六位皇帝,素有“小康熙”的美称。但是这位皇帝确不像他的爷爷乾隆那样,生活的...
原创 张... 窦宪 简介 窦宪(?—92年),字伯度,扶风郡平陵县人,即今陕西咸阳人,东汉名将,汉章帝册立其妹为...
原创 这... 封建王朝里,皇帝乃是至高无上之人,但是再有权力和地位的人都终逃不了一死,皇帝也自然也逃不过,但是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