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00多年,中国历史上最具神秘色彩、被誉为千古奇人的人物王诩,隐居于云梦山鬼谷(位于今河南省鹤壁市)广收门徒,传道授学,自称鬼谷先生,人称鬼谷子。
鬼谷子通晓纵横捭阖之术,身怀旷世绝学,精通百家学问,具有通天智慧。当时师从他学艺的弟子共有500人,这些弟子在学艺前大多是无名小卒,但出师后个个出将入相,搅动天下风云,名流千古。
比如孙膑、庞涓、苏秦、张仪、商鞅、毛遂...等等这些左右列国存亡,一笑天下兴,一怒诸侯惧的风云人物们,无一不是出自鬼谷子的门下。
后世新中国的军事家们为表示对鬼谷子的尊崇,把鬼谷子授课的“鬼谷”称之为“天下第一军校”。
《历史名人辞典》:“鬼谷先生,苏秦、张仪尝从之学纵横术,孙膑、庞涓学兵法,弟子五百。在世数百年,后不知所终…”
“智圣”鬼谷子
而当时孙膑和庞涓就是一同拜在鬼谷子的门下学习纵横之术。孙膑天资聪颖,悟性极高,再加上其本是顶级兵法家孙武之后,有相当深厚的家学渊源,于是学识长进极快。
而庞涓却是个骄傲自负、气量狭小之人,虽然聪慧但从不刻苦,学习总是浅尝辄止,刚刚入门便自认学到了师父的全部本事,想要下山寻富贵。
于是鬼谷子对庞涓越来越失望,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孙膑身上。庞涓表面上服气孙膑,但内心里暗暗由嫉生恨,对孙膑常怀陷害之心。
后来庞涓觉得自己学业有成,便向鬼谷子辞行下山前往魏国去投奔了魏惠王。
庞涓与孙膑剧照
庞涓因嫉生恨,残忍迫害孙膑。
庞涓投奔魏惠王后,很快就靠着学得鬼谷子的一些兵法皮毛得到了魏惠王的器重,被封为将军。
在战国250多年的历史中,魏国是最先强盛而称雄的国家,庞涓正好赶上了魏国最好的时代。当时除了魏国之外,还有一个非常强大的国家叫做齐国。魏国和齐国就是当时最为强大的两个诸侯国,双方为了争霸天下展开着各种明争暗斗、合纵连横。
当时庞涓下山投奔魏惠王,而孙膑就是去往齐国。庞涓深知孙膑的才干远胜于自己,担心孙膑被齐国重用后对自己不利、对魏国不利。
于是庞涓处心积虑要除掉孙膑这个眼中钉。经过周密策划,他假借魏惠王之名邀请孙膑到魏国做客。孙膑不疑有诈,如约前往。
结果到了魏国,庞涓却说孙膑来迟了,怠慢了魏惠王。然后私自将孙膑处以“膑刑”,就是将孙膑的膝盖骨全部剔掉,让其无法行动,从而使孙膑永远埋没于世不为人知!
“膑刑”这种酷刑传自夏商时期,是夏商五刑之一。而孙膑原本的名字原本并不是“膑”,在受了膑刑之后才改名为“膑”,以示他永远都不会忘记这个奇耻大辱!至于孙膑的原名史书上并无记载。
《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
孙膑装疯卖傻,忍辱负重,苟且偷生。终于觅得机会逃出生天。
孙兵被削去双足后,自己再也无法行动,已成了一个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人。于是庞涓便放下心来,认为孙膑纵使有百般本事,也再难和自己较量了。
然后庞涓将孙膑囚禁起来,每天派人拷问孙膑的兵法。有人说因为孙膑是孙武的后代,所以孙膑必然有孙武流传下来的《孙子兵法》,庞涓之所以不直接杀掉孙膑,就是想逼问出《孙子兵法》的下落。这个虽是后人臆测,但真实情况可能也相差无几吧。
为了保全性命,孙膑想了一个“装疯”的办法,他做出一副意志消沉,生无可恋的样子,然后一会哭一会笑,越来越闹腾,表现出精神失常的迹象。
为了试探孙膑是不是真疯,庞涓便将他关到猪圈里去。披头散发的孙膑在猪圈里疯狂大笑,四处打滚把浑身弄满猪粪,甚至还把猪粪塞进嘴里大嚼。
孙膑装疯剧照
于是庞涓相信孙膑真的是疯了,把孙膑放了出来,对他的监视也宽松了起来。孙膑每天依然装疯卖傻着,然后一边暗中做好各种准备,耐心等待逃出魏国的时机。
终于,逃跑的机会来了。当时齐国有一位使臣来到魏国,孙膑一见机会难得,便让一个早已买通的看守人员联系齐国使者,并安排了一次与齐国使者的密谈。
一番谈话之下,齐国使者被孙膑的大才所折服,认为孙膑是一个万金难求的军事天才,于是在回国时将孙膑藏于自己的马车中,直接带往了齐国。
孙膑就此得以逃出生天,接下来等待庞涓的必然就是狠厉无情的复仇。
孙膑的复仇之路!
1、孙膑复仇之路的第一步——田忌赛马。
孙膑来到齐国后,便被带到齐国名将田忌的府上,田忌敬重孙膑的才华,将他待为上宾!
当时孙膑的才干并没有显山露水,所以只是做了田忌的客卿,这样的身份其实非常尊贵。但是庞涓早已是魏国魏惠王重用的大将,以孙膑现在的身份很难实现复仇的目标。
不久后正逢田忌与齐威王对赌赛马,这个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在这里就不再赘述。田忌靠着孙膑的建议,将手中筹码合理组合,然后扭转败局,最终赢得了齐威王的千金赌注。
这样的思路让齐威王感到十分惊叹,然后一问之下田忌便把孙膑推荐给了齐威王。齐威王与孙膑畅谈一番兵法,然后叹为观止,马上拜孙膑为军师。
就此,通过一场流传千古的“田忌赛马”,孙膑成功走上权力上层,回到了自己本来应该走的人生轨道,也踏出了向庞涓复仇的第一步。
2、孙膑复仇之路的第二步——围魏救赵,活捉庞涓。
上文我们说过,但是魏国和齐国是当时最强的两个诸侯国。特别是魏国在庞涓率领下打了几次胜仗后,气焰更是嚣张,基本想打谁就打谁。
公元前354年,魏国说赵国欺负了自己的小兄弟卫国,于是派庞涓带兵讨伐赵国,包围了赵国的首都邯郸。赵国面临着灭国之危,于是紧急向齐国求援。
齐国接到赵国的求救后经过了一番讨论,然后齐威王决定派孙膑为大将率兵去救援,但是被孙膑拒绝了,孙膑说自己是受过刑的人不能为将,只能当军师。
然后齐威王只得任命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让二人率军去救援赵国。二人出发后,田忌认为既然魏军在攻打赵国都城邯郸,要救赵国那就应该直接把军队拉去邯郸和魏军作战呀,没毛病!
可是这个想法遭到了孙膑的拒绝,孙膑认为魏军精锐都在围攻邯郸,此时魏国都城大梁(位于今河南开封)必定空虚,应该率军去攻打大梁,庞涓必然从邯郸撤军回来应战,赵国之围自解。
于是田忌按照孙膑的计策,假装派一路大军向魏国都城大梁进逼,做出进攻姿态。然后另一路大军在庞涓回程的路上设伏。
在魏都即将面临进攻之下,庞涓果然撤军回防,然后在半路上被孙膑率领的军队埋伏,魏军大败,庞涓自己也被生擒活捉!
庞涓被活捉后,孙膑顾念同门之谊,也顾忌当时魏齐两国的形势,并没有对庞涓痛下杀手。公元前351年,庞涓被关押两年多后,魏惠王通过外交方式将庞涓接回国,并再度让他为将。
虽然保全了性命,但对于心高气傲的庞涓来说,被孙膑活捉无疑是比死还难受的羞辱。
庞涓剧照
3、孙膑向庞涓复仇的最后一步——马陵之战,对庞涓杀人诛心,让庞涓死不瞑目!
公元前343年,魏国为了补偿上一次攻赵不成的损失,于是又发兵去攻打另一个诸侯国韩国。韩国也向齐国紧急求救。
于是齐威王再任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军去救援韩国。然后孙膑再一次采用围魏救赵的战术,率军袭击魏国首都大梁。
庞涓得知消息后,无奈只得撤军回援,韩国只围不攻自破。但见到救韩目的已达到,孙膑就转向旁边进军。屡次被齐国破坏自己的好事,魏惠王恼羞成怒,于是命庞涓大军转而追击孙膑率领的齐军。
孙膑深知庞涓骄傲自负、易轻视齐军、好自作聪明的性格,早就想好办法诱敌深入,准备将庞涓大军逐步诱进埋伏圈一举歼灭。
然后孙膑令齐军在做饭时,第一天用灶10万个,第二天减为5万个,第三天减为3万个。
庞涓一路追击下来发现这个情况后,高兴得哈哈大笑,说齐军胆小,因为害怕魏军追击,士兵每天都在大量逃跑,从他们做饭的灶每天都在减少就看出来了。
孙膑减灶
庞涓大喜之下,命令部队丢掉辎重全速前进。然后自己抛下步兵,只率领精锐骑兵日夜兼程前去追击孙膑。
孙膑得知果然中计,当齐军走到狭窄的马陵道时,他发现这是一个设伏的好地方。然后估算着庞涓大概在刚入夜时能到达这里,于是便安排下1万名弓弩手在此埋伏。
然后孙膑命人刮去路旁大树的树皮只留下树的白芯,随后让人在树上刻上一排大字:“庞涓死于此树下”。然后孙膑交待弓弩手们,只要见到火光就是发箭的讯号。
果然在入夜时分,庞涓率领精锐骑兵到达此处,看见两旁大树上写有字迹,于是命人点火查看。熟料刚一点火看清字迹,马上便是万箭飞来。当下魏军就大乱,随即孙膑命大军杀出,将魏军杀了个丢盔弃甲。
而庞涓也在看清那排字迹之后,死于乱箭之下。
短短几个字,实际上却蕴含了孙膑的运筹帷幄、智计万千;反之也衬托了庞涓自诩智慧过人,却在孙膑的计谋下连连中套的愚蠢。
这短短几字才可谓是对一生自负的庞涓杀人诛心,让其死不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