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总不缺少厉害的人物,他们的命运却各有不同,并不是你够优秀就会得到更多机会更多封赏,反而有时优秀本身也是一种阻碍。
比如唐初李世民对有功之臣大加封赏,还专门设立楼阁,存放古代有功之臣的画像。但也有一个功臣却被埋没,苏定方就是这样一位大将。
苏定方的军事才能不在秦叔宝之下,唐初之时他为李世民北伐东突厥立下大功,但李世民只是给他赏了个官职,此后二十多年也未重用他。直到皇帝换了人,他才再次受到重用,花甲年纪驰骋战场,直到老死。这其中究竟有着怎样的隔阂?
少年猛将气魄惊人
苏定方生于河北武邑县,隋炀帝大业末年,他的父亲率领几千乡兵举起讨贼大旗,苏定方也混与队伍之中,但却表现出惊人的勇猛,胆气超群。他跟随父亲多次出兵征战,并常常出现在队伍前面冲锋陷阵。
父亲去世后,苏定方接手了父亲的队伍,率领众人建立了多次战功,如大破清河叛军张金称,打败邯郸叛军杨公卿等,斩杀、俘获士兵颇多,让叛军不敢靠近他所据守的都郡及周围地区。
这些地区的乡民们都倚仗着苏定方来得到保护,乱世中求得片刻安宁,而苏定方的名气也在这时得到广泛传播。
隋末农民起义席卷全国,众多的起义队伍之中也不乏真正的英勇之士,随着战事的变化,很多小的队伍被大军团吞并,局势很快明朗起来,仅剩下几个大军处在争夺地盘之中。
苏定方明白自己的小队伍根本就不是这些大军的对手,如果仍然如此独立下去,很快就会被吃掉,于是他积极寻找可以投奔的靠山。思来想去后,苏定方认为投靠窦建德会有前途,于是率领部下归于窦建德部下。
苏定方在窦建德手下,也是勇猛无比,驰骋战场杀伐果断,立下不少战功,并在军中打响了名气,成为窦建德部下深受重用的一员猛将。
其中窦建德的一员大将高雅贤还愿意收他为养子,对他颇多赞美之词。只是好景不长,窦建德的大军被团灭,苏定方只好再寻靠山。
在高雅贤的带领下,苏定方跟随他一起投靠刘黑闼帐下,在这段时间里,苏定方仍然展现出了自己惊人的军事才能,多次参与攻城掠地行动,并立下战功。
但不幸的是,高雅贤于次年在战场中阵亡,投靠不到3年刘黑闼被杀,再次失去靠山后苏定方解散军队,回家乡种田,以此来表明自己并不愿为唐朝效力。
为唐效力寂灭东突厥
但唐朝仍然站在了历史舞台的中央,苏定方无法改变。他作为一员有能力的大将,可以选择效忠于谁,但却无法阻止历史的脚步,但那颗向往战场的心却永远无法平静。
正好此时唐朝在北方遭到了东突厥的侵犯,颉利可汗多次带领军队南下对村落和百姓烧杀抢掠,严重影响了北方安定,如果唐朝再不出兵,势必会让东突厥有继续南下攻城拔寨的势头。
李世民为了能够灭掉颉利可汗的势头,于是派大将李靖前去讨伐,因人举荐苏定方也参与了此次战事,他作为先锋将军,带领手下将领,一鼓作气夜袭突厥驻地,颉利可汗仓皇逃走。
此次战役中苏定方队伍杀死上百人,俘获男女十几万,牲畜数十万。等到李靖大军赶到现场时,战争已经结束了。
立下战功回来后,李世民授予苏定方左武侯中郎将,此后的二十多年时间里,他再也没有得到升迁,苏定方也再没有得到机会驰骋战场。
后世有学者研究认为,可能是在东突厥战争中,苏定方放纵自己手下士兵参与掠夺行为,因此受到朝廷的冷落。而等到苏定方在此受重用时,他已经是一位花甲老人了。
雪藏20年再征战场
雪藏20多年后,李世民因生病去世,新皇帝李治则想起了他。当时朝廷准备远征高句丽,但朝廷中没有多少可以重用的大将,于是经人举荐重新重用了苏定方。
在这场战役中,苏定方只带领了少量唐兵便打破高句丽军队,斩杀俘获敌军一千多人。战后,苏定方拜授右屯卫将军,封为临清县公。
同年,苏定方跟随程咬金征讨西突厥,第二年初战告捷后,苏定方率领几百精壮骑兵翻山越岭,直捣敌军的驻地,使得西突厥大败而逃,此次战役中唐军斩杀一千多人,收获铠甲兵器、牛马等不计其数。
此后十多年里,苏定方更是在各大战役中,取得了丰厚的战功,为唐朝的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
公元667年,苏定方去世,年终七十六岁。唐高宗李治一开始并不知情,等到消息传到他这里时悲痛不已,十分惋惜,他责备手下没有及时告知,苏定方对国家有功,按照惯例应该进行封赠厚葬。随后,李治下诏追赠苏定方为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谥号“庄”。
小结:
苏定方一生驰骋疆场数十年,帮助唐朝稳定局势,使唐朝的声威远播西北和东方。他英勇盖世,为人正直,在人生最后的时光里,也依然站在战场的最前线保卫国家。他的生平在众多史料中都有记载,也被多次拍成电视剧,但能够在剧中记住他的观众少之又少,
苏定方他的英勇和军事才华兵不应该被人遗忘,他是为战场而生的人,即使雪藏的20多年里,他仍然热心于研究作战兵法,热心于对朝廷局势的研究,这些积累为他日后的复出奠定了基础。
据说他还非常善于发现和培养军事才能,遇到可教之人,也愿意倾囊相授,将自己所积累的作战经验全部传授给他人。其中一位徒弟裴行俭后来也成为了李治手下的一员大将,为唐朝也立下不朽战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