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他是孔子第74代孙,两度进藏,收养三名藏族孤儿,50岁因车祸殉职
创始人
2025-07-04 06:02:23
0

1969年,为了帮助藏族群众们过上富裕的生活,孔繁森冒着生命危险,来到海拔4500多米的山顶,为群众们寻找健康干净的水源。

在发生地震之后,孔繁森又亲自带领干部们用双手挖通了前往县城的道路,并且还收养了3个藏族孤儿。

长时间的劳累,使孔繁森的身体变得越来越虚弱,在结束一次视察返回的路上,孔繁森遭遇了严重的车祸,当场身亡。

要知道当时的孔繁森,可是担任山东宣传部长的职务,并且还是孔子的第74代孙,有着大好的前程。

但是,孔繁森却毅然放弃了优渥的生活,来到环境恶劣的西藏,在辽阔的雪域高原上,默默奉献自己的一生。

孔繁森为什么会去往环境恶劣的西藏工作?他对西藏的经济发展又做出怎样的贡献?

无惧苦难,建设西藏

1944出生于山东聊城的孔繁森,是孔子的第74代孙。然而,孔繁森的童年生活却过得并不幸福。

当时的中国人民还饱受日军的侵略,经常过着食不果腹的生活。

面对这样的情景,孔繁森骨子里的那股爱国情怀,让他在17岁那年,毅然选择参军。

在军队孔繁森每天都刻苦训练,在军队中好几年都被评为“优秀五好战士”。

在1966年,孔繁森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面对国旗宣誓时,孔繁森在心中暗暗发誓,自己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随时听从国家和人民的召唤。

三年之后,孔繁森从部队里出来,成为了一名普通的工人。在工厂工作时,孔繁森依旧保持着在军队里的生活习惯,把每一项工作都仔细认真地做好。

不久后,国家决定抽调一批干部去往西藏,帮助落后的西藏进行发展。

西藏地区的条件十分艰苦,对于从小就生长在平原地区的人来说,到达高原之后,会产生不适的高原反应。

不仅如此,当时的西藏地区经济并不发达,生活条件落后。如果想要在西藏工作,在语言和习惯方面都与内地不同,工作难度非常大。

面对如此恶劣的条件,平时一些表现很好的干部们都退缩了。

但是,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时任宣传部长的孔繁森竟然主动报名去往西藏进行建设。

要知道,孔繁森的母亲当时已经78岁的高龄,妻子王庆芝也是体弱多病,常年需要吃药,家里还有三个年幼的孩子。

对于这个家来说,孔繁森就是家里的顶梁柱。

在得知孔繁森的决定后,妻子请求孔繁森不要去往西藏,让他多想想家里的孩子。

可孔繁森却对妻子说道:“在西藏有许许多多个比我们还要贫穷的家庭,现在正是党和人民需要我的时候,如果我现在不站出来,我怎么对得起党和国家对我教诲。”

听到这话,妻子王庆芝哭出了声。孔繁森的母亲在得知儿子要去往西藏时,将他叫到自己的床前说道:“繁森,我知道你想要去西藏,我不拦着你,我只希望你到了西藏能好好工作,要吃得住苦,不要喊累喊疼,既然做出了这个决定,就要把它做好,知不知道。”

“妈,您放心我一定会做好的。”孔繁森紧紧握着母亲的手说道。

在临别前,孔繁森抱着自己的三个孩子,严肃地跟他们说道:“爸爸现在要去进行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你们三个在家一定好好听妈妈的话,不能调皮捣蛋。”

孩子们抱着孔繁森哭着说道,一定会好好听话,并且希望孔繁森能够早点回家。

听到孩子们的话,孔繁森再也无法忍住泪水,只能紧紧地抱着他们。

最后,孔繁森狠下心来,将孩子推到妻子王庆芝的身后,说道:“我走后,家里就拜托你了。”

“你放心吧,家里交给我,你就放心工作吧。”妻子哭着对孔繁森说道。

就这样,在亲人的泪水中,孔繁森踏上了去往西藏的火车。

孔繁森到达西藏之后,由西藏自治区的党委组织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配调动。

原本孔繁森是要担任日喀则地委的宣传部副部长,但是区党委的负责人见到孔繁森比较年轻,又有着自我锻炼的愿望,便把他派往海拔4700多米的岗巴县。

负责人询问他的意见时,孔繁森非常高兴地说道:“我来这里,就是为了在基层进行锻炼。我年纪轻,身体好,去了大不了多喘几口气。”

负责人听到孔繁森的话,拍了拍他的肩膀,心中对他的赞赏也更高了。

于是,在第二天,孔繁森便动身去往岗巴。

到达岗巴县后,组织上并没有提拔孔繁森的职位,而是让他担任县委副书记的职位,这与孔繁森在内地的职务是一样的级别。

但是孔繁森却并没有在意,对于他来说,只要能为人民服务,自己是什么职位都不重要。

孔繁森来到岗巴县不久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便召开,会议中提出的解放思想成为了全党的共识。内地的农村开始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西藏地区的政府也在积极推行这项政策。

为了更好找到更加贴合岗巴实际情况的办法,孔繁森亲自来到乡镇进行试验,取得成功经验之后。

当地的县委便开始在全县推广,这一年的岗巴取得了历史上从没有过的大丰收。

孔繁森的这项举动,为岗巴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带领岗巴人民走向了富裕。

在岗巴群众的家里,你总能看到孔繁森的身影。到了收割的季节,孔繁森总是拿起工具,跟群众们一起下田劳作。不仅如此,孔繁森还运用自己所学的技术,帮助岗巴人民修水利。

有一次,孔繁森骑马下乡视察时,由于走得太急,再加上复杂湿滑的山路。孔繁森一下子从马背上掉了下来,整个人都陷入了昏迷。

当地的藏族群众看到后,立马叫人将孔繁森抬起来,送往医院抢救。当时最近的医院,距离岗巴有30多公里。岗巴的藏族群众们,就这样抬着孔繁森走了30多公里,将他送到医院救治。

从昏迷中清醒过来的孔繁森,耳边响起了岗巴群众们的呼唤。

“孔书记,您醒了!”

“快去叫医生,孔书记醒了,快叫医生啊。”

看到孔繁森醒来,他们非常高兴,有的人甚至都留下了眼泪。

之后,孔繁森得知自己是被群众们抬着走了30多公里,才来到医院时,这个坚强的汉子,忍不住流下了热泪。这件事对于孔繁森来说,将会是终生难忘。

在岗巴工作的三年时间里,孔繁森跑遍了全县的乡村和牧区,到各个贫苦家庭中了解情况。

岗巴群众一提起孔繁森的名字,都会竖起大拇指,用不太流利的汉语夸赞孔繁森。对于孔繁森这位书记,岗巴人民对他有着深厚的情感。

1981年,孔繁森在西藏工作的期满,按照指示要回到山东。

离开岗巴时,岗巴的藏族群众们跟在车子后面,依依不舍地看着他们敬爱的孔书记离开。

“孔书记,您保重啊。”

“孔书记,再见。”

“再见,孔书记,记得有空回岗巴看看。”

“多保重啊,孔书记。”

岗巴群众的声音,让孔繁森再次留下了眼泪,他挥手跟群众们一一告别。

回到山东后的孔繁森先后担任了莘县县委副书记、行署办公室副主任等多个职位。

但是在平常生活中,孔繁森还是会特别关注西藏的发展情况。在孔繁森的心中,他已经将西藏当成了自己的第二个故乡。

二度进藏

时间转眼来到了1988年,国家再次选派干部去往西藏。

此时的孔繁森,已经是聊城地区行署副专员的职务。由于孔繁森之前有过在西藏地区的工作经验,便让他带队前往。

但实际上,这次进藏对于孔繁森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孔繁森之前进藏时,从马背上摔下来,身体的状态也不如从前。而他年近九旬的母亲,生活已经完全不能自理,三个孩子还尚未成年,生活和学习上都需要人操劳。孔繁森去往西藏,家里大小事宜全都落在了体弱多病的妻子,王庆芝身上。

但是当组织询问孔繁森家里有没有困难时,孔繁森却说道:“我家里没什么困难,西藏人民的生活更困难。党和国家需要我,我就得去。”

孔繁森在去往西藏之前,带着家人们去北京玩了几天。等回到家后,孔繁森就将自己去往西藏的事情,告诉了妻子。

王庆芝知道后只是擦了擦眼角的泪水,便对孔繁森说道:“你去吧,记得照顾好自己。”

“庆芝,这些年辛苦你了,等我回来,一定好好陪陪你跟孩子们。”孔繁森抱着王庆芝说道。

王庆芝在孔繁森的怀里,再也忍不住,大哭起来。

孔繁森在山东陪伴了家人7年,如今又要离开他们,这也就意味着不能在母亲面前尽孝。

临走之前,孔繁森来到老母亲身边,他拿起梳子像往常一样,轻轻梳理着母亲稀疏的银发。

“妈,儿子这次又要出远门了,不能在您面前尽孝了。”

“妈知道,这是你的工作,你就去吧。我还是那句话,好好工作,照顾好自己。”

听完母亲的话,孔繁森跪在地上给母亲磕了一个头,眼中满是泪水,对母亲说道:“妈,您要多保重身体,儿子走了。”

第二天,孔繁森告别家人后,便再次踏上了去往西藏的路程。

这次来到西藏,孔繁森没有去往岗巴,而是来到了更为广阔的拉萨,担任拉萨市副市长的职务。

来到拉萨后,孔繁森得知这里的孩子们基本上没有学上。于是孔繁森带头建学校,并且跑遍了8个县区里的所有学校。

在孔繁森的不懈努力下,拉萨的儿童入学率大幅度提升,孩子们也都能在课堂里读书写字。

不仅如此,孔繁森还经常去敬老院里看望老人。

一次,孔繁森来到乡下的敬老院检查工作时,见到一名老人穿着破烂的鞋子,双脚被冻得又红又肿。孔繁森蹲下身,心疼的将老人的脚抱在自己的怀中。

第二天,孔繁森买了一双崭新的棉鞋,给老人送去,并且亲自给老人穿上,还问老人鞋子合不合脚。

老人眼眶湿润,拉着孔繁森的手迟迟不肯松开。

孔繁森担心老人生活太无聊,自己掏钱买了收音机给老人们送去。每次离开时,敬老院里的老人都舍不得,不停地说着让孔繁森下次再来。

尼木县的群众容易患上大骨节病,孔繁森经过检查发现是水源的问题。为了给群众们找到健康的水源,孔繁森带着几个年轻小伙,来到海拔近5000米的山顶处采集水源。

群众看到孔繁森冒着生命危险,帮助他们解决饮水问题,内心十分感动。便自发来到山脚下,为孔繁森送上一杯热奶茶。

1992年,拉萨市的部分县城发生地震。身为副市长的孔繁森立即赶往灾区,亲自指挥抗震救灾。

在羊日岗乡的救灾现场,孔繁森见到三个失去父母的藏族孤儿。

孔繁森将他们抱在自己怀里,对他们说道:“孩子们别怕,以后党就是你们的亲人,不会让你们挨饿受冻的。”

孩子听到孔繁森的话,都忍住哭了起来,孔繁森的眼眶也是通红。随即,孔繁森嘱咐当地政府一定要好好安置这三个孩子。

之后,孔繁森便投入到了紧张繁忙的救灾工作当中。但孔繁森的心里,一直放不下那三个孩子。

于是,孔繁森在结束自己的工作后,再次来到了羊日岗乡,见到孩子们的抚养问题没有落实,孔繁森便提出自己来抚养这三个孩子。

返回拉萨时,孔繁森也将着三个孩子带了回去,四个人生活在一起。

当时曲尼12岁,曲印7岁,贡桑只有5岁,都需要人照顾。

孔繁森便每天给他们洗衣做饭,照顾他们的日常起居。结束了一天忙碌的工作后,孔繁森还坚持给他们检查作业。

每到节假日时,孔繁森只要有时间,就会带着三个孩子去公园玩,还给他们买新衣服,让孩子们切实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收养了3个孩子之后,孔繁森的经济变得有些拮据。虽然每个月都会发放工资,但是孔繁森下乡视察时,见到家庭困难的老人时,总会拿出钱资助他们。

三个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孔繁森为了让他们吃得好一点,每个月都会给他们买一些肉。而孔繁森自己,则是吃着榨菜拌剩饭。

青山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

1992年底,孔繁森二次赴藏的工作期满。但西藏自治区的党委决定,任命孔繁森为阿里地委书记。

这一决定也就意味着孔繁森要继续留在西藏工作,但是面对这项决定,孔繁森毫不犹豫地接受了党的安排,挑起了阿里地区地委书记的担子。

有着“世界屋脊”支撑的西藏高原,气候环境恶劣,寒冷的天气让人难以忍受。

而平均海拔4500米的阿里,这是西藏最为艰苦的地区。由于自然和环境的原因,阿里地区的经济发展极为缓慢。

孔繁森来到阿里之后,便开始对当地的发展和经济情况进行调查,他挨家挨户的进行询问。

在了解完孔繁森的情况之后,便带领当地的群众开始脱贫致富的工作。

1994年初,阿里地区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雪灾。肆虐的大雪,使群众的牛羊都被冻死了不少,很多村庄的房屋也都倒塌。

得知消息后的孔繁森,立马召集各区的干部进行抢救工作。孔繁森带头铲雪,用铁锹挖通了道路。

随后,孔繁森又挨家挨户地走访,询问灾民们的受灾情况,给他们送去救济粮和救济款。

孔繁森日夜不停地工作,每天只睡一两个小时,饿了就啃点方便面,渴了就抓一把雪塞到嘴里。

日夜不停的工作,使孔繁森的身体变得越来越虚弱。但是他忍住了身体上的不适,继续投入到工作中。

同年11月,在结束了阿里地区的救灾工作之后。孔繁森又继续投入到阿里的经济发展的工作当中。

为了开拓阿里的旅游事业,孔繁森亲自带领团队进行考察。

在29日,孔繁森完成考察任务后,在返回阿里的途中,遭遇了车祸,不幸身亡,年仅50岁。

孔繁森去世的消息,很快便传到了他的老家。妻子王庆芝得知这个消息后,当场晕了过去。

等清醒之后,王庆芝不顾自己的身体状况,便要到西藏将孔繁森的遗体接回来。

孔繁森的离去对于西藏的人民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他们怎么也不愿意相信这个事实。

在孔繁森的追悼仪式上,乡镇的居民都自发地来送孔繁森最后一程。其中还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

而孔繁森收养的三个孩子,更是抱着孔繁森的遗像不肯松手。

王庆芝在看到孔繁森的遗像之后,更是泣不成声。她不敢相信,自己的丈夫就这样离开了自己。

2009年,孔繁森被评选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孔繁森的一生都在践行为人民服务这句话的意义,为了西藏地区的发展事业,毅然放弃自己舒适安逸的生活。

人民需要他,他就来到百姓的身边,将自己化身为青藏高原上的一汪泉水,滋润西藏人民心中的沙漠。

孔繁森将自己奉献给西藏,用自己的生命换来西藏地区如今的发展。他用真诚的爱民之情,来谱写出西藏地区美妙动人的音乐。

尽管孔繁森已经离开20多年来,但他的精神却并没有因为岁月而流逝。

孔繁森的儿女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践行着父亲的精神。

孔繁森精神,将会永远留在后人的心中。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茶叶销售卖茶叶茶馆商城小程序搭... 茶叶商家看过来!小程序搭建选对工具,生意能火一半 这年头开茶馆、卖茶叶,没个像样的线上小程序可真不行...
首次公开!731部队最大支队人... 2024年7月6日,为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7周年,进一步揭露731部队反人类暴行,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
原创 裁... 本文是《大汉风云》第三十篇。上一文说到,项羽被逼走投无路,在乌江自刎,刘邦终于夺得了天下。登基称帝后...
原创 午... 我们在看古代影视剧的时候经常有这样一个情节,犯人如果要斩首,就必定是在午时三刻。 那时,监斩官会抬头...
厦门达愉刑侦现场之好剧电影《狄... 好剧电影《狄仁杰之神都龙王故事讲解》 厦门达愉刑侦现场之电影《狄仁杰之神都龙王》的故事发生在唐朝高宗...
原创 原... 彭飞(1927-2016)江都大桥镇童兴村赵庄组人,曾任大桥镇老区经济开发促进会理事。 彭飞,原係昌...
原创 商... 商纣王真的是暴君吗?殷墟中发现了商朝亡国的重大秘密,颠覆历史 纣王其实并不叫做纣王,他是商朝第32...
印尼发现“最古老”叙事洞穴画 参考消息网7月5日报道据法新社7月3日报道,一头红色的猪被三个人包围:根据一项研究,这一场景绘制于5...
完颜宗弼南下,势如破竹,宋高宗... 金军兵分四路大举南侵,四太子完颜宗弼亲自率领主力部队渡过长江以追击赵构,却听闻赵构已经提早一步跑去临...
原创 不... (科举) 正德二年,公元1507年,山东乡试发榜,一个叫做梁谷的人考中举人,名次还不低,是第七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