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81年韩先楚到吴家嘴村探望,70多岁老太太边哭边喊:祖宝,祖宝啊
创始人
2025-07-04 04:32:04
0

1980年,韩先楚来到北京任职,先后担任军委常委,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身居高位,他却从来没有忘记生他养他的土地。1981年,韩先楚再次回到家乡吴家嘴村,这也是他最后一次回家乡探望。

一路上,韩先楚十分兴奋,细细回忆那多样的童年生活,从儿童时期的放牛生活,到与敌人的血战,仿佛都在眼前。吴家嘴村是一个非常小的村子,村民早就接到通知,韩先楚将军今天会回来看望家乡。

当车子开进村子,村民蜂拥向前,纷纷围住韩先楚,热情问候。在村民的簇拥下,韩先楚向村里走去,突然一个老太太急急忙忙走来,边哭边喊:“祖宝,祖宝啊!”韩先楚一听到这个名字,立即转过头,握住老太太的手,泪水不禁夺眶而出。

看到熟悉的亲人,韩先楚不禁回忆起戎马的数十载时光。

他出生在黄安县的吴家嘴村,从小家徒四壁,穷得叮当响。从他记事起,不是在放牛的路上,就是在给人打工的路上,正是由于这些饥寒交迫的经历,他很早便接受武装革命的思想,奋起反抗不公平的旧社会。

14岁那年,他追随革命的号角,加入农民协会,以满腔革命热情投身于革命斗争中。三年后,他参加地方游击队,分发了枪支。有了枪支的他,表现更加不凡,每打一次胜仗,他就晋升一级。

红军长征期间,韩先楚跟随部队留守鄂豫皖,先后担任排长,营长,后来到达陕北。在陕北期间,他参加陕甘宁苏区的反围剿,战斗中,两次身受重伤。在战火的磨炼下,于1936年,升任红军师长。

担任师长的韩先楚,胆子大起来了。5月,韩先楚率领部队行军至定边城关,侦察战士发现前方有国民党骑兵营。他立即与部队首领讨论,两军相逢,这一仗打不打?怎么打?韩先楚十分大胆,说道:“你们看,这城墙看上去很坚固,但是不高,我们让战士们准备云梯,完全可以消灭敌人。”

于是一天晚上,韩先楚率领部队开始秘密登城,战斗开始,红军战士英勇顽强,很快取得战斗的胜利,全歼敌军。

红军部队改编成八路军后,韩先楚经历战火的洗礼,后担任旅长,副团长,司令员,成为独当一面的指挥员。他指挥战士长途奔袭威远堡,以突击之势,猛虎下山,一举拿下威远堡,打出东北民主联军秋季攻势最著名的一次战斗。

在解放战争期间,韩先楚的军事指挥才能,更加出色。他在东北的白山黑水间,率领部队先后参加辽沈战役,平津战役,他优秀的军事才能充分体现,辽沈战役中歼灭范汉杰,廖耀湘兵团,挥战平津,衡宝,大战白崇禧。

建国后,他担任湖南军区副司令员。历经多年战争,他创造不少功绩,立下赫赫战功。而他的心中永远有着一块柔软的地方,他的家乡。正是这年,他顺道回到自己的家乡。他抖落一身战斗的尘土,看着故乡的蓝天,树林,仿佛回到母亲的怀抱。

即使成为一员大将,他仍操着一口娴熟的乡音,与曾经的伙伴嬉笑打骂,无拘无束。他看到迎接的群众,没有他的好友吴海洲,大声喊叫着:“吴海洲呢?他去哪里了,我还欠着他四斗稻谷。”

吴海洲听到喊叫,急忙从田地中回来,大声喊道:“哎哟,哎呦,是先楚兄回来了。”他握着韩先楚的手,眼睛打量着旧时的伙伴,看着曾经的伙伴,穿着一身威风凛凛的军装,不禁说道:“瞧瞧你这军装多帅气啊,看上去多雄壮啊,我早就说过,我们那几个小伙,就你能有出息,成大器,叫我说着了。”

韩先楚谦虚地说:“哪里啊,我只不过是多看了几本书,爱东奔西走,当年要是你跟着我出去,肯定会比我更有出息的。”说着,连忙从兜里拿出三支钢笔,送给吴海洲,让他送小娃去读书,读书才会有出息。

吴海洲看到这三支钢笔,心中感慨万千,家里是真的穷啊!买不起钢笔啊!要是我当初能有机会上学,该有多好啊!没想到韩先楚当了司令,还记得这些小事,想着想着眼眶湿润,哽咽地说着“这叫我怎么感谢你呢?”

韩先楚操着浓重的乡音说,要谢什么,我参加红军的时候,借你四斗谷子都还没有还给你呢!借老百姓的东西要还,这可是红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啊!吴海洲随口说:“那就不用还了,正好用钢笔抵债吧,不过借条就不还你了,我想留着做纪念,这上面可有你韩大司令的签名呢!”

在村民的亲切念叨中,韩先楚感到很是亲切。看到现在村民们,生活改变很大,从土改中分到田地,生活过得火热,他很开心啊!在战场前线战斗,奋勇拼杀,不就是为了这一天吗?

匆忙看望后,韩先楚继续南行,率兵准备进军海南岛。海南岛是我国的大岛,位于祖国的沿海,国防战略意义非凡。当年因为种种原因,海南岛差点被搁浅,如今韩先楚率领大军,要将海南岛收回,纳入新中国的国土。

要想收回海南岛,绝对是十分不易的。首先从客观条件来说,海南岛是一个“孤悬”的海岛,距离大陆遥远,海上的气候条件多变,难以预测。并且我军战士擅长陆地作战,被称为最强步兵,渡海作战经验极度缺乏,要想完成登陆作战十分不利。而且缺乏船只、海军、空军支援,种种条件极为不利,导致我军战士产生畏惧心理,没有信心成功登陆作战。战士们看着茫茫大海,敌军飞机在海面上耀武扬威,更加退却。

韩先楚看到这些,心中反而坚定信心,他坚定海南岛一定会解放,中国解放军战无不胜,我们一定能克服所有困难,取得战斗的胜利。我们从土地革命,红军长征,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我们都未曾退却一步,这次也是一样。

面对我军战士出现的消极心理,韩先楚高度重视,积极拿出对策。他首先抓40军的战备工作,将司令指挥部搬到大海边。为了了解大海,他亲自去请教渔民,搜集相关的资料,积极鼓励战士们了解大海。

很快,部队中掀起一股学习海洋知识的潮流,让战士们从畏惧大海,了解大海,到战胜大海。针对渡海作战的装备缺乏,他积极组织战士搜集船只,改造船只,推广战士进行海上训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在韩先楚的积极领导下,40军全体战士掀起战斗的热情,战备工作如火如荼地进行,完成软件和硬件的准备工作,成为一只海上战斗真老虎。正式登陆开始,韩先楚亲自指挥先锋队登陆。

在战斗中,他身先士卒,带领战士迅速对守敌展开攻击,国民党守军哪里是“旋风司令”韩先楚的对手,很快落败,纷纷逃窜。经过连日战斗,战士们奋勇向前,成功解放海南岛。这座美丽的岛屿,终究回到祖国的怀抱。

如今的海南岛,发展十分迅猛,是对外开放的前沿。可是我们不能忘记,当初是韩先楚力挺发动海南岛战役,成功完成渡海作战,让海南岛成为中国的一大巨头。没有韩先楚,可能没有如今的海南岛。

海南岛解放没多久,两个月后,爆发朝鲜战争,韩先楚又率领大军进军朝鲜。韩先楚率领志愿军40军,作为第一批志愿军入朝作战。作为先头部队,他指挥部队发挥旋风精神,迅猛穿插,分割围歼,痛击南朝鲜军第一师,取得出国第一仗胜利。

朝鲜战争第二次战役,韩先楚指挥部队歼灭伪军两个师,打开战略缺口,继而向美军及联盟军进攻,为战役胜利作出贡献。期间,他参与指挥三十八军攻打德川,三十八军打出“万岁军”的名头。

朝鲜战争第三次战役,韩先楚指挥部队踊跃突破三八线,拉直我军防线,攻下地方重要城市。之后,他又陆续参与指挥第四,五次战役,直到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他才回到中国国内。

从朝鲜荣誉归来后,韩先楚先后担任参谋长,军区司令员,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身居高位,成为一个大首长。一般来说,一个人获得了权势,便会开始迷恋金钱,权力,会渐渐迷失自我。但韩先楚是一个例外,他的住处比较陈旧,不喜好权势。

在福建省任职期间,韩先楚把精力放在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上,他很注重百姓吃饭问题,主张既讲精神,也要讲物质。他十分明确自己的缺点,非常缺乏理论知识,于是每当他在听干部发言,数学家发言时,总是十分谦虚,积极学习。

华罗庚曾经来到福建,韩先楚抓住机会,热情接待华罗庚,认真了解他提出的优选法和统筹法。他创造性地将这种方法,嫁接到军队工作中,促进军队工作的进展。他的事业心极强,要求干部认真务实,十分严格。

为了把福建的经济建设做好,他熟悉整个福建省,所有大企业和投资情况,不仅对各省市的要求严格,还要亲自深入群众,亲自听,自己看,自己讲。正是由于他秉持百姓为先的精神,跑遍20多个县市,了解百姓生活细节问题,才能为百姓创造良好的生活,促进福建经济发展。

1973年,韩先楚担任兰州军区司令员。为了搞好军队建设,他长时间下基层部队,走遍沙漠戈壁,登高山,走遍部队战略要地,亲自察看军队驻防。在内蒙古视察时,他提出要在此居住一个晚上。

可按照当时的规定,他不能住在边防所,为此他专门向叶帅提出申请,叶帅再三考虑后,同意他在此居住。韩先楚认为只有亲自体验过,才能发现其中的问题。果然居住一个晚上,他便发现边防战士十分缺乏蔬菜,水果等物资。

因此他下令只要去往边防的干部,不能吃连队的蔬菜,要自己带蔬菜过去。他还积极组织战士,挖开水井,解决战士缺水问题,切实解决战士生活问题。

随着时间过去,他没有忘记家乡的村民。1975年,他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再次回到家乡探望。此时他已是新中国重要干部,一直为百姓干实事,积极建设新中国。因此当他回到家乡时,受到村民的热烈欢迎。

大家敲锣打鼓,像过年一样热闹,拿出家里饲养多年的鸡鸭,准备招待韩先楚,公社和大队更是使出吃奶的劲,招待韩先楚。可韩先楚说什么都不让,自己走在村头的路上,一路上边走边看,拉拉家常,话长里短。

村民想杀掉家里的鸡鸭招待他,他说:“现在大家都还没富裕起来,都不容易,你们干农活,受苦受累,吃得还不是很好,给我杀鸡,我心里更过意不去的。”几句掏心窝的话,一下拉近与百姓的距离。

百姓向他反映生活的困难,韩先楚心中十分激动。在临走时,他特意向干部交代,要精简一下,多为百姓考虑,群众生活比较艰难,要多为他们创造美好的生活。这几句话,深深说到百姓的心里,更加敬重韩先楚。

1980年,他调任中央,在北京任职。回到高位,韩先楚更加坚持为百姓做事的想法。在任职期间,他一级一级下到基层,走遍附近中国各地基层,召开基层座谈会,了解干部想法和工作。

1981年冬,韩先楚再次回到家乡,这也是他最后一次回到家乡探望。寒冬的早晨,东北天降大雪,韩先楚早早起了床,准备坐车前往故乡吴家嘴村,看望乡民。同行的干部们,看到外面大雪纷飞,北风呼啸,考虑韩先楚的身体问题,劝说他改天前往。

然而韩先楚回家心切,他知道这次能回到家乡,下次就不知何时。他坚定地说:“你们谁不去,我也要去。”他披上大衣上车,坐在车上前排,一路看望家乡的风景。一路上,他十分兴奋,像打开了话匣子,说个不停。

回忆起数十载的戎马岁月,从放牛,打架,姐夫的牺牲,战友的牺牲,这些场景历历在目。68岁的韩先楚好像回到童年,回到记忆深处。他的车子一停下,百姓们围上来,亲切地和他打招呼。

突然一位70多岁的老太太,急匆匆赶来,边走边喊:“祖宝,祖宝啊!”韩先楚一听到自己的乳名,回头看去,看到老太太,一把握住老太太的手,眼泪不禁夺眶而出,哽咽地喊着“秀姐”。

韩先楚小时双亲先后去世,姐姐和姐夫接济他长大,然而姐姐毕竟成家,韩先楚不便久留。可他孤身一人,生活无法保障,经历生活的苦难,还好他遇到秀姐,她给予帮助,给他一口饭吃。两人以姐弟相称,情同手足,一经分别便是五十年,曾经的秀姐也已变成老奶奶。

他拉着秀姐边走边说,诉说着几十年的变化。突然,一个老汉扯着嗓子喊道:“祖宝,怎么,不认人了?”韩先楚抬头看去,只见是旧时的伙伴陈尊友,上去就是一拳。韩先楚打量着昔日好友,只见他上半身穿着冬装,下半身穿着夏装,这奇葩的打扮,把韩先楚逗乐了。

他笑着说:“你怎么回事,怎么几十年了,还是一副老样子?”陈尊友则回答,你一走就是几十多年,你走了,我不穷怎么办?韩先楚苦笑不得。一会儿,昔日的好友纷纷前来,围着韩先楚嘘寒问暖。

韩先楚来到他曾经居住过的地方,原来的草房子已不在,取而代之是两间旧瓦房。进屋后,几个孩子被挤到韩先楚面前,他招呼秘书拿出准备的糖果招呼孩子们。韩先楚详细了解大家的生活,村里的情况。

他得知生产大队3092人,平均收入才77元,很多人都不曾温饱,像之前的陈尊友,家里四口人,却只有一床被子,生活实在是贫苦。听完这些后,这位久经沙场的将军,不禁流下眼泪,说道:“没想到新中国解放三十多年了,你们还是这个样子,我对不住你们啊!”

乡亲们听完,也感动得流泪,纷纷安慰韩先楚,只要能过上和平的生活,活得舒服,你不要忘记我们就好了。韩先楚心中十分感动,多好的乡民,多好的人民,不求大富大贵,只要过上平凡温饱的生活,就十分满足。

他向秘书嘱咐,了解村民的生活现状,生产队有什么困难,一一记下来,我们回去后想想办法,一定要解决村民的贫困问题。他陆续走遍村民的家里,摸摸被子,看看吃的用的,亲自观看山冈的情况。

当他看到乡民家里乱糟糟的场景,满是补丁的被子,衣服,破棉絮,再也忍受不住,瞬间心绞痛,连忙捂住胸口。原来由于多年战斗,他的身体早已患上心脏病,受不得大刺激。可见乡民生活的贫困,对他而言,如此重要。

在好友的陪伴下,他走遍村子,边走边交代,要改善环境,注意生产,留好种子,保护设施。当他看到小时打架的场所时,他说:“你记得我们以前在这里打架吗?”闵永进回答:“这怎么不记得,当初还是我给你捡石头,送来炮弹,那时候你就是我们的司令员,没想到现在你真的成了司令员。”说完,大家不禁哈哈大笑。

大家一起来到枫树下,韩先楚规划着,以后我要是退休了,就回来当一个顾问,向别人介绍家乡的面貌,一起改变家乡的面貌,建设家乡。不过我现在年纪也大了,可能这就是我们最后一次见面,我们一起合影吧。

大家紧紧依靠在一起,留下珍贵的回忆。临走前,秀姐拉着韩先楚残疾的左手,细细叮嘱着,要好好吃饭,有时间要多回来看看我们,我们一直在这里。汽车将要发动,老乡拿着鸡鸭,塞进韩先楚的车子,叮嘱他要补补身体。

临走时,韩先楚探出车门,大喊道:“乡亲们,我到时候要请你们去北京看看,看看首都的风景。”他挥手告别乡民,回去的一路上,韩先楚什么都没有说。一回到县城,他急忙打电话,让秘书调来五万件旧军大衣,交给黄安百姓。

可调拨物资需要经费,这笔经费在哪里出呢?秘书小心翼翼地询问,这笔钱从哪里扣呢?韩先楚火了,大喊道:“从我的工资里扣,工资不够,我去世之后扣我儿子,孙子的,一直扣下去。”

韩先楚语重心长地说:“你知道吗?红安在战争中死去多少年人吗?红安过去叫黄安,红字是无数革命烈士用自己的鲜血换来的,红安人民把自己最后一尺布,最小的小孩,全部都贡献了,五万件旧军大衣算什么,他们有权利得到的。”

韩先楚还关注家乡的绿化工作,交代要关注植树,爱护红安的环境。晚年的韩先楚躺在病床上,病重时,想起这个季节正是种植树木的季节,交代家乡要弄些树木,种植各类树木。小到百姓穿的大衣,大到村里的道路,烈士家属的待遇,他都要一一过问。

他实现自己的诺言,将家乡好友请到北京,一同观赏首都,看看如今的祖国。为了纪念这难忘的一刻,他们在天安门前一起留影纪念。这一举动感动众多乡民,他们之间的感情十分纯粹,深厚。

1986年10月3日,韩先楚在北京因病去世,离开了家乡的人民,再也回不去那片熟悉的土地。在临走时,他特地交代子女,要给自己穿上军装,将他的骨灰送回家乡,那是养育他的地方。

他永远留在那片土地上,陪伴着那里的人民。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土家文化小传人!恩施5日亲子游... 土家文化小传人!恩施5日亲子游:女儿城打糍粑+鹿院坪学竹编,非遗体验玩不够! 在恩施这片充满神秘色彩...
三星钻石工业取得槽加工头集尘机... 金融界2025年7月4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三星钻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槽加工头...
明牌珠宝:7月3日融资买入10... 证券之星消息,7月3日,明牌珠宝(002574)融资买入1028.24万元,融资偿还1636.36万...
冠城钟表珠宝(00256)上涨... 7月4日,冠城钟表珠宝(00256)盘中上涨5.88%,截至09:46,报0.45元/股,成交361...
英皇钟表珠宝(00887)上涨... 7月4日,英皇钟表珠宝(00887)盘中上涨5.63%,截至11:06,报0.375元/股,成交72...
反洗钱剑指黄金珠宝,现金交易超... 将黄金、宝石等常见的贵重物品列为监管对象,提高了洗钱难度和成本 文|《财经》记者 唐郡 编辑|张威袁...
原创 晋... 晋阳之战 晋阳城如同一潭死水,泛不起一丝涟漪。 城中那些还活着的人,绝望是他们眼里的底色,倔强是刻在...
原创 丰... 丰臣秀吉没能成为征夷大将军,原因何在?是不能还是不想? 虽然织田信长没能也不想当什么征夷大将军,但天...
原创 南... 女真族建立金国并替代辽国之后,中华大地上一直处于宋、金、西夏三足鼎立的状态,但有一支力量在这样的背景...
原创 原... 引言 北宋时期,重文轻武国策在当时造成了什么影响?——首先,我们从王朝建立说起,公元960年,宋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