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之中,以真实的历史为背景,塑造了不同王朝不同的人物角色,比如在辽国和北宋之间苦苦挣扎的乔峰,一心向光复祖宗基业的慕容复等等,这样才引出了一段段国仇与家恨。或许很多人不明白,在天龙八部小说之中,雄踞北方的西夏和辽国都与北宋爆发过战事,都有入侵北宋之举,为何地处西南地区的大理国与北宋之间没有任何的边境冲突呢?其实,这就要从北宋的开国皇帝赵匡胤说起了。
北宋是在结束五代十国纷乱局面之后,建立起来的一个局部统一王朝,其疆域除了燕云十六州之外,基本上囊括了古代汉人居住地。公元960年,作为后周世宗柴荣手下大将的赵匡胤,在柴荣驾崩之后不久便发动了陈桥驿兵变,逼迫后周恭帝柴宗训禅位于自己,并改国号为大宋,史称北宋。此后,宋太祖赵匡胤就开始了统一天下之旅,逐渐平定了南方吴越、南唐、南汉、后蜀等政权,其西南部的疆域开始与大理国接壤。
根据《宋史》记载,在宋太祖赵匡胤在位时期,大理国曾多次派遣使臣入贡,希望与北宋正式建立藩属关系,要求北宋对其进行册封。当时,北宋很多将领曾建议是宋太祖赵匡胤乘势进兵,攻取云南,但是宋太祖赵匡胤谨小慎微,心存戒备,鉴于唐朝时期南诏国(大理国之前的政权)屡屡反叛,硬生生拖垮了唐朝,所以决定不与大理国正式往来。据说,宋太祖赵匡胤曾当着文武群臣的面,用玉斧指着地图上的大渡河说:“此外非吾所有也”。
因此,从北宋立国之日起,就与西南方向的大理国以大渡河为界限,互不往来。当时,北宋就有官员说,两国以大渡河为界,使大理国欲寇不能,欲臣不得,此乃御戎之上策也。不过,在宋徽宗赵佶在位时期,北宋才终于同意大理国国主段和誉(天龙八部中段誉的原型)的请求,册其封为云南节度使、大理王,正式建立了藩属关系。但是不久之后,随着北宋的覆灭,两国关系就再度中断,又在南宋时期时断时联。
当然了,有人或许会说,北宋无意谋求大理国的疆域,难道大理国就没有侵犯北宋的野心吗?大理国地处西南边陲,国力比之前的南诏国要弱很多,其统治策略是以佛立国,用儒治国,和北宋一样基本上采取内守的政策,历代国主都没有明显的扩张野心。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虽然北宋(南宋)与大理国疆域接壤,但能够始终以大渡河为界的和睦共处。直到十三世纪初蒙古崛起于草原大漠,相继将大理国和南宋消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