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人才荟萃,群星闪耀,其中最亮的当然是诸葛亮。而在《三国演义》里,为了衬托诸葛亮,罗贯中虚构出许多故事来,比如,诸葛亮骂死王朗!
其实王朗是绝对的人才,根本没有被诸葛亮骂死,虽然诸葛亮的确有些恼恨王朗。在他的《后出师表》内,诸葛亮曾如此说起王朗: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
啥意思?就是说,这个王朗曾是个人物,有枪有粮有地盘,但谈天下安危,说计谋韬略时,动不动就引用圣人的话,搞得满腹怀疑,胸中塞满困惑,今儿不打,明儿不战,纵容孙策坐大,把他俩给干翻从而占据江东。这是我不能理解的第二点。
瞅,诸葛亮这段话,分明就是在说,王朗是个糊涂蛋!估计在《三国演义》里,罗贯中那么恶搞王朗,让他被诸葛亮骂死,就是从这段话得来的启发或灵感。
无论怎样,王朗的知名度是随着《三国演义》而飙升,虽被恶搞的已不成样子,但谁让诸葛亮骂死王朗这段,写得太传神呢。
王朗曾阔过,有枪有粮有地盘,被孙策干翻后,孙策其实也挺敬重王朗的,派张昭去说服王朗,跟着我小霸王干。但王朗却没答应。
后来,王朗被曹操得到。但王朗这种性格和本事,完全不入奸雄曹操的法眼,所以一直没被重用,直到魏国建立,如今王朗属于老资格了,且如今再也不是,动不动就四方征伐,需要的人才开始从“奇谋猛将”者,渐变为能安邦定国者了。
所以王朗开始显眼了,从御史大夫,封安陵亭侯,忽悠一下升任司空。曹丕显然非常欣赏王朗。所以曾如此评价道:此三公者,乃一代之伟人也,后世殆难继矣!
这个评价可太高了!显然只有左膀右臂者,才能被如此评价,所以王朗在曹丕时期,其实已经属于重臣,顶梁柱了!
在曹叡登基后,王朗继续升官,出任司徒!但升官一年后,公元228年,王朗去世。显然王朗这一生,是非常成功的,但要说是传奇,似乎还差些火候。不过王朗的后代,却很快弥补上了,使得王朗从成功华丽地变成传奇!
因为,王朗的孙女王元姬,嫁给了司马昭!生出了两个儿子,其中老大叫司马炎,正是结晋国的开国皇帝的晋武帝!所以,从这点上来说,王朗可谓终结三国乱世的掘墓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