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过开县安乐山有诗考述
创始人
2025-07-03 08:32:15
0

刘登平

本文遵领导指示,对清代县志中关于苏轼过开县安乐山有诗一事进行核查考证。

据查,清·咸丰《开县志》卷四“山川篇”中确有记载,“安乐山:在县北百里,宋苏轼过此有诗。”

乾隆年间,进士陈昆重修县志时,曾对前志中关于开县安乐山“宋苏轼过此有诗”提出过质疑,并在《仙释》中批注:“不闻东坡至开。如果来开,岂仅《安乐山》一诗哉?”

据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胜览》山川典第一百七十八卷载:潼川府路泸州安乐山,在合江县西五里。三峰俱秀,有溪及延,真观有石匮,为仙人藏经之所。岐而左有烂柯迹,后有仙鱼影隐,隐在石壁中,岐而右历楠木台,仙人屋十二盘,至剪刀峡循山有八洞,通南岩有石曰许由瓢,又有芙蓉城、滴水崖、白猿洞此三峰之景也...或以为刘真人仙迹。

按《三才图会·安乐山图考》:安乐山,在合江县西五里,三峰奇秀,隋刘真人登仙于此。再据《四川总志·山川考》:安乐山,在泸州合江县治西五里。三峰奇秀,隋刘真人登仙于此。山有八洞,通南岩有石曰许由瓢,又有楠木台、仙人石、芙蓉城、滴水岩、白猿洞。

上世纪80年代,县志办蔡之杰主编牵头,对此进行过考证调查,结论是开县无此山名,‘宋苏轼过此有诗’系误将合江县安乐山附会于此。

2017年,区委宣传部、区政协联合组织学者对清代县志进行校注,校注组再次对此进行过田野调查,仍没找到安乐山的具体遗迹。校注组主编之一,重庆三峡学院民族学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滕新才教授撰写了《开州史志文献考辨》专文,并对苏轼过开州安乐乐山有诗一事进行了详细考辩(后附文)。校注组赞同上世纪县志办意见,“宋苏轼过此有诗”系误传。

附:滕新才《苏轼安乐山诗考》

开州有安乐山,首见于正德《夔州府志》:“安乐山,在(开)县北一百四十里。”卷三《山川志》嘉庆《四川通志》、民国《重修四川通志稿》、道光《夔州府志》皆著录苏轼《安乐山》诗并序:“过安乐山,闻山上木叶有文,如道士篆符,云此山乃张道陵所寓。”诗云:“天师化去知何在,玉印相传世共珍。故国子孙今尚死,满山秋叶岂能神。”“真人已不死,外慕堕空虚。犹余好名意,满树写天书。”卷三十六《艺文志》咸丰《开县志•山川志》亦载:“安乐山,在县北百里,宋苏轼过此有诗。”卷四《山川志》223其《仙释志》记汉末张道陵“曾寓邑之安乐山,宋苏轼有诗并序”,主纂者陈昆对此有所质疑,特加一按语:“道陵寓开,不见他说,东坡亦不闻至开。如果来开,岂仅《安乐山》一诗哉?然考《东坡纪年录》,嘉祐四年,公游泸、渝、涪、忠、夔等州,入峡江,《安乐山》诗即作于是时。或者闻开江山水之盛,便道而访之耶?故因《府志》所录,始芟之,而仍留之以备考。第云道陵得道安乐山,则又属杜撰无稽矣。”卷十九《仙释志》

今按:此诗确为苏轼所作,见《苏轼全集》卷一,诗序实为标题,系嘉祐四年(1059)冬南行途中作品。是年十月,苏洵、苏轼及发妻王氏、长子苏迈、乳母任氏、苏辙及妻史氏、乳母杨氏,全家浩荡出发,自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市)沿岷江南下,经嘉州(今四川省乐山市)、戎州(今四川省宜宾市)顺江东下,沿途赋诗作文,“山川之秀美,风俗之朴陋,贤人君子之遗迹,与凡耳目之所接者,杂然有触于中,而发于咏叹”,共得173篇,结为《南行集》,有《过安乐山,闻山上木叶有文,如道士符篆,云此山乃张道陵所寓》二首。但苏轼经行的安乐山,在今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东,非开州安乐山。清王文诰辑注《苏轼诗集》引南宋王十朋《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山在泸州合江县。”又引清查慎行《东坡先生编年诗》:“《元和郡县志》:泸州合江县,旧名安乐县。安乐山在县东八十三里,县取名焉。”

前辈注家援引的资料,在唐人著述中已有明载:“合江县,本汉符县地,晋穆帝于此置安乐县,梁改置安乐戍,周改为合江县。安乐山在县东八十三里,县取名焉。”卷三十三《剑南道下•泸州》,宋人更有详细描述:“安乐山,《元和郡县志》云:在合江县东八十三里。《图经》云:在合江西五里,三峰青秀,山趾即安乐溪。上有延真观,径五里有石柜,为仙人藏经之所。岐而左,有烂柯迹、石棋局,金线泉后有仙鱼影,隐隐石壁中。岐而右,历楠木台、仙人室、十二盘至剪刀峡,循山有八洞,通南岩,有石曰‘许由瓢’。又有芙蓉城、滴水崖、白猿洞,此三峰中景也。”卷一百五十三《潼川府路•泸州》相传为刘真人隐居处,诸多仙迹,言之凿凿,比开州安乐山丰富得多,有更大的可信度。山上树叶自然成纹,如同道士做法的符咒,也并非空穴来风:“天符叶,初生安乐山,一夕大风雨拔去,不知所在。后得于容子山⑩,俗以为神所迁。如荔枝叶而长,上有文如虫蚀,或密或疏,宛类符篆,不知何木也。或以为刘真人仙迹。东坡诗云:‘天师化去知何日,玉印相传世共珍。故国子孙今尚在,满山秋叶岂能神。’颖滨诗云:‘真人已不死,外慕堕空虚。犹余好名士,满叶写天书。’”卷一百五十三《潼川府路•泸州》有4处异文,“何在”作“何日”,“尚死”作“尚在”,“名意”作“名士”,“满树”作“满叶”。颖滨为苏辙晚号,本为颍滨遗老,“颖”字为“颍”讹。然则前揭二诗的著作权不当全属苏轼,同题一七言一五言,固已可疑,坡翁做诗,当不至如此;第二首作者实为苏辙,然《栾城集》未收,误羼东坡集中。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土地流转+就近务工 茶农实现双... 土地流转+就近务工 茶农实现双增收 本报讯(广元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周俊)7月2日,在旺苍县大两镇两...
喝茶还没入门? 喝茶是件雅事,也是件好事。 喜欢喝茶的人,大抵要么兴趣所在喜爱品茗、要么为了健康养生,又或者需要提神...
原创 特... 国际政治舞台总是充满戏剧性,美国共和党参议员林赛・格雷厄姆近日抛出一枚“重磅炸弹”——一项针对中俄印...
原创 他... 纵观历史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就是在正史之中一些历史人物,他们有着对当时整个国家的发展作出...
央行:8月1日起现金买黄金钻石... 据中国人民银行网站消息,近日,央行印发了《贵金属和宝石从业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的通知(下...
原创 她... 她是民国第一美女,军统头子戴笠曾邀她共舞,62岁时因貌美被26岁警察猥亵,71岁时被人灭口。 198...
原创 出... 在许多电视剧中,康熙的感情生活被绘声绘色地描述出来,特别是关于他的宠妃,有着多种不同的说法。有的说他...
原创 吃... 1837年9月,清末名臣张之洞快出生时,南皮县的城门口突然出现了一只猴子,拿着长枪,对着来往行人龇牙...
原创 雍... 1710年,正在热河打猎的雍正,端起一碗鲜鹿血,咕咚咕咚地喝了下去。 这时,他突然感觉到有一团烈火,...
原创 溥... 溥仪虽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但是在年少的时候却是一位有抱负的英主,可惜生不逢时,虽然有野心,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