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几次拜访,刘备终于见到了诸葛亮。两人进行了一次谈话,被称之为《隆中对策》。诸葛亮未出茅庐,便预知天下三分,由此奠定了自己的江湖地位。
诸葛亮隆中的一番谈话,让穷途末路的刘备豁然开朗。刘备此前屡战屡败,只能寄人篱下,听到诸葛亮的对策,漫卷诗书喜欲狂,仿佛找到兴复汉室的灵丹妙药。
《隆中对策》真的就完美无缺,适合作为刘备统一全国的战略?我看未必,《隆中对策》忽略两个重要问题。
第一,只谈主要矛盾,掩盖次要矛盾。诸葛亮在隆中确定的基本方针是联吴抗曹,也就是把头号敌人确立为曹魏。对于刘备和孙权之间的矛盾,诸葛亮只字未提。
孙刘联盟是因为曹魏过于强大才走向联合,一旦曹操暂停对南方用兵,刘备和孙权必然产生隔阂。尤其是在荆州的归属问题上,双方矛盾一直没有处理好。《隆中对策》只提出了联合孙权,却没有提出如何处理和孙权的矛盾。
第二,从荆州和益州同时出兵,犯了兵家大忌。集中优势兵力才能歼灭敌人有生力量,而两路出兵容易分散力量。
诸葛亮在《隆中对策》中提出,以荆州为跳板,占领益州并以之为根据地。也就是说,以益州为主要经营方向,以荆州为次要经营方向。荆州和益州相隔数千里,信息不通,两军难以形成默契。荆州四通八达,正是用兵的地方。而益州虽为天府之国,沃野千里,但是却远离中原,只能作为粮仓而不能作为大后方。
《隆中对策》没有提以上两个问题,但问题却存在。后来,关羽失去荆州,刘备远在益州,等刘备收到消息,发兵救援都来不及。紧接着,《隆中对策》如同多米诺骨牌一样倒塌。失去荆州后,刘备出兵遭遇夷陵之败,然后诸葛亮孤军北伐无功而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