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假的!假的!诸葛亮不为人知的五件异事都是假的!
创始人
2025-07-03 00:02:21
0

条亮第一事:与法正辩法度

第一件事说的是诸葛亮刑法严峻,剥削百姓,以至于无论是君子还是小人都怨恨他,法正以汉高主刘邦约法三章的故事劝谏诸葛亮松弛法度,以安抚民心,诸葛亮却认为,刘璋昏庸无能导致法令不行,蜀中人士失去君臣之道,这时候就应该去树立法律的威严,才能治理好国家。诸葛亮的这番思想,是十分符合“依法治国”的理念的。

但是,诸葛亮与法正的辩论,真实性就有待商榷了,首先,假如法正真的觉得诸葛亮执法太过严厉,他应该找主公刘备反应情况,而不是去劝说诸葛亮。法正当时作为刘备的谋主,他受到的恩宠甚至超过了诸葛亮,根本没必要看诸葛亮脸色,而且诸葛亮执法是依据的《蜀科》,《蜀科》是诸葛亮、法正、伊籍、刘巴、李严联合制定,作为《蜀科》的制定者之一的法正,又怎么会去质疑自己参与制定的法律?无论是蜀汉百姓还是魏国君臣,都一致认同诸葛亮擅长治理国家,在他的治理下怎么可能会让民怨沸腾?

条亮第二事:观色而见刺客

第二件事说的是曹操派遣刺客刺杀刘备。

刺客正与刘备讨论讨伐魏国的计划,这时候诸葛亮进来,见刺客神色慌张,识破了他的身份,刘备却浑然不觉,还向诸葛亮推荐刺客,提出让他辅助诸葛亮,诸葛亮告诉刘备,他已经通过刺客的神色识破刺客身份,刘备急忙派人追捕,但是刺客已经逃离。这个故事原本是为了夸赞诸葛亮察言观色的能力,却存在很大漏洞。

首先,刘备是以知人善任著称的,刺客能够得到刘备如此高的评价,可见他真的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奇才。

其次,刘备当时还不知道刺客身份,刺客为何要仓皇逃窜呢?

再者,诸葛亮看人眼观并不准,他要是真的能够察言观色,就不至于错用马谡导致北伐功亏一篑了。

然后,曹操提倡“唯才是举”,刺客有如此才能,为啥曹操不用,而让他去刺杀刘备呢?

最后,刺客究竟是谁?刺杀刘备这种大事件,《三国志》不见记载?

条亮第三事:空城计

第三件事说的是诸葛亮让魏延把主力部队都派出去了,只留下一万人留守阳平,司马懿率领二十万大军逼近阳平,城中守军惊慌失措之际,诸葛亮镇定自若,以“空城计”吓退司马懿。后来罗贯中根据郭冲的这段记载,在《三国演义》中,为我们讲述了“空城计”故事。当然,这个故事同样也是假的。

首先,当时司马懿的职务是荆州都督,镇守在宛城,曹真病逝以后,司马懿才代替的曹真的职责,宛城距离阳平千里之遥,司马懿怎么可能会与诸葛亮交手呢?其次,当初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谋,只是申请单独带兵万人,诸葛亮都没有同意,这时候又怎么可能让魏延带着主力部队离开?

条亮第四事:孔明拒贺

第四件事说的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陇西、南安二郡投降,又围困天水郡,攻取冀城,收降姜维,迁移魏国民众数千人班师,民众都祝贺诸葛亮,诸葛亮却面露忧伤的神色,觉得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下还没有统一,自己没能兴复汉室,没什么好祝贺的,这时候蜀汉民众才知道诸葛亮意图吞并魏国,而不只是开疆扩土。

这个漏洞就很明显了,第一次北伐因为街亭失守而失败,诸葛亮还为此不得不斩杀马谡,又自贬三等谢罪,有什么值得庆祝的?诸葛亮夺取的是安定、天水、南安三郡,陇西郡一直在坚决抵抗,什么时候投降过诸葛亮?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明确提到要“兴复汉室,还于旧都”,难道蜀汉百姓这时候才知道诸葛亮的志向么?

条亮第五事:取信与军

第五件事说的是魏明帝准备御驾亲征,坐镇长安,命令司马懿率领三十万大军进攻蜀汉,直逼剑阁,诸葛亮当时在祁山,守住险要的地方。当时约定好十分之二的人回家休息,剩下八万人,魏军与蜀军即将交锋之际,手下建议诸葛亮暂时不要换防,诸葛亮却坚持诚信的原则,以将士的家人也会期待他们回家为由,拒绝了手下的建议。这样使得原本轮到回家士兵们得知诸葛亮的心意,都自愿留下来抗击魏军,最终在这次战争中,蜀军大破魏军,杀死魏国名将张郃。

关于此事,郭冲又一次犯了地理上的错误,只有突破汉中防线,才能逼近剑阁关。知道,当时诸葛亮还在汉中,司马懿是如何绕过汉中防线到达剑阁的?再说,张郃是在木门道被蜀军射杀,并非死于剑阁。

综述,郭冲《条亮五事》漏洞百出,大家当笑料看看就好。

参考文献:

《三国志》

《晋书》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内... 1861年,咸丰皇帝驾崩于热河避暑山庄后,同治皇帝继位。成为皇太后的慈禧,联合恭亲王发动政变从顾命八...
原创 《... 《如懿传》中,乾隆最爱的人是如懿,那是一种夫妻相守的状态,平静、深刻。而令乾隆疯狂的,却只有香妃一人...
原创 三... 张廷玉是安徽桐城人,康熙年间张廷玉还是个标准的官二代,他的父亲是康熙的大学士,张廷玉在他父亲个光环下...
原创 她... 如懿和乾隆的爱情故事被搬上荧屏以后激起了很多人的感动,在两人关系最僵硬的时候如懿被打入了冷宫,但是当...
原创 走... 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农历五月二十六日(1518年7月3日),湖北蕲春县蕲州镇东长街之瓦屑坝,郎中李言闻的...
原创 一... 欧阳修是北宋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星星,曾引领了北宋的诗文改革浪潮,是中国历史上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文学史...
原创 妖... 中国的历史从中华文明产生到如今差不多有5000多年的时间,其中封建时期占据近2400年的历史。 而在...
原创 王... "彭祖乃今以久特闻"这是出自庄子《逍遥游》中的一句话,彭祖的长寿,在很多古典书籍中都有记载,除了庄子...
原创 锦... 1416年,端午射柳时,锦衣卫指挥使纪刚一箭没射中,下属却高呼“中了”,朱棣露出厌恶的神色,并且起了...
原创 武... “拂晓贺春皇帝阁,彩衣金胜近龙衣。” 皇帝一词,自始皇帝嬴政开始,在中国文明中存在了数千年历史,在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