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群星济济,流传至今的众多典故依然熠熠生辉,那是一个烽火连天的时代,也是脑力与武力长时间的竞争。说起魏蜀吴三国的谋士,大家会想到谁?曹魏政权中大家想到的一定是那个一统天下的司马懿,当然曹操手底下的其他谋士也不逊色多少,蜀汉政权中诸葛亮肯定是当之无愧的第一贤臣谋士了,东吴政权中大家会想到谁呢?大家可能会绞尽脑汁也想不到谁,其实东吴政权能屹立于世,自有其道理,周瑜在东吴建立发展中就起到了重要的角色。
许多人对周瑜的认识是那句临死前的惊叹与不甘:“既生瑜,何生亮?”,说完这句话周瑜就撒手人寰、一命呜呼了,因此大家对周瑜的认识就是:心胸狭小易怒,眼里揉不下沙子,其实这都是大家对他的误解。我们所了解的三国人物大都来自于《三国演义》,我们要知道这本书可是私人著书,同时也是一本小说,作者对蜀汉政权人物充满了个人主义色彩。首先,我们先来看看《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是何种模样?
三国分立,曹魏政权占据广大中原之地,地广人多,生产力丰饶,蜀汉政权依仗蜀地物力人力有限,东吴政权所在的东南和江南等地此时并不是富庶的江南,人力物力也极其有限,可以说蜀汉和东吴政权输一次就没了,毕竟家业小,而曹魏可以输好几次。
此时曹操指挥大军南下,想要一统天下,为了面对势大的曹操,诸葛亮来到了东吴和孙权商量相关合作事宜。此时的周瑜却不想和诸葛亮合作,并且当着面建议孙权投靠曹操。诸葛亮听见了瞬间大怒,于是他喜怒不形于色地说:“听说曹操喜欢美色,将大乔和小乔献给曹操肯定会大喜,说不好就退兵了”,周瑜听见了彻底被激怒了,心中想着怎么给诸葛亮刁难。
兵马并进粮草先行,周瑜知道了曹操的大军南下了,就让诸葛亮去断了曹操的后备补给线,诸葛亮知道自己指挥不了多少兵马,去了不就是送死吗?于是诸葛亮用三寸不烂之舌骂周瑜是懦夫,不敢亲自前去,周瑜被激怒了,立马亲自带兵前去截断曹操的粮道。
周瑜被诸葛亮彻底激怒后,心里更是愤懑不平,于是就给诸葛亮一个坚决的任务:十天之内筹集十万支箭,倘若不能完成就以失职之罪论处,诸葛亮听了笑了笑,说三天便可,周瑜心里大喜,静等三天之后治罪。
诸葛亮当然知道十天让工匠打造肯定是来不及的,就算一旬也难,于是诸葛亮就做出了经典的那一幕:趁着雾气吸引曹军的箭矢,自己独立于船内品茶,草船借箭由此而来。后来周瑜一步步地与诸葛亮为敌,但是每一次都无功而返,最后被诸葛亮活生生的气死,一代东吴名将谋臣就此而去,三国演义中周瑜就此收场。
历史上的周瑜正是这样的吗?实则不然,小说中作者用周瑜来衬托诸葛亮的形象,正史上的周瑜是一个出色的军事将领,武有勇猛文有计谋,是一个全能的军将,火烧赤壁的主要指挥者就是周瑜,没有周瑜很可能计策难成。
此外周瑜也不是一个心胸狭隘的人,他跟随孙策一步步打下了东吴的江山,说成是东吴的开疆名臣也没有错,这样的一个大人物怎么可能就被诸葛亮气死呢?我们看待一个历史人物应该根据实际来判断,而不能主观臆断,跟随别人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