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6年,清太宗皇太极亲率数万大军东进,进攻朝鲜李朝。短时间内,朝鲜王朝就被打败了。朝鲜国王李洙仓皇逃往首尔以南四十英里的南汉山城。经过四十多天的围攻,李洙被迫投降,甚至向皇太极三跪叩头。那么,皇太极为什么不进攻明朝,而是先进攻朝鲜呢?
1.对未来的担忧
历史上,皇太极亲征朝鲜被称为“丙子之战”。事实上,这场战争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早在明朝初年,朝鲜就成为明朝的附庸,朝鲜深受明朝的影响。信奉程朱理学,严格遵守华夷与华夷之分,自称为“小中国”。然而17世纪初,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对明朝与朝鲜的关系产生了影响。朝鲜国王伊朱继位后,打出了“崇明排金”的旗帜。
2. 树立正统
1636年2月,后金使者抵达朝鲜,请求朝鲜国王劝说皇太极进军。朝鲜舆论因此哗然。同年四月,皇太极在沉阳称帝,建元崇德,国号大清。但朝鲜特使罗德贤、李括拒绝在仪式上下跪。言下之意就是他们不承认皇太极的皇帝地位,也不承认朝鲜是大清的附庸。这激怒了皇太极,下令将两位使节驱逐。
3、城下联盟
此后,朝鲜彻底倒向了清朝一边,不仅派出太子作为人质,还向清朝进贡,甚至派兵协助清朝作战。历史学家李鸿宾认为,“通过丙子之战,皇太极不仅控制了朝鲜,而且削弱了明朝,为他实现征服中原的总体战略方针铺平了道路”。也就是说,皇太极发动兵子之战的最终目的就是控制中原!
参考资料: 1《清史稿》; 2.《满族的崛起与大清帝国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