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8年,曹操南征,为了抵御曹操军队,刘备、孙权组成刘孙联盟与曹操开展赤壁之战,以少胜多大破曹操军队。
赤壁之战过后,荆州由曹、刘、孙,三方占据。但对于刘备来说,其屯军在公安并不利于发展,于是刘备便向孙权索要荆州南郡。
公元215年,刘备成功夺得蜀川,孙权见刘备已得益州,便欲向刘备要回南郡。却得到“当得到凉州时,便会把荆州交还。”的回复。
随后不久,孙权准备突袭南三郡,同年曹操平定汉中。为了牵制曹操的力量,刘备便于孙权议和,双方平分荆州,以湘水为界、划江而治,双方再次建立联盟。
那么吴蜀两次联盟是否牢不可破?双方是否存在矛盾?二者联盟又是以什么为前提?
吴蜀联盟及荆州之争
1.孙刘的首次联盟及荆州之争的背景
东汉末年,刘备逐鹿北方却屡遭失败、政权不见起色。于是公元207年,他三顾茅庐请得了诸葛亮出山相助。面对眼前的局势,诸葛亮指出,北方曹操势力壮大,并挟天子以令诸侯,不可于之争长论短。
而东边孙权已历经三世,实力也不容小觑,是不错的联盟人选,可以成为自己的援手。荆州刘表、益州刘璋两人昏庸无能。便希望刘备能尽快夺取荆州、益州以为基地。
诸葛亮建议刘备:“总揽英雄,求贤若渴”、“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伺机而动。
公元208年,曹操南下,刘琮投降,曹操兵不血刃拿下了荆州,眼看曹操的势力越来越大,鲁肃便建议孙权与刘备联合抵抗曹操:“曹公威力实重,初临荆州,威信未洽,宜以借备,使抚安之,多操之敌,而自为树党,计之上也”。
与此同时,诸葛亮也过江劝说孙权,加上荆州军队迫于兵势其心并为归顺与曹操,大敌当前孙权只能改变独占长江的策略,与刘备组成联盟。
果然,曹操军队虽然人多,实则不堪一击,孙刘双方联盟在赤壁,以少胜多,大破曹操军队。荆州也被三家所分,其中曹操有荆州北部的南阳郡,孙权占据江夏郡和南郡,而刘备则得到荆州南部的另外四个郡(桂阳、零陵、长沙、武陵)。
公元209年,刘琦病逝,刘备被推举为荆州牧。
210年,周瑜病逝,孙权欲使刘备为其抵挡曹魏,再加上此前刘备一直屯兵公安,不利于其发展,于是在鲁肃的建议之下,孙权将南郡借给了刘备,俗称“借荆州”,至此刘备拥有了荆州五郡。
公元211年,刘璋请求刘备帮助其对付汉中张鲁,这段时间张松、庞统等人都劝刘备杀掉刘璋,刘备以不必行事太过着急而拒绝。
但次年,曹操在董昭等人的劝说下自称魏公,兴兵南下进攻孙权,曹操欲再伐的时候,庞统建议“权求救于荆州”,向刘璋索要军马。
刘璋听信与杨怀等人的谏言折复回书,刘备得此消息大怒,以庞统敬献的计谋,佯回荆州,实则计划杀杨怀、高沛而取涪城,但在刘备进攻雒城时庞统被杀,面对种种变故,刘备紧急调诸葛亮、张飞、赵云等人率军入蜀川,直到公元214年,刘备终于降刘璋,夺取了益州。
孙吴北方防线暂时稳定之后,随着蜀汉力量的增强,来自长江中上游荆州的威胁就显得比较明显了。于是东吴调整了本身北上的战略,暂时放弃夺取徐州,转而想要攻占荆州,守南郡、扼白帝、循江上下、前据襄阳。
所以为改善长江上游的防务,孙权以刘备以得益州为理由向其索还荆州,这就导致了双方联盟关系出现裂痕。
孙权亲驻陆口,刘备进军公安,但在双方战争一触即发之际曹军兵发汉口,直接威胁到了刘备益州腹地。
刘备无法两边兼顾作战,而权衡之下,汉口得失更关乎与益州安危,因此只能向孙权求和。刘备退一步,双方以湘水为界,平分荆州,“遂分荆州,以湘水为界:长沙、江夏、桂阳以东属权,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属备”。划江而治,双方联盟暂时得以保存。
2.荆州之战与吴蜀联盟破裂
公元219年6月刘备从曹操手中夺取汉中,7月孙权欲攻合肥,魏军只好紧急调军镇守淮南,关羽于是抓住战机自率主力军队进攻襄阳、樊城。
《三国演义》中关羽使用“调虎离山”的计谋,诱曹军出城一举夺得了襄阳。随后关羽继续乘胜围攻樊城。
《三国志》中记载:“八月,大霖雨,汉水溢,平地数丈,于禁军等七军皆没。”关羽水淹七军,俘杀庞德。
为保樊城,司马懿、蒋济向曹操觐见曰:“于禁等为水所没,非战攻之失……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关羽得志,权必不愿也。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
于是吴魏勾结,孙权想要西上暗袭关羽请求曹操保密,但曹操听从谋士董昭的观点“佯允而暗泄”想坐收渔翁之利。
箭书被泄,但关羽在恐腹背受敌和不愿意前功尽弃,又自认为江陵、公安防线坚固不可能一时被孙权攻破中犹豫不决。
同时,徐晃声东击西佯攻关羽总部,实则却秘密进攻其他四部,蜀将傅方、胡修战死,关羽计败只好解樊城之围开始撤退。
吕蒙“白衣渡江”,进入江陵后对民众以及出征将士的家属进行攻心战术,“不妄杀一人,不妄取一物。”使得傅士仁向其投降,随后又劝降了公安糜芳。
再加上关羽率部队撤退途中“数使人与蒙相闻,蒙辄厚遇其使,周游城中,家家致问,或手书示信羽人还,私相参讯,咸知家门无恙,见待过于平时,故羽吏士无斗心。”关羽军队更加人心浮动,丧失斗志,最后从樊城撤下的数万将士,竟神不知鬼不觉逃散了。
公元219年11月,刘备方面宜都太守弃城逃跑,周边各县也都归降与吴国陆逊。而吕蒙也早已派人切断了关羽逃亡的通道,12月关羽被擒杀。
至此,孙权不仅夺回了借给刘备的南郡,还夺取了江陵、公安等地。刘备失去了原先占有的荆州地区,而吴蜀联盟也彻底破裂。
3.关于荆州之争的评价
作为三国时期的重要地域,荆州坐拥天然的自然地理环境,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长江防线中承上启下的关键所在。
历史上凡割据江南半壁江山者,多以扬州为核心以荆州为门户、以益州为屏障。
所以早在公元208年刘表初亡时,鲁肃就曾劝解过孙权乘势占领荆州:“夫荆楚与国邻接,水流顺北,外带江汉,内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万里,土民殷富,若据而之,此帝王之资也。”
所以得天独厚的荆州就一直是魏、蜀、吴三国争夺的焦点,而这也就导致了吴蜀的关系必然会因荆州而产生裂痕,两国联盟不过为了牵制强大的曹操,保护自己的领地而暂时产生的。
公元219年的荆州之战,曹操就是利用孙刘之间为争夺荆州而产生的矛盾,乘机策反孙权,坐收了渔翁之利。在此战争中虽暂时没能夺得刘备的荆州地,却掌握了日后战争的主动权。
对于蜀国而言,诸葛亮提出“北拒曹操、东和孙权”最重要的前提就是固守,但荆州的“借而不还”就决定了日后吴蜀之间一定会因为曾经借来的南郡而发生冲突。
而在诸葛亮的计策中,原本坚持固守,一边提防曹操,一边维系与吴国的关系是行得通的,但关羽的擅自主张打破了三国刚刚建立起来的平衡局面,贸然出击,再加上其未能正确的审视失败,就导致了荆州全失,更引发了日后张飞枉死、刘备怒败的连锁反应。
而对于吴国而言,一开始向刘备借出南郡地域,也并不是放弃自己眼前利益的选择。
荆州的极端重要性,对于孙吴君臣来说无不明了,占领荆州一直是重要的目标。但赤壁之战后,荆州士族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归先主者日众。在曹操的虎视眈眈下,孙权就将南郡暂时借于了刘备。
刘备夺取益州之后,孙权欲将荆州南郡讨回,但谁知刘备根本没有归还该地的意愿,虽之后刘备退让将荆州划分为二,双方划江而治,但南郡始终不是吴国的领土,再加上曹操的挑拨,最终孙权背弃了联盟。
其在战前释放了各种迷惑关羽的信号使其放松警惕,战中吕蒙用兵诡异,成功袭击荆州之后又能整肃军纪、仁爱兵民,使得关羽军队军心涣散,不攻自破。
最终此战,吴国虽成功夺取了长江天险:荆州之地,却使得吴蜀之间的联盟彻底破裂。因此也有人说,吴国这次在军事上取得了成功,但在政治上却失败了。
总结
东汉三国时期,曹操势力是区别与另外两国的强大存在,为了牵制曹操,阻止其势力的进一步扩大,吴国、蜀国组成联盟,在赤壁大破曹军。
赤壁之战后,三国各自占据荆州的一部分区域,为进一步牵制曹操,孙权将荆州的南郡借于刘备。
公元214年,刘备平定益州,孙权借此想向其要回南郡,但刘备本意就是只借不还,这下惹怒了孙权,但在双方开战之际,曹操来犯,刘备为巩固吴蜀联盟只好做出退让,划分荆州,吴蜀以湘水为界各自坐拥荆州一半土地。
但孙权怎能就此甘心,在曹操的挑拨之下于219年背弃联盟,攻打关羽并成功夺取了荆州。
虽然孙权的做法有失作为联盟的信意,但荆州作为军事要地,得荆州而得天下,自然无论是三国中的哪一国都想将其占为己有,而前期吴蜀两国关于荆州的划分与借还也为日后矛盾埋下了伏笔。
参考文献
1.《三国时期经典战役研究之八——攻樊城失荆州欧之战》
2.《三国博弈与孙刘荆州之争》
3.《关于大意失荆州吗——论《三国演义》描写的荆州之战》
4.《《三国演义》中吴蜀集团时分时合的原因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