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璋军力比刘备强大,为什么会被刘备打败?其实隆中对已经给出了答案: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三国志
其一:刘璋暗弱,张鲁在北
张鲁原先是刘焉部将,替刘焉镇守汉中,刘焉死后,张鲁却不听从其子刘璋的调遣,于是杀张鲁母及其家室,并且派遣部将庞羲进攻张鲁,张鲁因此割据汉中,和刘璋彻底决裂。正如诸葛亮在隆中对提到的:“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没有经历北方战乱的益州被称为天府之国,物产丰盈、人口众多。张鲁占据的汉中,只不过是益州的一个郡,刘璋却占有汉中以外的益州全境,相对于张鲁,无论是兵力还是补给,刘璋都具有绝对优势。然而,“强大”的益州刘璋却被“弱小”的张鲁死死的困住,不但主动出击无功而返,而且遭到张鲁的多次袭扰。刘璋带甲十万,居然打不过兵不满万的张鲁,要么就是张鲁军战斗力强悍,要么就是刘璋军都是乌合之众。曾经打得刘璋军丢盔卸甲的张鲁军面对曹操军却是溃不成军,刘备夺取益州以后,又带领益州军打败了曹操军。强将手下无弱兵,士兵多寡并不是决定军队战斗力的唯一因素,还要看是谁带的兵。
最后刘璋没办法,害怕被张鲁消灭,居然派遣使者请刘备入川对抗张鲁,他没想到,这一请,不是解除张鲁的危机,而是引狼入室。对张鲁有绝对的优势的刘璋,居然惧怕张鲁到要借用外部的力量,难怪诸葛亮说“刘璋暗弱”了。据三国志记载,刘备入川时“兵部满万”,可就是这不到一万人居然击退了张鲁的进攻,刘璋情何以堪?益州将士在刘璋手下根本没有发挥出真正的实力,或者说根本不愿意为刘璋去效死,而且生性软弱无能的刘璋本人都怯战,不敢调动大军与张鲁决一死战,能赢刘备才怪了,一州之牧害怕一郡之守,也算是天下奇闻了。
其二: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为刘备夺取益州做出重大贡献的三个人,一个是张松、一个是法正、一个是张鲁,而这3个居然都是刘璋的手下。张松、法正大家都十分熟悉,可是大家想必会有疑问,笔者为什么要把张鲁也算上去呢?因为张鲁虽然后期和刘璋决裂,一开始还是属于刘璋手下的汉中太守,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正因为他的存在,才使得刘备有机可乘。其实若非刘璋诛杀张鲁家人,张鲁何至于与刘璋反目成仇?至于张鲁不听从刘璋的调遣,刘璋也没有从自身找原因,试问,如果成都之主有如曹操、刘备一般英雄气概,张鲁还会不听调遣么?一个人背叛刘璋,那是他的问题,两个人背叛刘璋,还可以说是背叛者的问题,但是三个甚至以上的人背叛刘璋,那就是刘璋自己有问题了。
张松不失为一代奇才,可是在益州却只是区区别驾,刘璋不能重用他,他时刻感叹怀才不遇,这才产生背叛刘璋的想法。如果说刘璋不用张松只能算是没有知人之明,那么不用法正真的是眼瞎了。法正何许人也?效力刘璋之时籍籍无名,效力刘备之时却大放异彩。辅佐刘备打败刘璋,提出著名的汉中策,设计打败夏侯渊,夺取汉中,与诸葛亮等人联手制定蜀科,称为刘备的“谋主”。法正是百年难遇的旷世奇才,刘璋却不能重用,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也难怪他们背叛刘璋了。益州的人才,除了法正张松,还有黄权、李严等,可是无一例外都没有得到重用。因此,诸葛亮才会说:“智能之士思得刘璋”。
参考文献:
《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