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实际上是中国大历史中被演义和小说混淆的一个缩影。杨家将的故事发生在北宋初年的乱世时期,正面角色包括杨业、杨延昭等名将,以及戏说中的穆桂英等女将,而潘仁美则成为迫害杨家将的反派代表。主要叙述了与辽国的战争,展现了杨家一门的忠烈和爱国故事。尽管这些戏说引人入胜,故事感人至深,但艺术中终究存在较大的虚构成分。
那么真实的杨家将又是怎样的故事呢?
他们的后人又走向何方呢?我们一起来揭开历史的面纱。
真实存在的杨家将在北宋时期确实有过。杨业是杨家将中的第一代,他原是北汉时期的一名将领,以善用一口金刀而著称。北汉灭亡后,他投降了宋朝,成为一名卓越的边防将领,多次在北宋与辽国的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
杨家将的声名开始在辽国军队中传播,杨业也逐渐受到北宋将领潘美(演义中的潘仁美原型)的嫉妒。事实上,潘美虽未如演义中所述大奸大恶,但确实因未及时救援而导致杨业陷入重围,最终被擒后选择绝食而亡,这与演义颇为相似。
然而,历史中的杨家将与戏说中略有不同。
杨业之后,由他的长子杨延昭接过杨家将大旗。在与辽军作战中,杨延昭展现出乃父之风,称他所守卫的隧城为铁隧之城,继续传扬杨家将的威名。然而,与演义中的穆桂英和杨宗保不同,杨延昭之子是杨文广。杨文广与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范仲淹有着联系。范仲淹在发现杨文广才华横溢后,将其引入自己身边。
杨文广从一个无名之人成长为重要将领,最终死在精忠报国的战场上,被追赠为同州观察使。尽管杨文广没有像其父亲和祖父那样取得辉煌的战功,但他兢兢业业,忠诚报国,为杨家将的梦想努力了一生。
至于杨家的后人,历史记载较为有限。在宋史中,只有记载了杨业之孙杨文广,未提及杨家女将。
因此,关于后世的杨家成员,历史上存在很多自称为杨家将后人的人物,如《水浒传》中的青面兽杨志、《说岳全传》中的抗金名将杨再兴、《神雕侠侣》中的杨过等。然而,这些故事的真实性极低,几乎可以被视为虚构。在现代社会中,甚至有一位自称为杨家将第37代后人的老人,名叫杨开华,据说是因为北宋末年开封沦陷,杨家人逃至四川,从此在那里繁衍生息。
然而,这些后人并未继承杨家将的传统,杨开华的儿子对祖传的枪法没有兴趣,也不关心杨家将的故事。这一系列故事反映了历史的千奇百怪,同时也呼唤我们对历史的真实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