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已经通过区块链技术进行版权认证,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编转载抄袭,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说到太平天国的太平军一定有很多人都知道,也知道天王洪秀全。但是在太平军起义的时候还有这么一股叫“捻军”的起义军却很少人知道。“捻”是一种方言,是指“一股”、“一伙”的意思,捻军起义之初大都是由捻子组成的,所谓捻子就是画画符、驱驱邪的一群神棍。
按理说有这么一群神棍所组成的军队应该成不了什么大气候,但是当时正处乱世,人人都饱受饥寒,只要有人起义就能跟着混口饭吃,何乐不为。正是在这种大环境的驱动下捻军的势力越来越大,人数最多的时候达到了20万。但是捻军势力比较分散,他们主要分布在皖、苏、鲁、豫四个地方,就像一盘散沙一样。1855年,各地捻军齐聚一堂进行了场声势浩大的结盟,并推举张乐行作为盟主,此时捻军才算有一点正规。
1857年捻军结盟两年后,有一部分捻军开始思念自己的家乡,打算回到淮北,张乐行觉得自己的权利受到挑衅,于是斩杀了其中一位首领,于是大部分捻军都悄悄回到了淮北,一部分以张乐行为首的捻军留在了淮南。于是捻军又分成两部分,开始不断给清政府找麻烦,在常年的征伐中捻军的人数越来越少。
1863年清朝的亲王带领自己的军队将张乐行杀死,捻军的士气再次大减。此后两年捻军一直都没有被完全剿灭,于是朝廷派遣刚刚打败太平天国的曾国藩前往增援亲王。亲王一直都很看不起曾国藩,觉得朝廷这么做是在羞辱自己,于是他想赶在曾国藩到来之前解决捻军,最后中了捻军圈套,战死沙场,曾国藩也被连坐。1866年捻军被朝廷打成两部分,左宗棠在当年就剿灭其中一部分,另一部分被李鸿章在1868年剿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