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建立宋朝,弟弟接过下一任接力棒,究竟二人谁更胜一筹?
创始人
2024-11-09 15:06:19
0

原标题:赵匡胤建立宋朝,弟弟接过下一任接力棒,究竟二人谁更胜一筹?

如果真的有穿越之说,你愿意去哪个朝代?调查问卷显示宋朝是最热门选项。为何这样讲呢?首先,在这个朝代最起码你可以免受四分五裂的战乱之苦。

国家兴旺,商业繁荣,读书人都是被看重的。只要你是个文化人,这里必有你的一片用武之地。这里人才济济:苏轼、范仲淹、李清照、欧阳修、王安石等名人都是宋朝中人,若来宋朝就可以亲眼目睹他们的真容了。

现在我们就来走进这宋朝历经三百余年的兴衰历程。

宋朝之上承的是五代十国,其中后周都点检赵匡胤于显德七年(960年)发起兵变,也就是著名的“陈桥兵变”。据“今皇帝年幼,不能亲征”为由,顺势辅佐赵匡胤为皇帝。此时他们正在距开封东北二十里的陈桥驿,“陈桥兵变”就此得名。

第二天,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和亲信赵晋将一件黄袍套在醉酒的赵匡胤身上,众将士纷纷行礼,皆表现出一副惟命是从的样子。“黄袍加身”来自于此。

赵匡胤与开封主要禁军是出生入死的兄弟,自然可以相助赵匡胤完成大业,他们内因外合,不用一兵一卒轻易地掌控开封城。

赵匡胤向各个地方散布消息,这时范质等人并不知道军情真假,不知所措。赵匡胤乘热打铁,借此机会令翰林学士陶谷拿住事先准备好的禅代诏书,所以赵匡胤理所当然的坐上了龙椅。国号为宋,史称“北宋”,定都开封。

赵匡胤登基之后,面对四分五裂的国土,首要的任务便是巩固集权,一统祖国。首先他以“杯酒释兵权”解除了武将对军队的控制。意思就是将众将领集中在一起,令他们交出兵权并给他们富裕的资产供他们颐养天年。

紧接着,他采用“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战略,层层递进。遂于建隆三年(962年)以荆南,湖南为突破口,一路南下,一统战争正式打响了。史称荆湖之战。后于乾德三年攻破后蜀。开宝八年(975年)收复南汉,南唐;平定整个江南。

有后周的前车之鉴,宋朝为了稳固军权,不愿让宋朝变成一个短命的王朝。他将精兵能将全放置中央,将即将退休,弱病残将放到边疆;令文官统领军队,武将在府中休养。当何处传来战事,召回武将带兵,一并派遣他们去战事所在地。

同时在科考方面,多采用“殿试”,令所有文人汇聚于中央以加大中央政治力量。这种决策自然有利有弊:虽然军队需经长途跋涉,四处征战,但是它直面的防止了国家的分裂,可以说这是宋朝三百年能屹立不倒的基石。

当宋朝蒸蒸日上之际,赵匡胤与开宝九年(976年)十月九日夜与其弟赵光义饮酒,次日清晨暴毙。当政17载,享年50岁,庙号太祖。

赵光义此时完完全全成为了众矢之的。“烛影斧声”指赵姓兄弟二人吃酒时场景,在民间被大肆传扬。

毛泽东对此人评价有三:

此人不知兵,非契丹敌手。尔后屡败,契丹均以诱敌深入,聚而歼之的办法,宋人终不省。不择手段,急于登台。赵光义小人之言。赵匡胤突然暴毙,赵光义是嫌疑最大的,同时也是舆论的焦点。

赵光义借用“金匾之盟”的说法妄图求个名正言顺,“金匾之盟”意为在赵匡胤生前向母亲担保过死后将王位传给其弟赵光义,赵匡胤能有今日万人之上的结果,少不了弟弟的功劳。只有令弟弟来继承江山,不再犯太子年幼而将江山拱手让人的前车之鉴,宋朝才可有立国之根基。于是在朝堂之上,金匾之后有份诏书能证明赵光义应继任皇位。

但事实上,赵匡胤的儿子分别有赵德昭和赵德芳;赵德昭当时已经二十五岁,而赵德芳十七岁也接近成年,完全有继任资格的。

所以这是毛泽东和当时舆论对他的评价才如此尖锐主要原因。

赵光义继位后改年号为“太平兴国”。赵光义登基时极度注意培养身边的亲信,将现有的所有兄弟姐妹及其家眷,皆加官进爵又或担任朝廷要职。换去宋高祖的高晋等亲信,发配至京城周边担任较轻的职位,大力提拔自己亲信,相当于朝廷当中的大换血。同时加大科举的取士力度,令大量有才华之人走入仕途。

至于赵光义打仗为了一统之事,与哥哥赵匡胤无法相提并论的。

赵光义共发起两次北伐战争:高梁河之战,雍熙北伐,均以失败告终。淳化四年(993年)农历二月,王小波和李顺发动的农民起义在四川爆发,因为常年的北伐战争,全是搜刮的民脂民膏,当农民发动起义时,当时蜀地百姓马上有了回响。次年正月,王小波和李顺占领成都,高举“大蜀帝国”大旗。于至道二年(996年)被镇压。

雍熙二年重阳节召集几个儿子在宫中办家宴,考虑立储的相关事宜。赵元佐因病没有受到邀请,事后赵元佑告知于他,赵元佐心中愤恨,喝醉酒后在半夜烧光了大半个庭院。赵光义知此事后大怒,将其贬为庶人。后因元佑行事作风酷像赵光义,深的皇帝的心,于是立元佑为皇太子。

端拱元年(998年)赵晋第三次为相,赵元佑改名为元禧,封为陈王,大力支持辅佐赵晋,同时也巩固了自己皇储的地位,后来吕蒙正为相后,陈王也有意拉拢。赵光义看到陈王在政事上的优异作为很是欣慰,不曾想在淳化三年,陈王病逝,赵光义极度悲伤,免去五日早朝,以示悲思。

元佑病逝,元佐为庶人。在赵光义亲自带兵出征时受了剑伤,知道自己命不久矣,勉强立三儿赵恒为太子。

至道三年(997年)赵光义驾崩,享年五十九岁。在位二十年,庙号太宗。

在打仗方面赵光义有些缺陷,但他令国家的复兴奠定了基础。

不论两兄弟见是情胜于权还是权胜于情的,总之他们兄弟二人建立了历经三百年的大宋王朝是有目共睹的。

参考资料《二十四史》

注:文字来自钧儒说史原创,图片来自网络

了解更多历史故事,欢迎关注钧儒说史!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今... 在浙江金华的朱先生家中珍藏着一枚承载着家族记忆与岁月风霜的宝物,湖北省造光绪元宝当十铜币。朱先生的爷...
原创 孔... 战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神秘的时代,诸侯之间从未停止过的战争透着几分诡异,政治家、军事家蜂拥而出,给后世...
原创 中... 中国历史上最勤政的前三名皇帝是谁? 第三名,明思宗朱由检。 明思宗朱由检也就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
原创 治... 关于电视剧《天下长河》中的第二主角陈潢,笔者已有文章《清朝治河名臣陈潢,许诺过三十年黄河清,为何最终...
原创 清... 在古代,皇帝的大臣们在称呼皇帝时常用“万岁”来表示对皇帝的尊敬,但这并不意味着皇帝真的能够活万岁。皇...
原创 玄... “玄武门之变”是唐朝的一个转折点,李世民破釜沉舟,在玄武门除掉了对手李建成与李元吉,逼迫李渊禅位,一...
原创 孙... 战国时期的天下就像一盘大棋,各国诸侯就像下棋的人,每一次的决定都有可能影响国家的兴亡,为了手中掌控更...
原创 清... 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整个清朝铁帽子王都享受着很多的特权。但是在清朝覆灭之后,这些一直被大清...
原创 一... 一代名相陈廷敬,一代廉吏于成龙。清朝之时山西多富商,山西乔家更是富贵之名响彻整个大清。但是山西也多清...
原创 帝...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千古大帝李世民已经处于人生的最后阶段。 一、 临死前,李世民对太子李治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