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李世民和刘邦的耳朵
创始人
2025-07-01 14:02:57
0

文 / 子玉

作为“贞观之治”的缔造者,唐太宗李世民这人其实很有嚼头——

在打天下时,李世民是勇猛无比的将军,敌人的鲜血灌满了他的双袖,而他却表现得越来越兴奋;为了坐上帝位,他在一天之内杀死了亲哥哥和亲弟弟并处死了十个侄子,父亲也在那天几乎失去了所有权力,只能无奈将帝位禅让于他;治天下时他是胸怀宽广的“天可汗”,海纳百川,将大唐的盛世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在纳谏这个领域,他表现得非常有耐心,即使魏徵等人如何过分,他都会择其善者而从之。

可以说,这个人是秦始皇、刘邦、项羽、朱元璋等人的综合体,在哪个领域他都处于塔尖的头部位置。

为什么李世民这么生猛的人他却能将自己的忍耐力发挥到极限去接受来自魏徵等人语言上的挑战?

要知道,要长时间保持这种状态对一个皇帝来说不亚于一场苦战。有一次,李世民就差点没绷住,扬言要杀了魏徵这个乡巴佬。

他为何非要和自己死磕,在纳谏的路上苦苦煎熬?

因为太宗明白:这事对他有好处,是治理大唐的良药,他必须得打磨自己的性子想办法去吸收。

最终,太宗君臣不仅打造了“贞观盛世”,将帝国的影响力辐射到西域、中亚等地区,更是给后世营造了一副“君明臣直”的和谐画面。

反观隋炀帝杨广,他就是因为将大臣们进谏的门给关上了,从此让自己、让隋帝国走向失控,直至灭亡。

杨广天生优越感极强,不管是颜值,还是才华,他都觉得自己是天花板的存在,他曾无比自负地说:

“就算不靠血缘,大家公开比拼才华,那么我肯定也是第一名,江山也必定由我来坐。”

而且,他的嫉妒心极强。当薛道衡作诗压了他一头时,杨广极其的不爽:“一个臣子怎么可以这么不懂事?”

不久,杨广随便找了个理由,将薛道衡赐死。

▲杨广 电视剧《隋唐演义》/剧照

每一个独立事件,当他成为“新闻”被传播时,影响的往往会是一个群体。同理,杨广杀了薛道衡,就是向隋帝国的官僚群体传递一个信息:

“你们都不如我聪明,以后就别瞎想,给我提什么建议,好好干活就是了。”

所以,当杨广甩开膀子各种折腾时,员工们只能跟着他的思路来,哪怕关东已经燃起了熊熊火焰,大臣们也只能跟着皇帝去打高句丽。

直到内部的关陇贵族集团起来反对杨广时,此时他才猛然醒悟,自己好像已经没有机会了。

一切的根源都是:他不允许大家向他提建议呀。

可是,直到死亡的那一刻,他都觉得自己长着一颗好头颅,是员工坑了他。

此时,笔者想起了秦二世胡亥。当胡亥面对赵高派来杀他的人时一脸惊恐,他向身边唯一的宦者发出了灵魂之问:

“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

宦者的回答是:“我要是早告诉你,恐怕活不到现在呀。”

是的,胡亥对父皇缔造的大秦帝国很有信心,当他收到陈胜起义的消息之后第一感觉就是:这是一帮自以为是的家伙,毛毛虫而已,成不了什么气候。

为了避免有人再拿这种鸡毛蒜皮的事来烦他,胡亥果断将使者给杀了。从此,再也没有人向胡亥传递有关关东之乱的消息。反之,他收到的都是,一片祥和的欺骗之语。

所以,当周文打进关中时,他几乎不敢相信这是事实。

在章邯暂时性扭转了局面之后,胡亥接着又恢复了掩耳盗铃的模式,继续无限信任老师赵高。

哈,大家其实都知道赵高是个什么货色,可又有谁敢向胡亥说真话呢?

终于,胡亥连当一个平头老百姓都是奢望。

究其原因,胡亥的根本问题在于:本身就能力不足,他又给耳朵安装了一扇门,还上了锁。

谁说吴王夫差又不是这座围城中的人呢?

▲夫差 电视剧《卧薪尝胆》/剧照

当夫差一举灭掉越国时他的心态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他觉得:吴国已经具备了争霸中原的实力,他夫差也是一个不世出的天才君主。

所以,他慢慢就有点听不进去伍子胥的话了——

伍子胥建议夫差杀了勾践灭了越国,可夫差不仅保留了越国的组织架构,还留了勾践一命;当夫差一力将目标对准齐国时,伍子胥是怎么拉也拉不住;伍子胥告诉夫差,勾践这些年很努力,好像很有大志的样子,还是将越国先给灭了,夫差直接无视......

更过分的是,夫差不听伍子胥的忠言逆耳也就罢了,他转身却拿起了伯嚭递过来的糖吃得是滋滋有味,还将伍子胥给赐死了。

失去了伍子胥,吴国再也没有人给他传递勾践的有关信息。终于,吴国被越国灭国。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夫差用头发覆盖住了自己的面部。是的,他没脸在地下见伍子胥。

后来的项羽,也有一位如伍子胥般的忠臣,范增。

范增虽然比不上伍子胥的才华,但他最大的作用是能够随时为项羽纠错。可项羽骨子里却和杨广是一类人,无比自负,他天然对那些逆耳的话有一种抗拒心理。

所以,当范增刺耳的话说多了,项羽自然将他视作一包苦药,根本不想喝。

而陈平之所以能成功离间了项羽和范增君臣,将范增运作出局,原因正是,他对项羽个人性格通透的认知。

可夫差在临死前还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项羽至死都没有觉得自己有什么错:

“都是老天要灭亡我,和我的个人能力没有关系。”

为了证明自己,项羽还在绝境中对汉军发起了一轮又一轮的冲锋,斩将夺旗,尽情向大家展示着他的个人能力。

估计当时刘邦都想笑——

“我这兄弟就知道逞个人之勇,没用。”

所以,项羽至死都没有活明白,妥妥的悲剧人物。

反观刘邦,这人虽然身上有流氓的刺,但他在面对忠言逆耳时却能够做到虚心倾听——

郦食其骂刘邦没有礼貌,洗着脚接见自己,刘邦马上改,以正式的礼仪接待了他;

樊哙看着沉浸于咸阳宫百花丛中的刘邦时,根本就没客气,“秦朝好像就是这么灭亡的,沛公也想学?”。刘邦马上改,还军霸上;

张良告诫刘邦:“你操盘不了大军团作战,还是交给韩信干吧。”刘邦虽然不喜欢、不信任韩信,但还是乖乖照做;

刘邦有一回喝酒飘了,大骂随何等儒生是“腐儒”,随何直接生怼:“敢问大王当年,以五万步兵,五千骑兵,能拿下英布的九江国不?”。刘邦赶紧摆正了姿态;

刘邦更立太子的举动引起了一大拨人的不满,周昌要抗命,叔孙通以死相逼,刘邦一点也不反感,对这两人照常重用;

陆贾认为刘邦“马上治天下”的理论是开玩笑,刘邦虚心接受了他“马下治天下”的方案,还让陆贾给他整理总结秦亡的教训;

......

说实话,刘邦根本就不是什么正人君子,传统的道德在他这没用,对他形成不了任何束缚。他好色,口无遮拦,能将彭越冤杀,在项羽要煮了他的父亲时他能够说出“给我也分一杯羹”的绝情话,简直就一混世魔王,心比石头还要硬。

▲刘邦 电视剧《楚汉传奇》/剧照

但他却能虚心地接受任何人给自己的建议,忍受许多自己不喜欢的人,甚至将自己好几次都想杀掉的雍齿给封为了列侯。

他为何如此矛盾?

其实,他和后来的李世民是同一类人:本身是个狠人,但却能为了自己的事业忍受各种自己不喜欢的人和事。

也许,这正是干大事的人所共有的特质。

所以,有时候,你千万不能以自己的格局和见识去评价你的老板,那样,肯定会偏差很大。

你觉得呢?

评论区见。

写文不易,看完记得点个“赞”。谢谢!

/

推荐阅读:

唐太宗和刘邦的作业

唐太宗的工作方法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清代皇室珍贵茶具(参加东方艺术... 这套珍贵的清代万寿无疆黄彩釉茶具,源自蔡老先生先祖在朝为官时受赏的御赐之物,原本为皇帝所用之物。作为...
原创 唐... 【上官婉儿墓地】上官婉儿,唐代著名女官、诗人、皇妃。她是上官仪孙女,上官仪获罪被杀,家族受到株连,上...
原创 唐... 《全唐诗》共有四万八千多首诗作,而被选入《唐诗三百首》中的只有311首。为什么非得是311首,不是其...
原创 秦... 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群雄割据的场面。虽然那时候武器并不先进,文化也并不统一,但是却是十分出名的时代...
原创 苏... 苏联远东地区分裂,就意味着俄罗斯的分裂。 要知道苏联是由15个加盟共和国的形式存在的,俄罗斯苏维埃作...
原创 听... 在中国古代王朝的政治体系中除了皇帝这一职业外,还设置了很多重要的官职,比如丞相、太尉等等。像很多重要...
短剧《东厂西厂》全集:权力漩涡... 在明朝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宫廷之中,东厂与西厂两大势力并立,为了争夺至高无上的权力,展开了一场惊心动...
原创 搞... 搞错啦!日本人常说的八嘎呀路,翻译成中文原来是这两个词 真是万万没想到,日本人常说了“八嘎呀路”,翻...
原创 他... 前言 在古城西安的日子,和友人结伴去参观了秦二世陵,无意间看到赵高的画像,笔触间透出的“阴险”让人不...
原创 游... 兵马俑惊魂:千年奇迹中的“活人”风波 神秘异动,引发千年古墓悬案? 如果你站在兵马俑坑前,正目不转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