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洋政府时期,最大闹剧就是军阀张勋复辟,以至于当时北京城里的老太太都知道,花两个大子就能买个文物过几天好换钱。但问题是张勋也不是傻子,也具有一定的政治头脑。但为何会做出如此滑天下之大稽的愚蠢的事情。
在1917年7月,民国官拜长江巡阅使、安徽督军辫帅张勋,以调停黎元洪和段祺瑞争的名义,率领4000多辫子兵进驻北京,驱逐了黎元洪,段祺瑞猝不及防之下逃亡天津。随即,63岁的张勋把已经在故纸堆里,和出土文物一样溥仪找了出来,已经退位5年的清朝废帝溥仪重新扶上帝位二次“登基”。大清复国了。史称张勋复辟。张勋复辟前后只有12天。就被段祺瑞率领的各省讨逆军打败。成就了段祺瑞再造共和的“美名”。但问题是为张勋为何对大清忠心耿耿,原因何在?
张勋(1854年-1923年),原名张和,字少轩、北洋军阀势力之一。属于小军阀。是袁世凯一手提拔起来的军官。在清末任江南提督(三品武官)、张勋任过慈禧和光绪的御前侍卫。参加过甲午战争。凭军功当上了参将。参加了甲午战争,后在袁世凯手下担任过管带,随袁世凯镇压义和团。在宣统元年(1909年),张勋任江苏巡抚兼两江总督,十足的封疆大吏。但张勋的前程是袁世凯的给的,不是溥仪这个娃娃给的。但令人意外的是,张勋感恩带德的却是大清而非袁慰亭。为表忠诚清廷,张勋及所部的军队都留着大辫子。即便是袁世凯当了大总统,张勋所部依旧留着发辫。在袁世凯称帝的时候,张勋被封为一等公。张勋坚辞不受,并大骂袁世凯是乱臣贼子。袁世凯死后,黎元洪当上了总统,但实权在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段祺瑞手里。后来由于是否对德宣战的问题发生府院之争。张勋就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可以借机策划复辟大清。
由于黎元洪手中无兵,而此时张勋主动投诚。黎元洪立即让张勋带兵入京,(有点董卓入关的意思)。结果却是张勋赶走黎元洪,段祺瑞。溥仪“复位”了。大清复国了。张勋复辟无疑是开历史倒车失败是必然的。这是他一生政治的巅峰。也是最高潮的“表演”。(在清史稿,张勋康有为合传)。赵尔巽(清史稿总撰)评价张勋:“勋亢爽好客,待士卒有恩。11岁的溥仪任命张勋为议政大臣兼直隶总督、北洋通商事务大臣,晋封为忠勇亲王。这是自吴三桂之后再次汉人封王。可惜不合法,而实在是有些搞笑。但张勋却自鸣得意的很。溥仪曾在晚年所著的《我的前半生》中详细地记载了这件事,溥仪回忆道,如果张勋没有胡子,很像太监。如果张勋得知真相,不知道作何感想。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遗老遗少们和张勋居然要溥仪赐死黎元洪,原因是黎元洪是乱臣贼子,请皇上马上赐他自尽吧!溥仪虽然只有11岁,也算有点政治头脑,对此说道:我刚复位,就赐他自尽,这不好,前朝(指北洋政府)优待过我。我也应该优待他们,溥仪无论如何也不答应,而黎元洪在他人帮助下,带着总统印玺跑到日本公使馆避难。此时回过神的段祺瑞带兵“讨逆”张勋。张勋辫子兵不经打。前后不过12天就二次“亡国”。段祺瑞的大兵入城以后到处到缉拿辫子兵,然后就是剪辫子,美其名曰“割发代首”。张勋逃入东交民巷荷兰使馆。溥仪再次宣告退位。张勋从此不问政事。居住天津做了富家翁,后来溥仪也避难于天津,张勋对溥仪依旧恭敬如初。
张勋复辟的主要原因在于,他在北洋军阀实力不大,如果他是实力最大的军阀肯定不会傻傻地闹复辟。再就是他本人有点“特殊”无法容融入北洋核心一系。被新时代圈子所排斥。在这种情况下,张勋才做出了复辟的愚蠢的的举动。因为开历史倒车是必然要失败的。
我是清水阿娇,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