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出生在普通的耕读家庭,祖上从未出现过读书人。而他也是资质平庸,曾经七考秀才但是却六次落榜。考进士会试三次,同样也是两次落榜,最后一次才上榜。就是这样一个不折不扣的“笨小孩”,最后却凭借着后天自身的不懈努力克服了先天的平庸。
他成为了“人皆可以为尧舜”的典范,成为了后世口中的“半个圣人”,成就了湘军传奇,他就是曾国藩。曾国藩之所以有如此大的成就,除了自身的努力外,还和他的祖父有着密切的关系。正是因为祖父的仁义,收留了一位神秘人。而这位神秘人留下的话,成就了湘军传奇。
曾国藩一家在最初并不能称之为豪门大家,从他祖父到他父亲辈一直过着耕耘的小资生活。值得一提的是,这样的一个家庭却从未出过一位读书人。曾国藩的祖父曾玉屏,更可以说是大字不识几个,和文盲没有多大的区别。
曾玉屏在年轻的时候游手好闲、好吃懒做,那时的曾玉屏仗着家里还算富裕的生活,每天在外面鬼混。后来家里看不惯曾玉屏的不谙人事,便强行将他送到私塾里去读书识字。家人希望曾玉屏可以改变现状,变得自强自律起来。
但在外面游荡习惯了的曾玉屏怎么可能会对书本感兴趣,没过几天便逃课出去玩了。面对曾玉屏的品性,家里也是无可奈何。一次,曾玉屏在回家的路上听到了左邻右舍对他的非议,他很是气愤。但也正是因为这些非议,让曾玉屏下定决定痛改前非,让旁人对他刮目相看。
曾玉屏知道自己不是学习的料儿,于是便将希望寄托在两个儿子身上。两个儿子自幼就在曾玉屏的严加管教下开始读书识字,但奈何他们天生愚钝,读书识字比旁人慢得多得多。曾玉屏看到两个儿子刻苦学习却依旧不见起色时,不禁怀疑自家是不是真的不会出个文化人。
一天晚上,曾玉屏听到自家牛棚里传出了声音,曾玉屏急忙前去查看情况,原来有一个人躺在了曾玉屏家的牛棚里。曾玉屏上前询问情况,在确定对方不是贼之后,还十分客气的将其请到家中用饭。
此人在酒足饭饱后,便和曾玉屏攀谈起来。当他了解到曾玉屏一心想让家里出个读书人时,哈哈大笑起来。随后,他告诉曾玉屏如果曾玉屏愿意收留他半年的时间,他保证曾家会出个大人物。
曾玉屏在听到此番话后,并不相信这个神秘人。但是曾玉屏本着为后代积福积德的原则,最终收留了这个神秘人半年的时间。后来,神秘人留下了“玉石落盘,贵人秤金,军队在手”三句话便离开了。也正是这三句话,揭示了曾国藩后来组建湘军队伍的传奇。
曾玉屏将曾家的希望全部寄托在曾国藩身上,曾国藩自小就受到了祖父的严格教育。曾玉屏更是以身作则,时刻告诫曾国藩要有仁爱之心、要坦诚待人、要心怀家国。也正是因为祖父对曾国藩的醍醐灌顶,让曾国藩一生都正直忠君。
提到曾国藩,除了他的功绩外更多的就是他的家书。曾国藩的一千五百多封家书,成就了曾家240位的功勋人物。正因如此,《曾国藩家书》才会受到世人的追捧,而曾国藩的言行举止也一直是世人争先恐后学习和模仿的对象。
曾国藩给家人的训诫也成为现在很多家庭教育孩子为人处世的原则。《曾国藩家书》里有这样一句话,不管是从事何种职业,不管男女老少,都应该将其作为座右铭每日警醒自己的警句。这句话给人带来的帮助是巨大的。
“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这句话告诉人们,对于做过或者发生过的事情,必须要认真思考。只有认真反省才能了解到事情原本的道理。思考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只有认真思考了,那么得到的东西才不会失去。
《曾国藩家书》实际上最初的创建人是曾玉屏。曾国藩一生对祖父都是尤为的尊重和佩服,而曾玉屏在曾国藩的成长道路上也是人生导师一般的存在。譬如曾国藩的忠君爱国、仁义之心等思想都是受到了祖父的影响。这也是为何曾国藩手握湘军却不称皇帝的原因。
《曾国藩家书》是为人处世的典范,是万家教育的真理,是做官经商的洁身自好,是治国安邦的真理。仔细读《曾国藩家书》,会启迪你的人生,给人们带来更加深刻的思考。曾国藩对家人的教育可谓是字字珠心、深刻而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