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清朝大贪官和珅3不贪,科举钱不贪、赈灾钱不贪,第3个确实高明
创始人
2025-06-29 21:02:24
0

提起“和珅”这个名字,大家应该比较熟悉吧,经常出现在影视剧中或者史书典籍里。在中国历史上他是真实存在的人物,而且拥有多个身份,是乾隆时期最受皇帝宠信、能力最出众的官员,也被外国人评价为最厉害的外交家。

影视剧虽然能将角色演绎得生动形象,但难免与历史有些出入。根据史书记载,和珅高大英俊,风度翩翩,情商和智商都极高,近乎完美,很难找出缺点。甚至有人如此评价,倘若没有他,康乾盛世也许就不复存在。和珅在当官时不贪科举和赈灾所得的钱财,第三点更显高明。

清朝时期和珅在一众官员中地位最高,权势最大,嗜钱如命这个毛病也不算是秘密。乾隆心知肚明,也知道这背后隐藏的猫腻,但依旧选择任用他,就连嘉庆皇帝将其赐死,没过多久心里便是十分的后悔。

归根究底,主要是因为和珅执着的性格,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会轻易改变或者放弃。他既爱钱也贪钱,这一点嗜好人尽皆知,但是与一毛不拔的铁公鸡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会一直坚持两个原则。

比起贪钱,和珅更喜欢花钱,尤其是在皇帝和国家面前,他每次都毫不犹豫地自掏腰包,出手阔绰。亲自处理的大大小小的天灾人祸不计其数,例如干旱、洪涝、疾病等,为流离失所的百姓们寻医治病、提供粮食、修建住所,将他们妥善安置。

这就是为什么乾隆对于和珅的贪钱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十分信任他的为人处世,也很放心他去解决问题。和珅并不是吝啬的守财奴,本质上算是劫富济贫,在外人眼里他财大气粗,实际上没有多少财富,因为花钱如流水,有时候还会倒贴,但是自己并不会在意这些。

此外,和珅还相信“盗亦有道”的说法,贪财也有讲究和道理,有些钱拿多少都无碍,而有些钱碰不得一分一毫。因此乾隆时期国家太平、人民安乐,和珅功不可没。

然而他在嘉庆年间被陷害处死后,清朝内部便开始滋生腐败。官员们拉帮结派,行贿受贿,呈现一片混乱的景象,清朝也由巅峰时期走向了下坡路,江河日下。和珅坚持将“三不贪”设为自己的底线,而且坚决不去触碰,为人处世向来秉持着原则和节操。

他因此受到满朝文武百官以及皇帝的喜爱敬重,甚至被一些人当做榜样去膜拜追崇。即使是狂放不羁、舌战群儒的纪晓岚,在他面前也会有所收敛。如此一来,和珅能在官场混迹多年,长期立于不败之地也就不足为奇。

虽然在众多影视剧中,会有意刻画和珅见钱眼开的性格特征,将贪官这一形象演绎得栩栩如生,但是他出众的才华和能力也不可忽视。可以确定的一点是,他绝对是国家栋梁,年纪轻轻却成熟稳重,考虑周到。

身为臣子,他处处为黎民百姓着想,在推动国家发展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由于博览群书,和珅见识广阔,面对任何事都能做到处之泰然,从容自由。他也能分清主次,孰轻孰重,所以格外重视国家大事,将其摆在首位。

和珅对清朝存在的弊端心知肚明,也知道百姓与人才在建设国家、巩固统治中发挥的作用至关重要。因此他不仅不觊觎赈灾和科举考试的钱财,还禁止任何人从中搞鬼,大肆敛财,甚至自己出钱维护其安宁稳定的秩序。

基本上每一次赈灾都能看见和珅的身影,他忙碌于安抚人心,提供救济物资,从头至尾都亲力亲为,使问题得到完美的解决。遭受苦难的百姓们也心满意足,没有出现抱怨抗议或者暴动的现象。

再一结合当时清朝的财政能力,肯定要投入不小的精力和财力,可见和珅自己在赈灾方面花了不少钱。但是这些真实的故事并没有在历史上留下较多的痕迹,史书中也只是粗略记载,一笔带过。

他不仅主动要求担任主考官一职,还严格监视考场秩序,严禁徇私舞弊等现象发生。他甚至资助家境艰苦的寒门子弟参加科举考试,即使被一些人认为是在培养势力,为自己铺路,和珅也不闻不问。因此乾隆时期的科举考试向来公正平等,也从中选拔出不少贤能才子替国家出力做事。

除了赈灾与科举,他也坚决不对办事的钱抱有想法。众所周知,官场向来与利益紧密相连,无论大事小事都得花点银子。和珅也会帮别人办事,如果没有办成便分文不取,更不会坐地起价。

总结:正所谓“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凡事都设立一个界限,路才能走得长远。和珅之所以成为皇帝身边的第一红人,在官场中如鱼得水,主要也是因为他一直坚持“三不贪”原则。

他当时的地位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深得皇帝的信任和重用,令众人羡慕又嫉妒,但是没有走上歪路,一味巩固自身势力。而是一心一意为国家和皇帝着想,将一己私利放在其次地位,这就是他与众多官员最大的不同。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从“国产替代”到“国际领先”,... 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制电路板)油墨,是电路板制造过程中用于阻焊层和...
项立刚:美国不卖中国想要的芯片... 【文/观察者网 熊超然】面对美国科技封锁,尽管中方长期以来一直敦促美方解除出口管制,但在美国总统特朗...
原创 普... 要说这国际上的事儿,有时候比戏台还热闹。就说8月15号那天,普京和特朗普在阿拉斯加的埃尔门多夫-理查...
美特使称普京已同意乌克兰获“类... △威特科夫(资料图) 当地时间8月17日,美国中东问题特使威特科夫表示,美俄领导人15日会晤取得的重...
原创 朱...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各朝代的皇帝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其中,朱元璋这位出身卑微的皇帝...
原创 秦... #深度好文计划#皓月当空,福建长汀的村民们结束了辛勤的劳作,聚在村口,轻声细语,享受着宁静的夜晚。远...
原创 高... 前言 公元前58年,高卢地区的浩荡山河被一场狂风暴雨所吹袭,掀起了一场深刻而激烈的战争,罗马帝国的军...
一眼百万年!“湖北历史文化陈列...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海冰 湖北省博物馆重磅上新的“极目楚天——湖北历史文化陈列”即将开放,12月26日...
数字油画绘就廉洁新画卷 绘清廉底色,扬清风正气。为深入推进廉洁文化建设,创新廉政教育形式,近日,苏州工业园区钟悦社区开展“数...
高学历低就业,学历贬值背后的真... 几千年来,人类社会经历的革命和危机有什么共同规律?每一次政权解体和崩溃是否有迹可寻?美国为何会在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