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长平之战:赵括犯了两大失误,以至于最后倒在了冲锋路上
创始人
2025-06-29 06:31:56
0

公元前262年,赵国接受了上党的投诚,因此上党之争便成为了秦赵两国交战的导火线。两年后,秦国举全国之力,以白起为将,与赵国在上党打了三年。此时赵国以廉颇为将,廉颇的打法则是以退为进,一座城池一座城池的消耗对手,致使秦国久攻不下。

于是秦国开始使用离间计,另一方面赵王也嫌弃廉颇不能快速取得大胜,于是换了赵括上去,临阵换将乃是兵家大忌,这也为之后的失败埋下了祸根。

如果按照廉颇的战略,最终结果就是秦国粮草耗尽,然后退兵,这才是正确的打法。但此时赵国和秦国乃是两个超一流国家,谁也不服谁,守而不打岂不是丢了赵国国君的脸面?

恰逢此时,以赵括为首的主战派在朝堂之上纸上谈兵,说得头头是道,其实赵括的道理是正确的,只是到了战场上就变了。

一、赵国换将,白起诈死

在赵括出发之前,秦国这边白起就诈死了。他以为白起死了,实则白起只是背后发力,在赵国这边搞了点流言就把廉颇换了。其实这和廉颇三年对峙有关,时间拖得太久了些,赵国国内又有赵括等人坚决请战。长平之战秦赵对峙三年之久,两边都是举国之力,都想快点结束。

二、赵军断粮,陷入绝境

在长平之战中,赵军最大的失误就是被白起断去了粮草补给线。白起派2.5万精锐切断了赵军的补给线,以至于赵军粮草耗尽,断粮46日。

在此期间,赵军饥肠辘辘,经常因为一个面饼、一碗稀粥而发生争抢撕咬的情况,甚至自相残杀、“阴相杀为食”。

但是,面对绝境,赵军并没有投降,46天之后依然有士气和斗志。根据《史记》记载,在最后时刻:赵括带领赵军突围,他将士兵分为四队,朝着四个方向发起冲锋,一共发起了四次大规模的反击。

根本就无法相信,这就是断粮46天的赵军,在赵括的带领下还能如此勇猛,由此可见赵括并非庸才。

在四次冲击无果后,赵括放弃了全部防线,亲自持剑上阵搏斗,率领全部赵军向秦军发起了亡命冲锋。一时间,秦军被杀得大败而逃,尸野遍地,赵括见此便决定乘胜追击!此时有人跟他说前方有埋伏,但他却一意孤行!

这赵括终究是经验不足啊,秦军随便扔个几万尸体,一诱惑,赵括就直接追上去了,还骄傲地说了个乘胜追击,然后就放弃了赵军的平原优势,干到山地上去了,然后一步步进了白起的套。

这是赵括的又一战略失误,虽然赵括所带的军队只有五万胡服骑射的骑兵。但是凭借骑兵之利,又岂是白起的步兵能阻挡的。放弃平原,就注定了失去了所有优势。以至于最后赵括被秦军射杀,赵军也投降了秦军。

赵括到达前线时间太短,并未来得及理清兵权就被要求决战,结果被廉颇党的两位主帅坑了,赵括一死,他们随即投降。

三、赵括虽经验不足,但不失气节

其实从一些角度来看赵括还是有可取之处的,赵括缺乏实战经验,一上场就是身经百战的战神白起,所以赵括惨败,但是40多天断粮而赵括能维持军心不乱,也已经是难得的将才了,赵括本身的才智是不能够被忽视的。

只能说赵括有能力,但是不够,也有缺点。不过他母亲说他不行的事我觉得更多的是希望他别去顶替廉颇,廉颇的实力也是闻名七国的,他母亲也知道赵括顶了天也不可能超过廉颇,廉颇都不行的仗赵括更不行了。

但是赵括临危不乱做出绝命反击,直至战死亦不言降,至少不失大节、不缺勇气。

长平之战结束后,秦军多了几十万的降卒,不能放,又吃不下,所以只能杀掉,大家都心知肚明,只不过白起背黑锅罢了。若是放这些降兵回去,来年又得打一场长平之战,那这场仗岂不是白打了?

不过,坑杀了四十万赵军这一件事确实不光彩。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辉煌60年·遇见高原的城|白玛... 城镇的变化是 新时代西藏发展 最大的见证 最美的缩影 74座西藏特色城镇 74幅高原生活画卷 跟随镜...
德乒名将邱党与王皓私下谈论樊振... 近日澳门冠军赛期间,德国乒乓球运动员邱党与国乒男队主教练王皓的一段对话被公布到网上,两人谈论樊振东在...
中国建设黄岩岛,菲律宾大规模抗... 一边是国内民众大规模抗议政府腐败与经济困局,一边是执意引进乌克兰“自杀式无人艇”在南海搞事——菲律宾...
原创 宋... 在古代社会,封建制度严格实行男尊女卑的观念,这一社会背景导致了男性常常拥有多个妻妾。对于家庭条件较好...
原创 亚... 你展开世界地图,目光从地中海滑向中南半岛,会发现一个有趣现象: 欧洲东南角的巴尔干半岛密密麻麻分布着...
原创 汉... 汉武帝的三位皇后——陈阿娇、卫子夫和李夫人,都是历史上有着悲剧结局的女性人物。在汉武帝的时代,皇后和...
原创 徐... 孟达射杀徐晃的事件,一方面是演义的虚构,另一方面也充满了偶然性。将其与吴国的潘璋副将马忠生擒关羽、射...
原创 解... 世人皆知郑洞国是抗日名将,却鲜有人知他在解放后的故事。这位曾与日寇浴血奋战的将军,在新中国成立之初,...
原创 在... 类别:历史 内容:世界广袤无垠,包罗万象,尤其是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绵延五千年之久。今天我想和大家...
原创 慈... 在1908年,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双双身患重病,这一事件标志着清朝历史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光绪皇帝去世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