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可谓后世人们心中的圣人、完人、高人,为官位至卿相,助越王勾践打败吴王夫差,为商则富甲春秋。但他一生最大的遗憾可能莫过于教子无方,以致二儿子在老家楚国杀人被抓,范蠡不得不展开一次小小营救,先来复盘营救过程。
范蠡经商后,晚年定居山东陶丘,二儿子在老家楚地杀了人被抓,面临死刑。我的猜测可能是这个富二代为了某个女子,一时冲动杀了情敌。当爹的自然要想办法营救,何况作为大富豪的陶朱公范蠡。
他准备派三儿子去救,老大听了不干了,自己作为老大,理应有作为有担当,跑到老爹跟前央求说,我是大的理应我去救,并以死相逼。范蠡无奈只好改派老大去,并嘱咐他携带千金去,将钱交给自己在楚国的熟人庄生,完了就回来,其他的别多问。
大儿子到了楚国找到庄生,道明原委,送上千金。庄生自然知道范蠡,出于名人效应,他愿意帮这个忙,并跟范蠡的儿子说,你只管回去等着好消息。庄生朝会时跟楚王说,臣夜观星象,有移位之兆。楚王问那咋办?庄生说,楚王可大赦天下。于是楚王准备大赦。
可这小子因为看到庄生家里简陋,以为庄生没钱没势救不了弟弟,于是不顾老爹的嘱托,又暗中找到另一个有钱有势的人帮忙,那人说楚王要大赦天下了。这小子一听,啊,这下可好,弟弟本来就有救,打点庄生的千金得要回来。于是又跑到庄生家里,说楚王要大赦天下,先生不必再帮忙,那钱……。庄生说,我本来就没打算要你家的钱,收下是等事成后再还给你,你既然这么说就现在拿走吧。此时,范蠡的大儿子还蒙在鼓里,以为自己精明,既救了弟弟,又没花钱。
庄生感觉受到侮辱,于是又跟楚王说,某个有权势的人收了范蠡的贿赂准备把范蠡那个杀人犯儿子救出来,请大王收回大赦天下的成命。楚王一听,这好办,先把范蠡那儿子拉出来砍了再赦。于是,范蠡二儿子就被砍了,哥哥只好赶着马车,拉着弟弟的尸体回家。
到家后,家人痛哭,范蠡则淡然,因为他预料会如此。他跟妻子和两个儿子解惑说,老大从小跟着自己做生意吃了不少苦,舍不得钱财,老幺出生时家里已经积累万贯家财,对钱财不在乎,这也是他为什么要派老幺去救的原因。事已至此,善后吧,今后老大老幺你们要多听老爹我的教导。
范蠡救子失败,他不至于悲痛欲绝,一方面儿子杀人偿命,另一方面也警醒他把更多功夫花在教育后代身上。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失在人的因素是不可控的,随时变动的。而对于变动的因素,不可能有万全之策。
当然,营救失败根本原因在于范蠡大儿子的愚蠢。首先,不听老爸的话,不听庄生的话。到底又是什么原因让他自以为是,也不想想老爸那么厉害,嘱咐的言语自然有道理,庄生清廉,作为你老爹的熟人差不了。就是不听嘱咐,酿下失败。其次,肤浅少智,行事冲动。只知道大赦事件,也不想想为什么楚王会大赦,不会打听一下吗?更不可理解的是不懂基本的为人处世之道,既然你求人家,人家也答应了,礼都送出去了,还好意思要回,太伤人家自尊了。
说来说去,还是这老大这些年跟着老爹白混了,不会识人,关键时刻舍不得钱财,无事看表面不细察背后的原因,愚蠢至极。而作为老爹范蠡,虽说儿子按罪当死,但毕竟是自己的骨肉,作为富豪又未能成功营救,不免遗憾。
如果这是个游戏有重来机会,你替范蠡想想,应该怎么做才能救出儿子。知子莫若父,范蠡明知老大的秉性,为什么不安排其他任务把他支开?为什么不暗中再排老三出发去补漏洞?事后诸葛已无益,只能说再厉害的人都无法百分百掌控未发生的事件,因为有太多变量因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