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朱国治被开膛破肚,宁死不降吴三桂,康熙夸他是忠臣,其实夸错了
创始人
2025-06-28 13:02:11
0

朱国治是明末清初的一位官员,字平寰,辽东抚顺(现在的辽宁抚顺)人,汉军正黄旗,清朝官吏。不管是在《孝庄秘史》这部电视剧中,还是在《康熙王朝》这部剧中,都被塑造得是一代忠义的形象。

这一形象的塑造原因,是因为他不服吴三桂的要求一起反对削藩,并且要以云南为地界在吴三桂反叛的时候,朱国治因为不答应吴三桂的要求,最终被吴三桂以开膛破肚的形式将其杀害,康熙帝因此夸朱国治为忠臣。

其实在民间,说到朱国治被杀,百姓大多不会说他是忠臣,反而还会说他一句“恶有恶报”的话。

因为在顺治十六年(1661年)的时候,朱国治时任江苏巡抚,而他在任期间因为搜刮无度,使得当地百姓民不聊生,人们因此给他取了一个“朱白地”的称号。

朱国治“忠臣”的由来

朱国治做官的时间正值康熙帝刚刚亲政的那个时间点,康熙帝能够亲政以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削藩,因为自西周以来多少朝代都是因为异姓王的助力才能够统一。

又有多少朝代是因为中央权利被无限分散而最后落得大权旁落,最终成为傀儡丢家弃国的下场。所以康熙帝亲政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削藩。

作为三藩之乱中最有实力的吴三桂,他的藩地或者说他的老巢就是云南,朱国治此时正好就在云南做官,担任由朝廷人民的云南巡抚。于是朱国治就成为吴三桂最先招安的对象。

康熙帝想要削藩以此来稳固自己的政权,这正好就是要破坏以平西王吴三桂为首的三个藩王的蛋糕,这三位异性藩王当然不会坐以待毙的任人宰割,于是就有了著名的“三藩之乱”。

三位藩王平西王吴三桂、靖南王耿精忠、平南王尚可喜在得知康熙帝削藩的旨意后,三人一拍即合立刻联合起来,想要谋反以此来保护自己的利益,于是在康熙年间著名的“三藩之乱”的开始了。

此时的朱国治因为是汉人,也因为正好是明末清初的降将,因为他的双重身份,正好就被朝廷给派到了云南来担任当时的云南巡抚。

虽然朱国治是朝廷任命的巡抚,但是中国人有句俗语叫做强龙不压地头蛇,朱国治与吴三桂一个是所谓的强龙一个就是真正的地头蛇。

所以朱国治成为吴三桂想要策反的第一批人员,为了能够更好地策反朱国治,吴三桂使用了胡萝卜加大棒的原理,就将云南巡抚朱国治率先下狱,扣押在大牢中,让朱国治吃点苦头。

但是朱国治这次没有降,吴三桂的计划本就是你朱国治降的话,是对康熙帝选官员的一个否定,对康熙是一个打击,那么康熙帝为了立威也一定会将朱国治或者他的家人拉出来杀掉,起到杀鸡儆猴的效果。

而你朱国治如果不降,那么你就要成为三藩之乱首先被祭旗的存在,被吴三桂杀掉用来鼓舞士气,以此来反对削藩。所以朱国治其实不管是降还是不降最后的下场都是死,只不过是谁动刀子的问题而已。

想清楚这些的朱国治十分清楚自己是必死无疑,但是为了能够保全自己曾经作为人质留在京中的妻儿老小,朱国治选择不降。

于是就有了朱国治被吴三桂从大狱中放出来以后,见到询问他的人就开始破口大骂,想让吴三桂给他一死,以此来证明自己的清白。

吴三桂也如他所愿,被朱国治气的血压直往上升,吩咐手下把朱国治以开膛破肚的方式来祭旗,甚至让站在周围附近的士兵将朱国治的内脏、肉身当做牲畜的肉进行了分食,这让残忍的手段使得朱国治的骨头连渣都不剩。

在康熙帝终于平定三藩时,康熙帝没有忘记朱国治,将他列入了忠臣的行列,记入史册,甚至公费为朱国治还修建了祠堂,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朱国治被加赠围户部右侍郎,雍正继位以后,入祀昭忠祠。

但是他的忠义是帝王想要的忠义,却没有得到百姓的认可,所以即使为他著书立祠,但是却无人去祭拜。

朱国治坏事做尽,死后也不得正名

在朱国治成为云南巡抚之前,他曾经任职过江南巡抚,就在他任职江南巡抚期间,因为当时内忧外患的国际情形,使得我国逐渐从强盛进入到了下坡路的时段。

此时为了能够保护住自己的既得利益,康熙帝颁布了“禁海令”,因此当时许多靠海洋贸易为生的人家的利益就受到了极大地冲击,使得曾经风光一时的许多贸易商人,成为了事业的游民。

而那些曾经的恩怨因为没有了金钱的限制也逐渐浮了上来,一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纠纷变得异常的多,许多人开始打击报复,一时之间真的有冤的报冤、有仇的报仇。

蔡默、于厚、周生等许多人儒生都遭到了时任金坛知县的任体坤诬陷,双方争执不下于是就告诉到了上一级,有时任江南巡抚的朱国治来进行断案。

但是朱国治对任体坤采取了官官相护的原则,将这个案子断成了糊涂案,他的行为是当地的百姓完全不能信服,甚至引起了民愤,遭到当地百姓强烈的抵制与反对。

面对群情激奋的百姓,朱国治选择继续镇压百姓,并且为此采取了一系列的强制、蛮横的措施,使得当地的知识分子,以著名作家金圣叹、倪用宾等几位秀才,纷纷出面声讨朱国治的蛮横无理。

为了将这些反对的声音彻底镇压,朱国治又一次滥用了国家强制力,对这些发声的秀才进行了迫害,这就是著名的“哭庙案”。后来这件事闹得越来越大,民间百姓都怨声载道地谴责着朱国治这个巡抚大人。

朱国治为了能够平息这件事,不得不动歪脑筋,借着顺治皇帝的驾薨,带领着众官员来行“哭庙”之事,以此来将民众的视线拉离那几位秀才的案件当中。

朱国治这一招以新热点来覆盖旧热点的行为,被当代人玩得越来越熟练,当时的百姓也因为注意转移,民愤也因此逐渐被平息。

但那些曾经涉事的秀才、学子对与朱国治官官相护的行为却没有忘记还在表示着他们作为读书人的不满,并且不断写文章来对朱国治进行批评和控诉。

很快这些学子也纷纷遭到了来自朱国治滥用职权的镇压,那些因为朱国治的疑心被殃及到的无辜的百姓,最后都被朱国治按上各种莫须有的罪名给处以了死刑。

在朱国治任职江南巡抚期间,他为了自己的利益,就冤假错案制造了无数,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著名的江南三大冤案:“奏销案”,“通海案”和“哭庙案”。

作为汉人,为了向满清朝廷表示他的忠心,他时不时地借题发挥,对当地官员不停地上纲上线,大肆打击当地的有功名的学子与当地的富商,百姓的那点微薄收入他也不放过,一时之间江南成为了人间炼狱一般的存。

当时的江南可谓是雁过拔毛树过扒皮,人过留钱的状态,百姓过得苦不堪言。而朱国治作为这场灾难的罪魁祸首,即使他被帝王授予了忠义的名号,但是他贪婪无厌,作为贪官污吏的嘴脸早已深入人心,根本无法改变。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元... 海都之乱影响了元朝前期的边疆安宁,从至元五年海都犯边,到至大三年海都子察八儿举族归顺,历时将近50载...
如此小楷,只是唐代一位写手的日... 罕见宝物《唐贤写经遗墨》 《唐贤写经遗墨并近代诸家诗画》册内收唐宋人写经计十二页,嘉德2016春拍,...
原创 三... 很多缺乏系统思维的人,其实是搞不清一个人、一个家族崛起的真正逻辑的,因为他们通常会犯以点代面的逻辑错...
原创 历... 纵观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帝王将相如繁星点点,其中不乏那些闪耀的星辰,他们以非凡的才华和卓越的成...
原创 武... 大凡看过《封神演义》的读者,都对文王姬昌有一百个儿子的事记忆犹新,其中还有一个儿子是他去朝歌的路上在...
原创 2... 1934年,朝鲜的一个革命家庭,迎来了一个小生命,家里人为他取名为“玄哲海”。 玄哲海出生于动荡年代...
原创 清... 家族承继的世袭性 清代吉林地区军府机构任职有父子相袭和家族任职的特点。 吉林将军的官员任职有世袭的特...
原创 1... 1982年1月30日正月初六,新年假期刚过,为了学习邓小平关于体制改革的讲话,时任铁道兵司令员的陈再...
原创 刘... 刘邦的八个儿子中,除了刘恒为汉文帝、刘如意被毒杀外,其余几人的结局如下: 刘肥:刘邦的大儿子,...
原创 大... 杜月笙的威名,想必大家都有所耳闻了。这个在上海滩叱咤风云的人物,和其他无恶不作的黑帮老大不一样,他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