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王朝垂危之际,刘琨一度转战中原,想要挽回局面,最终失败。刘曜攻下长安(今陕西西安市西北),俘获晋愍帝。晋愍帝被俘到平阳(今山西临汾市西南),遭杀害。司马睿即帝位,首都定在建康(今江苏南京市)。为了区别两个晋朝,司马睿于公元317年所建立的晋朝史称“东晋”。
司马睿是河内郡温县(今河南温县)人,生于河南洛阳,晋宣帝司马懿曾孙,琅邪武王司马伷之孙,琅邪恭王司马觐之子,晋武帝司马炎从子。
在司马睿登基、文武百官朝拜新帝时,司马睿却从皇位上起身,对他的丞相王导说:“朕要与你一同分享这份荣耀,请上来与我同坐。”
百官听后都很震惊,王导也十分惶恐,谢绝了司马睿的提议。听了王导的话,司马睿很是高兴和放心。
司马睿为什么会在如此重要的场合做出这样的举动呢?因为他刚刚到建邺(后改名“建康”)时,非常不被当地的豪门世族放在眼里,当时的司马睿十分着急,王导为他出谋划策,让他礼贤下土地去当地的名流家中拜访。
王导还劝说堂哥王敦帮忙,在江南过节的日子,让司马睿乘坐华丽的轿子走在前面,而自己和哥哥恭敬地跟在后面。这一举动终于使江南的豪族们动摇了,他们纷纷前来拜见司马睿。
王导又在这时劝说司马睿,让他不计前嫌,趁机大肆招揽人才。就是王导的建议让他在建康有所成就,他在王导的帮助下,把建康建成了江南地区名副其实的政治、军事中心。
在司马睿做了皇帝后,王导仍然尽心为他出谋划策,一方面他建议晋元帝奖励农桑,安定百姓生活;另一方面,他劝说晋元帝禁止西晋以来朝廷里的奢靡攀比风气。
晋元帝对其十分感激,不禁感慨良多。自此以后,晋元帝更加信任王导,大小事情都会与他商榷。
后来,琅琊王氏势力逐渐扩大,王导任丞相,王敦掌控军队,形成了“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
随着琅琊王氏权力的增长,司马睿开始对他们产生猜忌。他提拔和重用刁协和刘隗等人,试图牵制王氏兄弟的权力。同时,他也逐渐疏远了王导,使得王导在政治上的影响力下降。
王敦对司马睿的做法感到不满,他以讨伐刘隗为名,起兵叛乱。王敦一路攻入建康,司马睿被迫求和。此后,王敦掌握了朝政大权,司马睿的权力进一步被削弱。
在王敦之乱后,司马睿虽然保住了皇位,但他的权力已经大为削弱。他对自己的处境感到忧郁和无奈,最终在公元323年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