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62年,秦国攻打韩国,占领韩国野王郡,隔断韩国都城和上党郡联系。韩桓惠王请求割让上党郡,请秦国息兵,上党郡郡守冯亭和百姓商议后却不愿降秦。原因是,秦韩多年交战,上党百姓多有死伤秦军之手。
于是,上党郡郡守冯亭带领百姓向赵国献上上党郡十七城,恳请赵国参与拒秦。
赵孝成王介绍上党郡,秦赵长平之战爆发。此战历时两年,秦军参战60万,赵军参战45万。
长平之战,前期,赵国军队在名将廉颇带领下战秦,虽为取得大胜,但也没有什么失利。秦军远道而来,粮草、物资开始匮乏,不能久战,遂用反间计,赵中计,撤廉颇,而用赵括为将。赵括在赵孝成王及国内诸公的期望短时间大胜的压力下,无奈采取冒进战略,中伏,全军覆灭。
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结束,赵全军覆灭,秦也惨胜。
时割一年,公元前259年,秦再次攻打赵国都城邯郸,希望一举灭赵。
此战,战前,秦名将白起选择自刎,拒绝参战。赵一方面,生死存亡之战,上下一心,斗志激烈。另一方面,楚、魏两国都派兵助赵击秦。
此战,历时两年,秦军60万,惨败,伤亡近半,赵魏楚三国胜。
秦惨败后,无力东进,又害怕赵重新强大起来,于是派使者说燕王喜:“秦燕两国相隔千里,中间有赵、魏两国,本该结盟,合力抗赵魏楚齐的。”
燕王道:“奈何燕国弱小!”
使者道:“中山之地,本该属燕也,然赵武灵王取之,从此赵国一跃而成强固也!今赵经过长平之战,青壮尽没,燕王难道不想乘此良机,一举取中山,从此进入中原之地,成为中原强国,恢复燕昭王的荣光?”
燕王服,遂派相国栗腹打探赵国虚实。
此后,燕赵之前,为夺中山之地,战争不断。
公元前251年,燕王喜不顾大夫乐间(乐毅之子)、将渠等的劝阻,执意派相国栗腹领60万大军兵分两路攻赵。赵国用廉颇为将,以一部8万人,对栗腹主力部队40万人,采取节节抵抗的战略;另一部5万人,袭击栗腹偏师20万人。
虽赵军少,但赵军都是经过邯郸都城保卫战成长起来的战士,经过了近乎灭国的血与火的洗礼,无论斗志和战力,都不可小觑。燕军虽多,但国内反对较多,军内军心不齐。
燕惨败。赵胜。
其后几年间,燕赵战争不断。两国国力军力不断损失,赵国重新崛起步伐被打断,燕国也一举沦为最弱国。
秦国计谋又得逞了,经过几年的休养生息,秦国开始统一天下的霸业。
其实,此计,秦国用过多次。
比如,当初,晋国独霸中原时,秦国就说服楚国和晋国争霸。
后来,魏国在魏文候时,吴起率魏军打得秦国找不找北时,秦国就以和赵国国君同属赵姓,说服赵国攻打魏国。
等魏国衰落了,秦国东进的障碍扫除了一个,接着面对赵国的障碍,转而又说服燕国攻打赵国。
同样的计谋,秦国用了多次,都能成功。没人识破,或者有人识破了,利益驱使之下,还是不得不为。
可见,秦能统一六国,军队强大固然是一个原因,战略强大才是最主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