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建文帝出逃后朱棣直奔皇宫,小官拦住他问了句话,后成了四朝宰相
创始人
2025-06-27 19:32:03
0

大明三杨,杨士奇、杨溥、杨荣,这三人,乃是大明宣宗到英宗时期的重臣,他们对于大明早期的政治产生重要影响。

其中杨荣历经四朝,出生洪武年间建文时期步入仕途,先后辅佐了大明建文帝朱允炆,成祖朱棣,仁宗朱高炽,宣宗朱瞻基,英宗朱祁镇。

不仅如此,从朱棣时期,杨荣便进入内阁,成为了朝堂重臣,其后更是地位日渐攀升,成为了名流千古的三杨之一。

而杨荣能够受到朱棣的重用,竟然是因为早年朱棣造反之时,地位低下的杨荣所问朱棣的一席话。

削藩引发的靖难之役

朱允炆有才能吗?总体来说是有的,毕竟朱标死后,朱元璋便将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倾注在了朱允炆的身上。

在朱元璋眼中,朱允炆其实就是朱标的替代者,朱标的死,让朱元璋一时之间找不到了合适的继承人,而朱允炆又让他看到了希望。

因而朱允炆的培养体系是非常完善的,虽然朱允炆年幼,但是在朱元璋的培养之下,对于朝政的把握日渐成熟。

登基之后的削藩之法,其实也侧面反映出了朱允炆对于大明政局的精确判断。

北地的几位藩王,燕王、晋王、齐王、宁王等,都手握重兵,对于刚刚登基的朱允炆来说,完全就是威胁。

因而削藩是必然的,但错就错在朱允炆的削藩之法,操之过急了,对于削藩这件事,大明的诸侯王其实都有异议,但是有异议和反叛其实是两回事。

而且中央政府想要削藩,其实理由很多,身为地方藩王,或多或少都有着不法行为,中央抓住一个便能够将其推翻。

周、齐、湘等地的藩王,便是被这样削藩的,如果是和平削藩也就罢了,朱允炆的方式太过火了,贬为庶人屡见不鲜,甚至还逼死了二十九岁的湘王。

这种削藩方式,自然会引发其他藩王的不满,尤其是北方地区的燕王、秦王等有着实际兵权的藩王。

反观汉武帝时期的推恩令,不剥夺藩王的权力,但是一步步削弱藩王的实力,化整为零,最终将藩王问题解决,维护了中央和地位的安定。

朱允炆最大的问题便是操之过急,缺乏判断性和对未来的预料,最终的结果便是引发了藩王的反弹,燕王朱棣率先举兵和中央形成对峙。

举兵南下,以清君侧之名,直逼南京,史称靖难之役。

初见杨荣

靖难之役,朱棣大获全胜,朱允炆下落不明,有人说他自杀了,也有人说他逃到了南洋,众说风云,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朱棣成为了大明王朝的当家人。

公元1402年,燕王朱棣进入了南京,而在这个时候,却被一个小吏拦下了马。

他质问朱棣,朱棣是先去拜谒朱元璋的陵墓,还是先登基?这句话,让朱棣醍醐灌顶,被胜利冲昏的头脑瞬间清醒了。

闻言之后的朱棣,当即命令大军驻扎,手下文武随着自己前往了朱元璋陵墓前去拜谒。

而这个小吏正是当时的翰林院编修杨荣,也正是因为杨荣的提醒,让朱棣对他刮目相看,登基之初便将杨荣选入了内阁,和解缙、胡广等人位列内阁之中。

那么为何杨荣一句话便让朱棣如此谨慎呢?

其实这就涉及了朱棣起兵的理由,朱棣起兵之初,便打的是清君侧之名,这也就让朱棣逃开了造反之名。

但是朱棣一进入南京,便开始飘了高头大马,直奔大殿而去,明眼人都明白,这不就是急着当皇帝吗?

这个时候唯有杨荣站了出来,阻止了朱棣,让他明白自己身处的环境,清醒过来的朱棣,立马便选择了前往朱元璋陵墓之前拜谒,其实就是正名。

当着大明臣子的面,和朱元璋诉苦,也给了自己登基为帝的理由,说明自己是清君侧,而非是造反。

同时,也使得朱棣对于杨荣这个小小的翰林院编修刮目相看,在朱棣登基之后,组建内阁,当值的人共有解缙、胡广、黄淮、胡俨、金幼孜、杨士奇、杨荣七人。

其中杨荣的年龄和地位都不及其他六人,之所以能够得到朱棣的任用,其实就是在朱棣迷失自我的时候,将其拉了回来。

而杨荣也没有令朱棣失望,成为了名满四朝的臣子,是大明数一数二的内阁首辅。

四朝元老

朱棣时期,身为内阁成员之一,杨荣资历浅薄,但是杨荣却并未因此而妄自菲薄,反而兢兢业业,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受到了朱棣的认可。

朱高炽被立为太子之后,杨荣因为辅佐朱高炽有功,也被升任为了右春坊右谕德,授奉训大夫。

朱棣的威压,在诸大臣眼中,可谓比肩朱元璋,处理政务的时候,根本无人敢直视朱棣,朱棣也很少给臣子好脸色看。

但是唯有对杨荣和颜悦色,对于杨荣的建议也能够采纳。

仁宗朱高炽登基之后,杨荣因功被封为了太常寺卿,授职嘉议大夫,杨荣在朝中已然是位于一等的官员了,但仁宗在位仅仅十个月便去世。

明宣宗朱瞻基登基,朱瞻基在朱高炽驾崩的时候人在南京,杨荣是第一个主动前去迎接的。

之后汉王朱高煦叛乱,杨荣也积极参与平叛,等到汉王之乱平息之后,杨荣也是受到了朱瞻基的表扬,同时也奠定了杨荣在朱瞻基心中的地位。

之后朱瞻基多次北上巡幸边疆,杨荣都曾跟随,朱瞻基在位十年,身体抱恙驾崩,年幼的朱祁镇登基。

而杨荣,杨士奇,杨溥三人被任命为了辅政大臣,辅佐年幼的明英宗,这一时期三杨主政,是明英宗统治时期较为平稳的一个阶段。

等到三杨陆续去世,明英宗便开始放飞自我了,这才有了之后的土木堡之变等致使大明王朝走下坡路的事情。

总结

因为一句话,杨荣在关键时刻,唤醒了迷失自我的朱棣,也正是这一次看似莽撞的提醒,让杨荣有机会进入朱棣的政治中心,成为了其智囊团的一部分。

而事实也证明杨荣绝非泛泛之辈,其才能卓越,先后辅佐四代帝王,都鲜有出错,看见其在政务之上的卓越才能。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他... 他是晚清第一战神,武艺堪比张三丰,曾带领7人击退千人大军! 中国历史几千年,出现了很多的英雄好汉,其...
原创 孔... 《歪歪侃封神》第1467期 封神当中,西岐姜子牙等对于殷商诸将,但凡抓住,就只能有两个下场,要么降、...
原创 她... 她,我军历史上第一位武当女侠,一身功夫高深莫测,曾是中国武术界年龄最大,资格最老的一代女杰。 这位武...
鲁迅与北京琉璃厂的国学渊源 鲁迅常被简化为一个愤世嫉俗、永远批判的“斗士”形象,被人误解对国学并不是很友好,甚至被批评为“破坏旧...
三国杀十周年:黄舞蝶策马铿锵,... 享受生活,热爱美图,大家好,我是小扩。 被说太水了,骚瑞,有粉丝想看新皮肤,还有粉丝想让我盘点一下三...
原创 厦... 身为中国近代著名的大文豪,反正我个人是不太相信鲁迅先生会写错字,而且放在给厦门大学题写校门门匾这样重...
原创 韩...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数千年的时间孕育之下,许许多多的文化都相互交融,但又保持着自己的地域独立性。每个地...
原创 历... 浙江东部沿海的鄞县,现在叫鄞州区了,其辖地也被减少了许多。先秦时,鄞县是越国之地,秦代设鄞县,隋、唐...
《南北朝的裂变:足利尊氏的抉择... 影片信息 《太平记》(Taiheiki)是NHK第29部大河剧,于1991年1月6日至12月8日播出...
原创 为... 毛主席是中国人民的领袖,在他的领导下建立了新中国,他更是一代伟人,他不但政治、军事上表现出了卓越的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