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元年,朱棣因不满朱允炆削藩,随即以“靖难”为名,起兵挥师南下,史称“靖难之役”。虽然当时朱允炆中央大军实力远在朱棣之上。但建文帝用人不明,再加上缺乏谋略。所以导致中央军主力不断被朱棣歼灭。而朱棣本身就是一位能征善战之将,他抓住机会经过几次大战,成功地消灭了中央军的大部分主力。最终兵临南京城下,建文四年,朱棣攻破南京城,历时四年的靖难之役终结。燕王朱棣造反成功,他顺利地取代了建文帝朱允炆,自己登上了他梦寐以求的皇位。
朱棣的造反虽然成功了,但也是有隐患的。这个隐患就是建文帝朱允炆。南京城破后,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一直都是一个谜,有说朱允炆在宫内自焚而死了,也有人说朱允炆化妆后逃跑了,还有人说建文帝朱允炆出家为僧了。但不管传说怎么样,事实就是朱棣找不到朱允炆了,生不见人死不见尸。这对朱棣来说可不算什么好事。毕竟朱允炆的存在对于朱棣来说就是一个威胁。不管是生还是死,朱棣必须要见到朱允炆才会安心。否则他这个皇帝当着确实没什么滋味。
不管怎么说,朱棣是造反夺取的皇权。这从本质上来说,朱棣的皇位是得来不正的。朱允炆如果死了还好,起码朱棣成为了唯一。但如果朱允炆没有死的话,那就意味着朱允炆可以随时随地出来搞朱棣一下子。而朱棣这个皇帝却永远无法真正获得认可。毕竟造反就是造反。
再有,朱棣造反的时候为了不授人以柄,他打着的旗号是“靖难”。所谓靖难就是朱元璋在《皇明祖训》中所规定,藩王有移文中央索取奸臣和举兵清君侧的权利。也就是“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这也就是说,朱棣虽然打赢了中央,但皇帝却依旧是朱允炆。毕竟他当时是指责齐泰、黄子澄为奸臣,并没有说朱允炆怎么怎么样。因此朱棣必须要找到朱允炆,并且解决掉他。否则他的皇位永远都是不稳的。
为啥朱元璋当年制定祖训,寸板不得下海。但朱棣却依旧要支持三宝太监郑和主持船队下西洋呢?其原因之一就是有寻找朱允炆下落的原因。当时有传言朱允炆遥望海外,因此朱棣为了找到朱允炆,这才派遣船队下西洋。查继佐《罪惟录》、傅维鳞《明书》以及清代官修《明史》之《郑和传》与《胡濙传》均收录这种说法,可见这种说法还是有一定参考性的。由此也更加凸显了朱允炆下落对于朱棣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