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熊猫哥
秦始皇曰:“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史记》
秦始皇说:“我要是能和他交往,死而无憾呢”
这位一生都在找长生不老药的千古一帝为啥能为一个男人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呢?这还得从一条大河说起。
战国末年,秦国国力如日中天,长平之战后秦国又坑杀了赵国40万兵卒,此时的天下再没有任何一国可以独立对抗秦国,其他六国也曾经联合起来对抗秦国,但都被秦国破坏。而最遭殃的就属韩国,韩国不但与秦国接壤,还让秦国蚕食到只有区区两个郡,属七国最小最弱。
打又打不过,组团打又组不起来,眼看就要面临灭国的危险,韩国君臣竟然想出一条妙计。
韩国有一人名郑国,是水利专家,专搞水渠修建。韩王让郑国去给秦国献计,要秦国在关中平原修一条大渠。 因为秦国腹地关中虽然面积很大但却不适宜种粮食,不但干旱而且都是盐碱地,如果能把几百里外的一条大河水引过来灌溉冲刷关中盐碱地,那么岂不是变废为宝,秦国又多了一个粮仓。
秦国虽然在长平之战中战胜赵国,但却是惨胜,赵国被坑杀40万,秦国也损失20万。尤其是旷日持久的战争使秦国的粮食捉襟见肘。
秦始皇此时还是秦王,刚继位,秦国君臣觉得这不但能增强秦国的实力而且也是造福千秋后代的大好事。
虽然经过了一番争论,但秦国还是决定修建这条前无古人的大渠。但当工程进行到一半,秦始皇发现了韩国“疲秦”的阴谋,立刻抓获郑国要杀掉他
郑国不慌不忙和秦始皇说:“即便修建大渠是韩国的疲秦之策又能怎样?韩国不过是多存活几年,而秦国却可以得到一条利于万世的大渠”
秦始皇觉得有道理,继续任用郑国,最终秦国举国之力,前后用了30万民工,十年时间才修建完成。灌溉面积280万亩,秦国关中粮食产量直接增加6倍。
这就是郑国渠
就在秦始皇派人抓郑国搜他的东西的时候,秦始皇在郑国的随身物品里发现了几本书。秦始皇随手看来,竟然被深深吸引,心想:
“这不就是我心中一直思考却得不到解决的问题的答案吗?这人绝对是大才”
秦始皇询问书的作者,郑国回答:“书的作者是韩非,是韩国公子”
自从秦始皇读了韩非的文章是由衷的佩服,他想:“如果是普通人才倒也罢了,他是天下最强国秦国的大王,还不是招手即来,但他是韩国公子,而秦韩还是敌国,韩非不可能服务于秦国的。”
自此以后,秦始皇一边手捧韩非的文章手不释卷,一边唉声叹气,茶饭不思日渐消瘦得了相思病,估计秦始皇的后宫佳丽也在嫉妒这位不知是谁的韩非吧。
丞相李斯得知秦始皇所想说:“大王不必忧虑,韩非我认识,他是我的同学”
秦始皇一听来了精神说:“李卿家既然认识韩非,那他才华如何?”
“韩非的才华十倍于我,但大王根本不用忧虑不能用韩非,因为韩非在韩国根本不受重用”
秦始皇大惊:“看来韩国真是完了,自己家有如此大才竟然不用,我要是见到他又能与他交往,死都愿意”
李斯听到秦始皇如此重视韩非有些后悔说自己认识韩非,但只能继续说:“想得到韩非也不难,但不能高薪聘请他来秦国,这样韩国就会认为韩非是大才,就会抢先任用韩非,而是要派大兵攻打韩国,韩国就会来求和,那时候只要大王要求让韩非来议和,大王就能轻而易举的得到韩非”
秦始皇依计而行,果不其然韩非真的来了。
秦始皇见到朝思暮想的人未免有些激动,但见到韩非本人一听韩非说话又失望了,因为韩非竟然是天生的结巴,完全说不明白自己的见解。
一向爱才的秦始皇还是决定重用韩非,这可让李斯看不下去了。
引荐韩非,李斯已经很后悔,韩非的才华虽不能说十倍于李斯但肯定是比李斯强,韩非真的待在秦国,那李斯的丞相之位就得让出了,于是李斯开始进谗言
韩非身为韩国公子,肯定是有个私心的,他趁机游说秦始皇先攻打赵国再攻打韩国。李斯抓住了这一点对秦始皇说:“韩非是韩国人又是韩国公子,肯定为韩国着想而不为秦国着想,以韩非大才既然秦国不能用也不能让韩国用,不如杀了”
秦始皇对李斯是言听计从,竟然真的把韩非关进狱中。李斯趁机送去毒酒,毒杀了韩非,当秦始皇反应过来后悔的时候,韩非已经死于狱中。
可怜的集法家之大成的韩非竟然死于小人的嫉妒。
秦始皇虽然没有用成韩非,但秦始皇建立的秦朝实践了韩非的法家思想,其中大部分主张一直传于后世,比如韩非地加大中央集权的思想一直传了200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