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中后期的时候,整个国家的形势就发生了变化,明朝朝廷作为当时朝代的代表,在对外政策方面一直坚持的都是以内为主,当时明朝的文臣武将看待内外问题的时候,普遍认为是内部农民起义问题比外界的外族入侵要重要的很多,所以不管外部蒙古女真这些人的入侵是如何得如火如荼,但对于皇帝大臣来说认为都是随时可以解决的问题,这种想法直接导致了明朝灭亡的真实原因被从而忽略,所以明明是李自成灭掉了明朝,但最后得出的结论却是变成了清朝成功替代明朝。
李自成的经济形势分析
李自成被明朝官方的定义是流寇,其中所谓流寇的意思就是流动的盗贼匪寇。李自成当初的起义据说就是因为明朝末年崇祯做皇帝之后,为了节约中央朝廷的开支,所以就撤销了全国的邮递系统,导致李自成直接失去了自己的营业,李自成的反叛是一种流动性质的,他们就像是自然界的蝗虫一样,流动作战的过程进行流动抢劫。
之前这些农民起义成功建立一个新的王朝,距离李自成比较远的有汉朝时候的刘邦,稍微近一些的也有明朝的朱元璋,这些人之前比李自成还要凄惨很多,就以其中的朱元璋为例子,朱元璋就从农民起义的流寇成功进行了转换,变成了一支有组织有生产能力的军队,和流动作战靠抢劫是不同的,李自成的失败就在于这个过程一直都没有完成转换。
李自成的军队性质和特点其实是发展的很快,但其实到了后期失败的也很快,他们的成功在于从明朝这个巨大国家的身上吸血,明朝还存在的时候,他们可以肆无忌惮的对明朝地方城池和百姓进行破坏,明朝还存在的时候他们就可以一直进行抢劫人口财物作战,但只要明朝灭亡之后,没有百姓进行生产的时候,李自成这些人基本上就陷入到了绝境之中。
李自成最为成功的时候其实就是当时进入到北京城的时候,这个时候的李自成被当地人和外地人同时候看待为一个新王朝的开创者,同时候的李自成手下的一群追随者也是这样认为的,但李自成成功代替崇祯之后依旧没有进行身份的转变,依旧让手下人进行流寇作战,而不是转为一个国家的建设者,所以当明朝北方地区没有东西可以劫掠的时候,李自成也就失败了、
对于吴三桂战略的失误
明朝对多个方面的历史曾经反映出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当时的李自成的确是被看成是天命之子的,很多明朝北京城之中的大臣也是做好了追随新皇帝的准备,但李自成进入京城短短几十天之后就迅速的灭亡了,这个过程之中的直接原因在于山海关地区的失败,山海关地区主将吴三桂的投靠后金让李自成的大顺变成了昙花一现。
起初的时候李自成对于吴三桂的待遇问题已经考虑的相当清楚了,李自成自己为皇帝之后对待吴三桂是加封为王侯暂时镇压守备山海关地区,这个时候的李自成认为所有的事情都已经在自己的掌握之中了,吴三桂看到明朝如此迅速的灭亡也震惊于李自成的战斗力,所以就准备归顺进入京城确认新的主仆关系,但中间收到一个关系却成为了历史的转折点。
吴三桂带着自己军队进入京城的时候,中途之中收到了一个消息,那就是说李自成是骗取自己进入京城,然后准备使用埋伏杀死自己,后来逃跑出来的一些人又传播出来消息说吴三桂的父亲和一家人都被李自成抓捕起来了,吴三桂最为喜欢的小妾陈圆圆都被抓住玷污了,这些事情被吴三桂知道之后心中的想法就发生改变了,再也不准备进入京城了,而是回到山海关积极备战。
回到山海关之后就开始备战投靠清朝,并且积极请求清朝方面支援自己作战,李自成方面知道不可挽回之后就自己亲自带着差不多十五万大军开始准备强行攻取,一场恶战就这样的爆发了,相对来说的话是吴三桂军队的战斗力强大一些,李自成有着微弱的优势要赢得胜利的时候,这个时候多尔衮的军队在中间加入了过来,最后李自成看到无法取得胜利,就直接的逃跑了,连夜奔赴西安,舍弃了即将到手的天下。
结语
李自成为何会输掉战争,其实原因并非那种主流说法,主流说法说李自成进入到京城之后就发生了变化,说是腐败的奢侈生活让李自成几十万的军队战斗力下降,其实这种说法是说不通的,试问数千年以来的中国历史,你就见过几十天的时间让一支军队战斗力变成这个样子的吗?真实的情况还是李自成自身操盘的一个方向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