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朱棣只是打下南京,凭什么能当皇帝,让其他地方的人也臣服了?
创始人
2025-06-27 05:02:32
0

靖难之役,其实就是一场“博弈”。

建文削藩,本质就是皇权和地方权力的矛盾,由朱棣来牵头完成对皇权的冲击,但是朱棣最终也成为了皇权,但按理来说,靖难之役朱棣本来就是极其弱势的一方,当他当上皇帝后,别的王爷们怎么可能忍得住他呢?

说忍得住,还真的是忍得住!

在自然界的定律中,外在的压力,是保证内部维持稳定的重要元素,这便是“熵增”的意义,而现实人类世界里,这个道理一样是存在的,若是大明的中央弱,那么藩王们便强势游离,说不定会互相对抗,效仿春秋战国。

但若是大明的中央强,对于“藩王”这一个社会心态而言,便是“压力”,压力越大,藩王们反而会越团结,藩王的本质结构就会越稳定,但是朱元璋建立的天下诸藩,在原理上就是一个“矛盾”,地方和中央的矛盾。

只要藩王制度再持续五代,大明中央绝对会被颠覆,这个道理自古以来早就被演变过了,所以主脉想稳坐钓鱼台,那必须就得“削藩”,可以说,藩王制度是朱元璋留给后世子孙的一个“考验”,或许朱元璋本来想着留给朱标的,奈何却让朱允炆来承受了。

回到靖难之役本身,朱棣所在的处境。

看朱棣“造反”,我们不能只从“大逆不道”出发,在“大逆不道”之前,首先是建文帝削藩太过急迫,导致几位叔叔下场凄凉,还有叔叔以“自焚”来抗议,要知道,玩出了人命,那就不是什么“削藩”了,而是杀人了。

藩王们大部分,首先是朱允炆的叔叔,镇守藩地,没功劳有苦劳,朱允炆上位没多久,就首先忘了家庭内部的“尊老爱幼”,这就让藩王们在心理上抵触朱允炆了。

但另一方面,他们其实还是认可以朱家人为核心,其他朱家人为“拱卫”的:中央—藩王制度的。

因此,藩王们觉得,有问题的不是制度,没必要说互相造反,把自己家的江山给扔了,有问题的就是朱允炆这个侄子而已,如果解决了朱允炆,那就好办了。

回过头来看看,当时的朱棣算是辈份最高的人了,老大朱标,老二朱樉、老三朱棡都在洪武年间分别去世,朱棣排第四,镇守的还是元朝的“大都”(北京),刚刚好的,建文削藩最对不起的,也是这个“四叔”:燕王朱棣。

朱棣装疯卖傻,又把儿子送入南京当人质,还被建文天天监视,生活过得很惨,兄弟们看了都不顺眼,这朱棣可是上过战场打过北元的,再怎么样,也轮不到这个侄子如此虐待吧,所以朱棣靖难起兵的时候,大家都没有帮助朱允炆。

不帮助朱允炆,就等于是帮助朱棣了,藩王们几乎没有响应朱允炆平叛的,仅仅是一两个酱油党,毕竟朱棣真的被逼得很惨,若不是最后带着八百号人反抗,那么朱棣的命运也就是终生囚禁和“被杀”两个结果而已了。

于是靖难之役期间,朱允炆很反常地下令,不允许下面的将士抓住了朱棣之后就立马处死,这样做的原因就是为了避免其他藩王“兔死狐悲”。

但建文帝显然低估了这些叔叔们的城府。

朱棣一路打向南京,挂的旗号很正经,朱元璋曾经说过,如果皇帝身边有人在乱出主意,那么藩王们就可以“清君侧”,其实朱元璋留下的这个祖训很有意思,就是为了“牵制”皇权,他自己提高皇权,却又限制后代。

为的,就是以后接手的皇帝们,都做点正常的事情。

在法理上,在道理上,朱棣都没有什么大问题,甚至建文帝都不能说朱棣属于造反,他还得假惺惺地说请叔叔到南京来喝茶,心里或许骂了千八百遍,但表面绝对不敢乱说,另一方面,朱棣“收编”了朱权之后,实力也已经很强大了。

建文帝其实当年未必会输,可惜有了李景隆这号人物,带着数十万大军围攻北京城都拿不下,朱棣的大本营被保住了,那么建文帝想短时间内赢就做不到了,可就算赢不了,也不至于输得那么快吧。

一切都让人意料不到,当朱棣打到南京的时候,李景隆都帮着朱棣把城门打开了,建文帝百般信任的“兄弟”李景隆就这样把他给卖了,建文帝悲痛欲绝,有人说被烧死了,有人逃跑了,众说纷纭,朱棣也表示没找到。

建文帝的下落成谜,对外说,就是失踪了,要是说到“失踪”的说法,那就意味着建文帝随时都有可能卷土重来,建文帝还在世,对于藩王们而言,就是“如鲠在喉”,这种不是一般的“君臣矛盾”,严格来说,属于藩王们集体“造反”。

只要是在宗法制、中原礼法之下,任何人都不可能忽视这种“君君臣臣”的原则,但要追究起来,“责任”最大的,就是朱棣,因为是朱棣带头靖的难,是朱棣带人杀入了南京,即便是“靖难”,朱棣就要承受这种道德谴责。

但是这并非是没有好事,因为朱棣承受了这种煎熬,同样的也获得了这种煎熬背后带来的好处,那就是可以做皇帝,只要他漠视这种原则,那么就没有人能在精神层面攻击他,所以在他取代建文之后,众多兄弟们暂时没有意见。

而朱棣也十分聪明,当他登基之后,首先迁都北京,目的就是为了保证“天时地利人和”的最极致状态,说不定这些兄弟们何时反应过来,如果他还在南京的话,那么也只会是另一个建文帝。

其次,朱棣迁都北京后,没有把手伸得很长,他首先把那几个被夺去王爷身份的兄弟恢复了,表示自己和兄弟们始终是一条心,事实上,终一个大明,“藩王”制度都是没有废除,改变的,只是各个王爷手上的兵权。

朱棣其实也“削藩”的,但他辈份最大,而且还是众王爷的哥哥,说的话有资格、有份量,在道理和法理的两个角度,朱棣自然是占据了主导的地位,于是他削藩主要是“削”权力,他知道守边也必须要有人,和建文帝一样做事,那是不行的。

而且最主要的是,朱棣削藩,不算是自己亲自出手,是让他的太子朱高炽来“监国”实行,朱棣北上攻打草原,这里面的大量的将士也是从各地藩王的部队里面抽过来的,所以外部和内部的压力下,藩王们没有空造反。

按道理讲,若是朱棣也学建文帝极端削藩,那么朱棣登基后被造反,都不是什么情况的事,但是永乐削藩却是一个小小的阶段,终大明一朝,王爷没有消失,他们的权力是慢慢消失的,这就是朱棣父子的聪明了。

严格来讲,明宣宗朱瞻基时候才基本完成了削藩的主体部分,最起码藩王们想要拥兵自重甚至造反是难上加难,后世的宁王朱宸濠只能说是一个无奈的意外,大部分王爷,平时是连首都北京都不允许去的。

总的来讲,朱棣就是当时最适合当皇帝那个,因为不管朱棣在他们眼中是“靖难”还是“造反”,这个皇帝都要有人当,于情于理也就只能是朱棣了。

而建文帝只能说给朱棣做了嫁衣,因为建文的行为让藩王们意识到,自己的权力太重也不是好事,如果不造反的话,后世子孙说不定会倒霉,因此可以说,建文帝“教育”了叔叔们,朱棣享受王爷们的“懂事”。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但是还有书籍》在流量时代守护... 《但是还有书籍》第三季海报。 出品方供图 从2019年12月底第一季开播,到今年7月底第三季收官,B...
MM三人行|热搜时代,但是还有... 《但是还有书籍》前两季都是高分口碑纪录片,有着非常浓厚的文学性,相较于前两季,第三季在内容的侧重点上...
25秋人教版pep英语四年级上... 这份 2025 秋人教版 PEP 英语四上单词字帖,围绕四年级上册英语教材的单元主题,如 “Unit...
500套字帖大全 电子字帖 练... 若需要下载 请拉到文章末尾 《字帖》 楷书 行书 行楷 英文 瘦金体 ...
俄军敢死队突袭,亚速军参战,乌... 对于顿涅茨克州前线的大崩溃,乌克兰军方高层紧急调动后方部队,乌克兰军方高层出动了最精锐部队,乌克兰第...
泽连斯基发声 :没有任何迹象表... 据央视新闻,当地时间8月15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通过社交媒体表示,鉴于乌克兰各地仍在遭受俄军袭击,...
杭州一大学老师称儿子上大学第一... 杭州的周先生是一名大学老师,最近,即将去读大学的儿子列了一张购物清单,包含了笔记本电脑、平板、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