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建社会,礼法严苛,等级森严,尊卑贵贱之分尤为讲究,使得婚配更加注重门当户对,家世背景成为首要考虑,其他如外貌才华等次之。尤其在皇宫内院,历朝历代的皇后几乎都出自官宦人家,家世要求更为严格。然而,在封建社会的两千多年历史中,有一个朝代显得“特立独行”,几乎所有的皇后都是平民出身,这个朝代就是明朝。
或许有人对此表示怀疑,认为这只是虚构,我们可以随便列举几个例子来证实。明太祖朱元璋的皇后,人称“大脚马皇后”,竟是红巾军郭子兴的义女。而郭子兴当时虽有元帅之名,实际上并不显赫,出身并不能算得上高贵。明宣宗朱瞻基的皇后胡氏则出身于低级军官家庭,其父官至三品,并不是什么显赫之家。孙氏,宣宗朱瞻基继胡氏逝世后立为皇后的人,其父更是一名刀笔小吏,毫不起眼。正德皇帝更是以其与“灰姑娘”的爱情故事闻名。崇祯皇帝的皇后周氏同样是平民出身。可以说,明朝历代皇后的背景都与官宦人家无关,这并非巧合。
为何明朝的皇后大都出身于平民呢?原因在于朱元璋颁布的一道诏令,规定了皇后必须出身于良好家庭,但进宫后要进行严格的三轮考核。而朱元璋之所以制定这样的规矩,是为了防止外戚干政的情况发生。历史上,外戚干政往往导致王朝的兴衰,因此朱元璋从根本上阻止了外戚崛起的可能性。虽然明朝规定皇后需出身于平民,但标准却一点也不含糊,经过全国范围的海选,入宫的女子都是品行端庄、外貌出众的佼佼者。这种选后方式虽然出身平民,但其标准却高得令人咋舌。
总结来说,明朝被认为是历史上“硬核”的王朝之一。虽然朱元璋出身贫苦,但正是因此深知百姓疾苦,因而采纳了“皇后需出身平民”的规定。这一规矩保证了皇后的出身虽平凡,却在全国范围内经过严格选拔,确保了她们的品行和才华,也从根本上杜绝了外戚干政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