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抗倭英雄,我们自然而然就会联想到民族英雄戚继光,诚然,戚继光在任职登州卫指挥佥事期间,曾率领明朝将领抗击倭寇十余年,为巩固明朝海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独创的“戚氏军刀、虎蹲炮”曾给与倭寇沉重打击。其实很多人并不知道,在明朝年间,还有一位可以和戚继光比肩齐名的抗倭名将,他就是王士琦。
喜欢我们的小伙伴可以多多点赞哦。
王士琦出生于明朝万历年间,是官宦世家的孩子。其父王宗沐是嘉靖年间有名的进士,受家庭氛围熏陶,王士琦自幼便被教育要成为一个保家卫国、为民请命的清官,万历1583年,王士琦中进士,至此,开始步入仕途,曾先后屡任兵部郎中、福州知府、右副都御史等要职。
王士琦为人沉稳大气,心思缜密,在任职重庆知府期间,曾只身赴险,单枪匹马进入遵义城,招抚宣慰使杨应龙,因功勋卓著,不久便升任川东兵备使。纵观王士琦一生,最让人津津乐道的要数率领明军赴朝抗倭了。
万历1597年,为抗击倭寇丰臣秀吉进犯,王士琦被任命为参政,率领两万明军赴朝,战争初期,因不熟悉倭寇战法,明军节节败退,部下曾劝诫王士琦退兵,暂避锋芒。王士琦冷静的分析战争局势,倭寇已占领朝鲜大半领土,已是退无可退,只有破釜沉舟、背水一战,方有取胜可能。于是王士琦以监军之职,将主张退守的中军将领绳之以法,并合理部署兵力以奇兵焚烧倭寇水师百余只,致使倭军水师损失惨重,另一方面派陆军火烧倭寇火药库,并采取围点打援、各个击破的战术,最终在王士琦的指挥下,明军一改先前的颓势,取得了“全州战役”的伟大胜利。明军援朝战争持续了将近1年,明军以2万军队顽强战胜倭寇16万大军,取得了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奇迹,在朝鲜历史上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纪念王士琦,朝鲜人民在朝鲜全州树立“去思碑”,以感念王士琦的援朝抗倭事迹。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功勋卓著的抗倭名将,由于常年驻守北疆边关,最终积劳成疾,于万历1618年,病卒于任上。由于王士琦为官清廉,下葬前,他曾要求部下以草席裹身入殓即可,不需要丰厚的陪葬品。崇祯皇帝感念王士琦卓越功勋、清廉为官,特意下令采用“赐祭葬”的方式为他追授战功,并恩赐大批金银珠宝陪葬。300年后,考古专家在无意间打开王士琦墓葬的时候,以曾经一度被殉葬品的丰厚程度所惊叹,据专家初步推断,文物价值起码在10亿以上。然而像王士琦这样的民族英雄,其伟大的爱国品行、无私的奉献精神,即便是再多金银财宝也是无法衡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