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曾评价张骞称:坚忍磊落奇男子,世界史开幕第一人。
作为我国最早一批为中原王朝从事外交事务的人,张骞的成就十分突出,客观上推动了中原与少数民族地区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
富有冒险精神的张骞奉命出使西域,但却不幸被匈奴人所俘,在异乡捱过了漫长岁月,即便遭受威逼利诱,也始终持节不屈。
在被囚禁的十年中,他被匈奴人逼迫娶妻生子,心中却始终牵挂着自己的故土,牢记着自己的使命,最终成功逃出,重归故里。
这位被司马迁评为为人强力,宽大信人的外交家历经曲折坎坷,最终成为了史书中的人生赢家,今后被世人敬仰,后代子孙丰茂。
在黄沙漫天的丝绸之路上,上演过怎样的传奇?
出使西域
自商周时起,中原王朝与少数民族政权便时常因为争抢地盘产生摩擦,春秋战国时的诸侯国在混战之余,也与各游牧民族展开战争。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蒙恬将实力最强的匈奴部落赶出河套地区以外,中原与匈奴势力范围的划分就此基本定型。
楚汉争霸结束了秦王朝的统治,同时也为匈奴部落提供了趁乱扩张势力的机会,因此到了西汉初年时,匈奴再次成为威胁中原王朝的一大隐患。
在数十年的休养生息后,西汉王朝的国力有了较大提升,身为统治者的汉武帝一直有心对抗匈奴,因此想要联合与匈奴同样身处西域并且与其敌对的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
为实现这一计划后,汉武帝需要选定了一名使者前往西域,劝说大月氏首领,
但当时大月氏因为不敌匈奴而西迁,因此张骞一行只知道要向西寻找,心中并没有明确的目的地,再加之路途遥远且要经过匈奴的势力范围,此行必然充满艰辛,因此迟迟找不到人出使。
最终一位名叫张骞的年轻人主动请缨,应下了这个艰巨的任务,带领着有百余人的使团踏上了西行之路。
在经过匈奴人的势力范围时,张骞一行人已经尽量小心,但百余人的使团还是引起了对方的注意,因此他们刚一出玉门关便被匈奴人抓获了。
受困持节
在控制了这支来自中原王朝的使团后,匈奴人遵循着当时不斩来使的惯例没有对他们大开杀戒,只是审问他们西行的真正目的。
在知晓汉朝人想要联合大月氏围攻本族后,匈奴的首领单于大怒,下令将这些汉使全部扣留起来,而这一扣就是十几年的时间。
身为使团领头的张骞自然也被匈奴人严加看管起来,但他却始终没有放弃要逃跑的念头,但多次尝试都以失败告终。
匈奴首领对于张骞这位青年才俊十分欣赏,很想将他策反留在部落之中,让他放弃返回中原的希望,因此他逼迫着张骞娶了一名匈奴女子为妻。
被匈奴人逼迫着娶妻生子的张骞被扣留了十年之久,匈奴人都以为他已经被同化,放弃了逃跑,但其实他心中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汉使身份,并且一直保留着象征自己身份的汉节。
终于在公元前128年,张骞等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他带着自己的随从甘父一起从匈奴部落逃了出来,终于重新获得了自由。
在逃跑之后,他并没有立刻返回故土,而是牢记着自己的使命,一路向西去寻找大月氏。
在经历了一番颠沛流离之后,张骞终于找到了已经安定下来的大月氏,但此时的大月氏首领已经完全放弃了要抵抗匈奴的念头,因此对于汉王朝提出的合作也并不感兴趣。
重返故土
在被大月氏拒绝后,张骞心中充满愤懑但也无计可施,在经过一番思虑后,他决定返回中原复命。
为了避免再次落入匈奴人之手,张骞特意绕路而行,但天不遂人愿,他还是没能躲过匈奴人的追捕,不幸再次被俘。
此后张骞又过上了一段时间的囚禁生活,他的匈奴妻子以及陪伴在他的身边,但即便是面对着自己的妻儿,也无法减弱他心中对于故土的思念。
不久后,霍去病率兵西征,将一直被匈奴掌控的河西走廊收回,匈奴也在这一仗中元气大伤,不久后内部发生了动乱,张骞便趁此机会带领家眷逃回了中原。
汉武帝看到被囚十年,但依旧手持汉节的张骞,心中十分感动,在听闻了张骞多年来的经历后,更是对他大为赞赏。
虽然张骞并没能完成联合大月氏的任务,但他还是受到了丰厚的赏赐。
从那以后,张骞将自己在西域的见闻记录下来,详细介绍了西域的风土人情,后来又担任使者西行,为丝绸之路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张骞在经历了十年的波折坎坷后,成为了史书之上的人生赢家,后来子孙丰茂,并且备受尊敬。
后来张骞更是利用自己对于匈奴部落和西域地形的了解为卫青狙击匈奴出谋划策,帮助汉王朝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小结:
张骞从出使西域到回归中原王朝历经了十几年的时间,他的人生也在这期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最终他也成为了别人眼中的人生赢家,如今子孙后代已经超过了3000人。
被困异乡的十几年时光中,他遭受了各种各样的折磨和凌辱,面对着敌人不断地威逼利诱,但却始终没有放下自己的气节,没有忘记过自己的身份和使命,始终手持汉节,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英雄。
从客观上来看,虽然他没有完成自己最初的任务,但他的出使却促进了中原地区和少数民族之间的交流,对于双方的往来和文化融合产生了积极影响。
在那之后,中原与西域各国之间的来往日益密切,并且还建立起了丝绸之路,往来贸易络绎不绝,于双方而言都是极大的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