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阿Q为什么不配姓赵?我们从民国“双烈女”事件说起吧
创始人
2025-06-24 21:02:24
0

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中,主人公阿Q无儿无女无亲人,连“姓”都没有。有一天他在酒馆喝酒,借着醉意自称姓“赵”。结果,赵太爷狠狠地给了他一巴掌,骂道:“你怎么会姓赵!你哪里配姓赵!”

《阿Q正传》剧照

天底下姓赵的人多了,阿Q凭什么不能姓赵,赵太爷管得太宽了吧?实际上,赵太爷的反应,在那个时代确实很正常。因为姓什么,还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咱们从轰动民国的“双烈女”事件说起,聊一聊姓氏与“面子”的关系吧。

清朝末年,原籍南皮县偏坡营村的张绍庭,因为贫困无依,18岁只身逃荒到天津城讨生活。张绍庭进了一家瓷器店工作,可能因为踏实肯干,店老板十分满意,招他入赘,继承了瓷器店。

婚后,张绍庭与妻子生了两女三子,其中长女名丽姑,次女名春姑。乱世难生存,小小的瓷器店只能勉强糊口,难有积蓄。1900年八国联军打进天津,混乱中瓷器店被毁,张绍庭失去了唯一的经济来源。

为了生存,张绍庭租了一辆黄包车,妻子金氏则带着两个女儿纺织洗衣赚点小钱。张绍庭性格怯懦,拉黄包车不敢主动招揽客人,更不敢和同行抢生意。所以,他经常连租金都交不起,一家人日子过得很苦。

可能有人要问了,影视剧里黄包车不是很流行吗?只要肯卖力气,收入应该不会太差吧?要知道,那时候一辆来自日本制造的黄包车,售价15块银元,而当时200块银元就能买一套宅子了。

所以,绝大多数的黄包车都属于车行,每月的租金很高,车夫每天必须拼命跑才能赚够钱交租金。没想到,张绍庭的黄包车没多久就被人偷了,车行老板限期赔偿,夫妻两人只能抱头痛哭,毫无办法。

张绍庭虽然有妻子有儿女,但生活并不比阿Q好多少。

黄包车夫

无钱无势,又欠了这么多债,张绍庭被逼到无路可走了。要活下去,必须尽快弄到一大笔钱,此时,一个叫戴富有的人出现了。此人是当地的地痞无赖,专门诱骗年轻女子,拐卖到妓院或者外地。此人听说张绍庭的窘境,于是命令党羽王宝山威逼利诱,让张家嫁女儿还债。

张绍庭毫无办法,就把次女春姑嫁给了戴富有的长子为妻,得到一笔钱还了欠债。不过,张绍庭没多久就重病而死,剩下孤儿寡母,一家人陷入了绝望的境地。戴富有趁机邀请金氏带着孩子来自己家居住,金氏无奈,只能搬了过去。

但是,金氏很快就发现,戴富有的妻子常常教两个女儿唱妓院小曲。想到戴富有的名声不好,金氏意识到问题大了,于是带着孩子离开了。不过,戴富有硬是留下了丽姑,凌辱殴打,拒不放人。金氏叫来警察,才把丽姑救了出来。

戴富有心有不甘,于是伪造婚书,称张绍庭已经把两个女儿嫁给了自己的两个儿子,所以要把丽姑、春姑都带回家。戴富有花钱贿赂了审判官,审判庭最终判决丽姑、春姑必须回到戴家。

得知判决后,金氏和几个孩子抱头痛哭。虽然街坊邻居十分同情他们,但也毫无办法。张家姐妹见无路可走,也不愿再回到戴家,于是趁着深夜把火柴头用煤油泡开喝了下去。到第二天早晨,毒性发作,姐妹俩躺在床上痛苦万分。

金氏手足无措,邻居赶紧抓药回来要救人,但是姐妹俩不愿吃药。很快,丽姑死亡,春姑硬撑着告诉邻居:姐妹两人约定一起赴死,自己不会偷生。

很快,春姑也死了。当时是1916年农历三月十七,丽姑17岁,春姑14岁。

此事当即传遍天津,闹得沸沸扬扬。

民国天津街头

张氏姐妹被称为“双烈女”,被逼殉节身亡的消息,立刻在当时天津各阶层广为传播。很快,此事就惊动了张之洞的长子张权,以及曾任清朝都察院御史、山西巡抚、浙江巡抚的张曾敭,还有其他一些居住在天津的南皮张氏族人。

南皮人常说:“南皮张、北头刘、桃园一窝猴(侯)。”南皮张氏据说发迹于明初,民国《南皮县志》记载,明清时期张氏家族中获得功名者,有进士24人,举人88人,副贡14人,拔贡16人,优贡3人,恩贡7人,岁贡73人……先后走上仕途者数以百计,民国时期考入各类新式学校的也有百人以上。

所以,南皮张氏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在天津居住的张氏族人联合起来,认为“双烈女”事件是张氏家族的奇耻大辱,必须讨一个公道。于是,大量士绅联合起来,要求天津高等审判厅改变原判,并捉拿凶手,伸张正义。

与此同时,张氏族人开始积极安排张家姐妹的丧事。旧历五月初一,张家姐妹大殡,沿途居民接踵摩肩,纷纷感慨惋惜。双烈女的棺木由八抬大座抬着,军乐队开道,军警全副武装列队在后,全副仪仗。天津城内主要的官员,以及各界的头面人物都参加了葬礼。

当时送葬的队伍从西关出发,绕城区一周,下葬后建祠立碑,墓碑由徐世昌撰文。葬礼收到了各界挽联200多幅,其中有些直指天津高等审判厅贪赃枉法。后来,刘铁庵编写的《双烈女》在天津南市大舞台演出,轰动一时,戏中人物甚至直接报名“下官胡凤起”——即当时直隶高等审判厅法官的真名。

葬礼过后,清末军机大臣张之万之子张瑞荫,命人把金氏母子接回南皮居住,又在南皮城内建了“双烈女祠”。

至于戴富有和王宝山,听说张氏姐妹之死也很惊讶,但并不害怕。等知道惹了南皮张氏,他们慌了神,隐名埋姓逃往外地了。

“双烈女”死后,为什么会得到这样的待遇?

民国士绅

很明显,因为她们是南皮张氏族人,因为她们姓“张”。那么问题来了,南皮张氏族人,都能有这样的待遇吗?

我们再回头想想,张绍庭是张氏族人,但是无依无靠,逃荒离开了南皮,那时候并没有人帮他。张绍庭的黄包车丢失,走投无路,被逼嫁女,也没有获得张氏族人的帮助。丽姑被戴富有强留家中,百般凌辱殴打,后来又被审判庭判决回到戴家,这也没有得到南皮张氏的帮助。

可能有人要说了,那是张绍庭没有去找张氏族人求助,人家不知道此事,怎么帮忙?张绍庭为什么不去求助呢,因为他知道没用。

想象一下,若是张家姐妹没有寻死,而是被卖到了妓院,会有人关注她们吗?若是她们被逼进入戴家,数月后被折磨而死,会有人帮她们伸冤吗?恐怕也不会有吧。

张家姐妹之所以死后才被重视,并非因为她们姓张,而是因为她们的“烈女”身份。民国时期,民间依然很重视对女性的封建道德约束,“贞节牌坊”依然是女子的最高荣誉象征。什么是“贞节牌坊”就不解释了,相信大家都知道。那个时代的文人士大夫极力推崇,清代受到朝廷旌表的贞洁烈女达到了约100万人——她们是封建伦理的受害者,但却是那个时代的家族荣耀。

张家姐妹选择刚烈不屈而死,成为了“烈女”,在那个时代的老百姓心中,她们的地位无比崇高。很自然的,对于南皮张氏来说,这也是张氏家族的荣耀。因此,为双烈女争取公道,风光大葬,就是对家族荣誉的一种守护。

这样说的话,大家应该明白了吧,是因为双烈女为家族带来了荣誉,所以才得到了重视。如果她们不是烈女,就算病死饿死在街头,也很难盼到那些士绅的帮助。张绍庭是很明白这一点的,他就是个拉黄包车的,没有什么地位,也没给家族带来半点荣誉,怎么去寻求帮助?

再回到开始的那个问题,阿Q为什么不配姓赵?

《阿Q正传》剧照

阿Q连固定的职业都没有,打短工为生,只能住在土谷祠中。想象一下,在赵太爷的眼中,阿Q可能只比乞丐好那么一点点,平时正眼都不会瞧一下。所以,阿Q如果姓赵,那不就是给赵家人丢脸么?

若是阿Q真的参加了革命党,并且混成了军官,骑着高头大马回来,再说自己姓赵,你看赵太爷会是什么反应?

这就是所谓的“面子”问题,“双烈女”让南皮张氏有面子,所以能风光大葬。阿Q让赵太爷丢了面子,所以挨了一巴掌。

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传统的家族以血缘和姓氏为纽带,让一群人联系在一起。但并不意味着属于某个家族,就一定能得到家族的帮助。因为传统家族最重视的是荣誉,考取功名能带来荣誉,所以备受推崇,成为贞洁烈女能带来荣誉,所以也备受推崇。无法为家族带来好处,自然不会受到重视。

不过说到底,民国时期底层百姓都是悲惨的。“双烈女”就算是风光大葬,也是一场悲剧,她们是以最惨烈的方式换来了一点点公道。阿Q也是个悲剧,他挨了赵太爷一巴掌,不敢争辩,接受了自己“不配姓赵”的结局……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茶楼茶馆大会:传播“世界记忆”... 自2024年5月“成都老茶馆档案”成功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以来,已过去一年。在这一年中,这份...
原创 叶... 谈到俄国史上最伟大的统治者之一,这个人的名字必定会被提及。 她是极少数得到「大帝」这等尊贵称号的君王...
原创 蒋... 蒋介石是如何当上黄埔军校校长的?首先是他利用了陈其美(陈果夫、陈立夫之父)与孙中山的关系。陈其美从事...
原创 她... 她38岁时被授大校军衔,52岁成为政治局委员 福建作为沿海省份,一直以“人杰地灵、英才辈出”著称。 ...
原创 只... 公元1661年的正月,因为爱妃董鄂氏的病逝,把自己折腾得差点剃度出家的顺治帝,到底还是被一场天花给带...
原创 农... 中国人历来都相信风水之说,不管是孩子起名还是建房选址都要请人好好的算一算。因为在大部分人看来,找一个...
原创 荆... 今天我们来谈谈三国。众所周知,在三国当中,荆州可谓是兵家必争之地。诸葛亮后期北伐失败,有很大一部分原...
原创 刘... 刘备手中能人辈出,除去好兄弟关羽、张飞,还有众多猛将。对于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的实力排序,...
原创 逼... 引言: 克格勃曾经声名显赫,其功能可以与我国的锦衣卫媲美,目的就是惩戒国内的反革命分子,铲除外部的威...
金冲及逝世,享年94岁 澎湃新闻记者 岳怀让 张成杰 澎湃新闻记者从金冲及先生亲友处获悉,著名中共党史和中国近代史专家金冲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