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古代历朝历代几乎都有藩王之乱,为何宋朝兵力最弱,却内部稳定呢
创始人
2025-06-24 12:02:28
0

历史上的诸多朝代,几乎都有藩王之乱,比如唐朝的安史之乱、晋朝的八王之乱、明朝的靖难之役、清朝的三藩之乱等等,但是大多以失败而告终,最成功的一次造反估计也就是靖难之役了。当然也有极少数的朝代没有藩王之乱,比较典型的就是拥有三百多年历史的宋朝,也是军事能力最弱的朝代,虽然常年饱受外族侵犯,内部却极其稳定。按理说,国弱造反的成功率越高,然而宋朝三百年里,却没有出现任何藩王造反,这是为何呢?

宋朝不但没有精锐的铁骑,也没有打造兵器的材料,所以武装大多是步兵,在加上地理原因,没有天屏障及军事缓冲区,所以一直受到别国的威胁。赵匡胤建立宋朝后,军事实力也曾达到过顶峰,但是到赵光义的时候,又出现了下降趋势,之后再也没有上升过,又加之常年被辽国、金国、西夏等周边国家轮番欺负,甚至还出现了澶渊之盟、靖康之耻等事件,所以宋朝只维持了160多年就被灭了。北宋虽灭,但康王赵构却建立了南宋,就这样宋朝又维持了一百多年,可惜最后还是被忽必烈的铁骑所灭。

三百多年的宋朝只有外患却没有内忧,完全得益于它完善的王朝制度。宋太祖赵匡胤原是一名武将,通过陈桥兵变得到了皇位,从晚唐乱世中出来,深知晚唐衰败的根源是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的乱象,因此他即位后很忌惮武将,为了防止他们专权,就实行收地方精兵充实禁军的制度,同时推行了重文轻武的政策,这样以来既加强了中央集权,还剥夺了武将的兵权。

他先是提高文官的地位及待遇,就连军队也交给文官来治理,而武将呢,则和军队分开,只有打仗的时候,才能拥有兵权,因此这些武将即便想作乱也无法发挥。除此之外,对于宗室子弟,赵匡胤虽然封他们为地方藩王,却并没有给他们土地和可以利用的士兵,而且这些宗室都留在都城,手上没有任何实权,自然是没有能力造反了。再加上爵位只能由嫡长子继承,如此一来就能防止宗族势力壮大,从而对皇位构成不了威胁。

赵匡胤的这一政策,几乎把兵权都集中在了自己手中,避免了藩王作乱,但是既然自古以来都有藩王,那么自有他们存在的道路。古代交通不便,信息不发达,且国家土地辽阔,如果进行封藩治理,不但对地方经济有所改善,更能起到抵御外敌的作用。赵匡胤这种做法,其实也变相地削弱了王朝边境的军事实力,这也就是为什么常年造外敌来袭的原因,而且长期的兵将分离,会造成兵不识将的局面,更别提什么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

这样的制度,更是在赵光义时期发挥到了极致,堪称完美。要说藩王造反根本就是零机率,没有实权内乱自然也就少之又少了。当然凡事都有利有弊,这样的最后只会导致军事薄弱,所以南宋也仅维持了一百多年就灭亡了,随着而来的是元朝的大统一。

三百年来都是这样的政策,长此以往,虽然没有了内乱,却导致军队的战斗力下降,一直受外国骚扰,也就成了一个国内稳定,军事薄弱的典型。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假... 如果当初我选择另一条路,结果会不会不一样?这是当我们面临困境或是结果不甚如意的时候,常常会做的假设。...
原创 年... 在大清朝历史上,雍正是一位兢兢业业的勤劳皇帝。 或许也是为了洗刷当年九子夺嫡时所引发的争议,他一生都...
专家学者齐聚杭州 共探章太炎学... 中新网杭州10月19日电(曹丹)10月19日,章太炎研究中心第二届小型学术工作坊暨《章太炎研究》集刊...
原创 原... 1912年2月12日当清朝最后一任皇帝溥仪在故宫宣读完退位诏书后,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宣告终结,清朝的...
原创 这... 在我国历史上,我们听过太多的灵异事件,在这些事件当中,有许多的故事都来自于民间传说。正是因为人们对于...
原创 吕... 山东六国的遗民都在翘首以盼,嬴政不是子楚的儿子,而是吕不韦的儿子。那秦灭六国便不存在了,变成了六国灭...
原创 溥... 提及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爱新觉罗.溥仪,我想很多人应该都不会陌生吧。 一方面他是幸运的,因为他是王...
原创 爱... 《清史稿》:“大变既起,遽谢政权,天下为公,永存优待,遂开千古未有之奇。虞宾在位,文物犹新。是非论定...
原创 万... 万里茶道:从商贸古道到茶叶赋能的时代效应 作者/孙树恒 一、“片叶度关山——石头记万里茶路中国行(2...
原创 传... 说起“丹书铁券”,经常看小说演义或者是古装电视剧的想必都不会陌生,理论上来说拥有了这个东西那可真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