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英法联军为何没有火烧紫禁城?不是不想,而是不敢
创始人
2025-06-24 08:32:08
0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烧了圆明园,却没烧紫禁城。一些人认为,当时英国在华最高官员额尔金因圆明园是皇帝的私人园林、烧它才是报复清朝皇帝,所以烧了圆明园,不烧紫禁城是为了“保护北京百姓”。这与事实有较大出入。

火烧圆明园的原因比较复杂。1860年10月初,英法联军劫掠圆明园期间,在圆明园外供大臣居住的房间内发现了此前被清军扣押的英国驻清公使等37名英、法外交人员的物品。他们听附近村民说“《泰晤士报》记者鲍尔比的尸体就曾被扔在这里,后来被猪吃了”,推测这些俘虏在圆明园受清军折磨而死,遂愤怒地放火烧房——火势蔓延到了圆明园,不过只有一座宫殿被烧毁。

更大的火灾发生在数日后:10月中旬,英法人质陆续被释放,37名人质中18人已经死亡(一说为39人被俘、21人死亡)。幸存者自称受到了清政府的严重虐待,额尔金等人急欲惩罚清政府,于是照会恭亲王,除了赔款要求外还说:“(圆明园乃)英法侨民所受痛心疾首惨刑而死之地也,(英国)誓必毁为平地,此条固无须恭王之承认,敝军统帅所已决定,亟将执行也。”意思就是英法联军会自己动手毁掉圆明园。于是圆明园第二次被焚。

焚毁圆明园的另一个因素与一个约定有关:10月中旬,清军打开安定门让英法联军进城,并释放了9名人质,英法联军此时承诺不会破坏北京城。当时英法联军缺少补给,必须在11月1日前撤军,为了迫使清政府赶紧同意议和,他们打算攻击一些建筑物来示威。但因存在“安定门之约”,他们只得放弃“攻击北京和城内任何公共建筑物”(也包括攻占紫禁城),退而求其次地将京郊的圆明园作为焚毁目标,所以圆明园也算代替紫禁城承受了灾难。

至于英法联军为何不烧紫禁城,实在与“保护北京百姓”无关。

首先,英法联军一直尽量避免进攻紫禁城。法国政府早有训令,战争目的“决不在推翻当今中国之君主”,不希望清政府瓦解,进而导致太平天国“迅速波及帝国其他地区”、使清政府垮台,这将损害法国的在华利益。为此,法军统帅甚至劝说额尔金不要坚持烧毁圆明园,以免刺激恭亲王,使和议的日期再次被拖延。英国政府对额尔金等人也有相似的指示。

其次,英法联军入城时曾有“安定门之约”,额尔金曾向手下解释不能烧毁紫禁城的原因:如果我们“背信而暴行,无心无意”,和谈是不可能成功的。而这是急于早日和谈成功的英法联军最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不过,破坏紫禁城仍在英法联军的预备计划之中。10月中旬,额尔金等人曾想警告清政府,若期限到了,清政府还不接受己方的要求,英法联军就要“把北京城内的皇宫烧的成为平地”。这个警告没有发出,次日,英军第二次火烧圆明园,“三山五园”成为一片废墟。

总之,英法联军选择焚毁圆明园有报复清政府虐俘的动机,也有急于逼迫清政府议和的目的;而英法联军最终没有破坏紫禁城,有不愿导致清政府垮台的考量,也有“安定门之约”的约束,清政府在圆明园被焚后即答应议和也是紫禁城幸免于难的关键。

有趣,有料,有深度作者|杨津涛来源|《百家讲坛》杂志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副... 在战争年代里,由于许多的不确定性,因而发生了很多有趣的小故事,许世友是我军中的悍将,红军时期,在他的...
原创 冒... 隗顺冒死掩埋岳飞,并甘心守墓20年,身份低微却心存忠义,正是他的这个义举,让他同样也受到了后人的敬仰...
隋唐洛阳城:探秘女皇武则天的明... <木兰辞> 归来见天子 天子坐明堂 明堂就是皇帝日常办公理政的地方。 这个就是历史考证过的,中国唯一...
原创 蜀... 当邓艾兵临成都城下的时候,扶不起的刘禅很快就选择了放弃抵抗,投降曹魏。也没办法,毕竟按照当时的形势,...
原创 诸... 文 | 陈飞 提要:《礼记·礼运篇》中说到,大禹以前的社会是大同社会,在那个时候,一切财产都是公共所...
原创 曹... 说起三国时期的名将王平,估计大家只知道他是蜀国,其他的就了解不太多了。其实,王平是一位非常厉害的战将...
原创 诸... 提及三国风云,涌现出的能臣猛将犹如满天繁星,但如日月之辉者却寥寥数人;除去以关张赵马黄为代表的“万人...
原创 曹... 三国战神吕布,天下第一所向披靡,视天下诸侯为草芥,只可惜情商不太高,被曹操给抓住了。对于吕布的死,大...
原创 当... 当一个人去世之后,为何要把脸盖上?原因是来源于两个故事。其一是吴王夫差因为没有听伍子胥的话,导致了吴...
原创 大... 间谍是一个古老的职业,早在战国时期就出现了,近代战争中谍战起着更重要的作用。 国民政府在1931年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