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是一个军阀混战、各种思潮相互碰撞的转型时期。乱世之中,进步女性瞥见了光明的一角,然而延续千年的各方势力仍然拉扯着她们,意图将其拉回泥潭。
白薇,普通人似乎并不认识她,但是对于热衷于文学的朋友们来说,她一定是民国时期女性文坛上一颗亮眼的星星。
这位接受过新式思想的女性,将自己毕生精力投入文坛创作,就连鲁迅也对她赞赏不已。然而时代却没有给予白薇温情,白薇的一生乃是一个悲剧。作为进步女性她却无法逃离父母的包办婚姻,婚后被婆婆咬断了脚筋,逃出泥潭后却又遭遇渣男,对爱情毫无期盼的她从此投身于文学,新中国成立后她自请前去北大荒。
面对命运的不幸,白薇从未卑微接受,而是一生都在不懈地与命运抗争。
进步与封建的纠葛
白薇一生的悲剧起源于她作为一名进步女性与当时整个黑暗的时代格格不入,受到时代环境束缚,而不得不奋起抗争。
当新思潮传入中国之际,尚在学校上学的白薇积极拥抱这些思想,萌生了反抗封建教条的想法,她立誓要做一名新时代女性,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不再受他人摆布。然而命运绝不会如此厚待她。
白薇的父亲也曾参加过辛亥革命,自诩自己是一名进步人士,然而他对亲女儿白薇所做的事情却让人匪夷所思。
白薇的父亲依旧延续着旧式思想,认为女性读太多的书没有用,嫁人相夫教子才是女性职责。在白薇年幼之际,她父亲便将白薇许配给了一个寡妇儿子,作为童养媳。
接受新思想的白薇当然不肯将自己婚姻轻易交与他人,但是任凭她如何与父亲理论,她父亲都不肯妥协,硬生生将白薇嫁了过去。
或许当时的白薇还心存幻想,期待着通过自己的建设,自己会获得一段幸福美满的姻缘。
然而结婚后,婆婆过于强势,对家中事情说一不二,丈夫从来不敢反驳,这对于追求自由平等的白薇来说是无法忍受的。
婆媳之间矛盾越来越多,经常吵架。白薇写信回家想要寻求父亲帮助,然而父亲对此却不屑一顾。有一次,婆媳之间的矛盾积攒许久,一次性爆发。婆婆一气之下,竟然硬生生将白薇的脚筋咬断了。从此之后,白薇落下了终身残疾。这件事情也让她对这个泥潭越发不能忍受,终于做出了逃离的重要决定。
求学日本遇爱人,被抛弃
白薇无法继续忍受于婆家所受到的屈辱,于是便想方设法逃了出来。心灰意冷的她没有回家,而是孤身一人去了日本求学。
在日本期间,她在朋友的帮助下进入一所学校读书。在这里,白薇终于可以自由平等地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尽情谈论理想、交流对文学的认识。落落大方、知书达理的白薇很快就受到众多异性追求。
在这其中,唯有杨骚获得了白薇的青睐。二人年龄相仿,都极为热爱文学,空闲时间二人于河畔谈论彼此对文学的看法、对未来的规划。渐渐地,白薇爱上了杨骚,把他视作自己要共度一生的男人。
两人很快就确定了关系,然而不久之后杨骚却未曾留下只言片语便离开了白薇,独自归国。当时的白薇尚且对这段恋情存在着期待,她没有紧随其后归国,而是选择继续留在日本完成学业。
因为她认为杨骚如此有才华,一定是因为自己配不上他,杨骚才会离开自己的,所以她决定孤身一人留在日本继续求学,好好完善自身,争取以更为优秀的形象出现在杨骚面前。
不久之后,白薇学成归国,再去找杨骚复合。杨骚在感动之余答应与白薇再续良缘,随后便向白薇求婚。然而杨骚是个彻头彻尾的大渣男,就在二人结婚当天,杨骚再次不告而别,抛弃了白薇。
不幸的爱情,让她彻底认清了男人,爱情再也不是她的追求了。在一段时间的悲痛之后,这位新时代的女性走了出来,她重新收拾好自己,准备将毕生精力全部投入到文学创作中去。
在文学中升华自身
多年的求学经历,开拓了白薇的眼界。她开始在各个期刊上发表文章、杂志。此时的鲁迅先生发现了这位才女,多次写信鼓励她的创作。因而受到鲁迅先生赏识的白薇有幸于鲁迅先生主办的期刊上发表自己的文章。
她的作品有很多,但是最为出名的便是戏剧《打幽灵塔》,这是白薇向这个时代宣战的剧目,在这部作品中,白薇吸取了民族文学传统与西方现代戏剧手法,向世人演绎了一部经典剧目。
之后,在民族风雨飘摇之际,白薇以女子之躯参与到革命战斗中去。在这个过程中,她从不曾放弃文学创作,她以手中的笔为武器,创作出众多发人深思的文章,成为当时极富盛名的女性作家。
新中国成立之后,辗转漂泊了半生的白薇自请到最艰苦的北大荒去,或许这穷苦但是安静的地方能够给这位进步女性以心中的慰藉。
来到北大荒后的白薇,依旧笔耕不辍,创作出了许多贴合时代变迁的文章,在这篇荒凉大地上的创作是白薇追求了半生的宁静、安乐。
但是,此时的白薇已经隐姓埋名了许久,她不愿意别人再来打扰自己现今安逸的生活。这或许也是在当代很少有人知道白薇这样一位女性作家的原因。
小结:
白薇的一生是幸运的,但也是不幸的。她不幸出生于动乱的年代,封建大环境紧紧锁住了她,让她不能按照自己心中的理想而去自由行事。
而她又是幸运的,漂泊半生后她终于能够安逸地在文学中寻找自己心中的那份自由、那份宁静。面对封建的时代,她不曾屈服,而是义无反顾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想要的爱情,在失败之后她也能够迅速调整自己,继续以新的姿态面对人生中的困难。这份执着、勇敢值得我们所有人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