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2025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进入第三日。当天下午,上海展览中心二楼世纪出版集团活动区迎来了一场书与画的邂逅——画家任珮韵携新书《新绘・千里江山图》亮相活动,与上海博物馆原馆长陈燮君共话书画传承,探秘“千里江山”故事。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杨翔菲)8月15日,2025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进入第三日。当天下午,上海展览中心二楼世纪出版集团活动区迎来了一场书与画的邂逅——画家任珮韵携新书《新绘・千里江山图》亮相活动,与上海博物馆原馆长陈燮君共话书画传承,探秘“千里江山”故事。
本次上海书展阅读活动数量再创新高,合计1267项,同比2024上海书展增加23.8%,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吸引了众多爱书人。记者在现场看到,不少书画爱好者早早等候在现场,期待着活动开始。
“在将这幅鸿篇巨制转化为图书的过程中,我们真切触摸到了文化传承者的匠心温度。”上海书画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王纯表示,《新绘·千里江山图》长卷及画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散发强大生命力的最佳例证。
活动现场,任珮韵从画家之谜、地域之谜、粉本之谜等角度深度探秘《千里江山图》。原作《千里江山图》是中国青绿山水画的集大成者,体现了中国传统画的术、法、诀。任珮韵介绍,《新绘·千里江山图》以大青绿山水画法为核心,结合其自身十余年研究成果,融入当代审美元素,结合临摹、临创、创作三位一体的手法,通过长达29米的绢本长卷尽展北宋重彩山水画法之精髓。
《新绘·千里江山图》创作历时两年半。然而该画作并非完全临摹,还添加了结合作家自身经验的创作。“由于年代久远,原画很多地方都褪色甚至完全消失了,因此我要进行补充创作。”任珮韵介绍,她细心研究树木品种、叶子形态、季节特色等进行补充创作。
不仅有艺术上的突破,在临创的过程中,任珮韵也在思想上进行了突破。她介绍,在进行画作结尾部分的补充创作时,她在山间增添了一些小路。“我们今人的思想,肯定是要开放、进取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上海博物馆原馆长陈燮君也对千年古画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在他看来,任珮韵的传承创新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每个人的心目中都可以有一幅属于自己的《千里江山图》。我期待通过这样的画作和这样的交流活动,大家可以将心中的江山和书画概念、视觉艺术和文化概念,通过自己的心声进行思想交流和碰撞。”
陈燮君表示,随着文旅热潮的兴起,年轻人越来越喜欢逛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很多文博展馆也利用高新技术、声光电等手段进行了展陈。在他看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博物馆布展手段必然会发展,这样可以吸引全年龄段的观众。“但是千万不要形式大于内容,内容为王依然是展览的关键。”
活动现场的签售环节也吸引了多位读者。一位读者表示,期待更多的画家进一步传承创新中国古画并印刷成书,让艺术进一步“破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