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晚清“最任性”的考生,殿试写下8字,光绪看后大喜:状元就你了
创始人
2025-06-23 16:32:20
0

在中国古代,要成为一名状元,不仅需要过硬的实力,而且运道也要好,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祖坟冒青烟了,才出得了一个状元。

在古代当状元,不仅学识要过硬,还要皇帝的青睐。皇帝若是不喜欢你,就算文章写得再怎么好,也不一定是状元。

这一点可以参考一下王艮,据说他就是因为容貌有瑕,皇帝不喜欢才痛失状元之位。所以要当状元人还要看起来一表人才,皇帝在面试的时候,才不会因为外表而对你好感下降。

但是对于最死板的清朝科举,有一位骆成骧因为在最后的策论结语中,写下了八个字,让光绪帝当即拍板,赐状元之位。

光绪帝的一生一直活在慈禧太后的阴影之下,他这一辈子似乎没有真正的自由过。他不是没有过作为一个皇帝的宏图大志,只是他实在是太过弱小,无法抵抗这位养母的手段。

四岁的光绪帝还只是个什么都不知道的稚子,懵懂无知的他在父母哀切的眼神中,踏入了那巍峨的紫禁城。

他父亲在得知儿子被慈禧选中当皇帝时,没有一丝一毫的高兴,反而瘫倒在地,他的父亲太知道这是坐上皇位意味着什么了。

光绪的一生在四岁时,就已经被编撰好了命运的轨迹,这个所谓的皇帝就是慈禧掌权的的一枚听话的棋子。

如果光绪是一个只知道吃喝玩乐的皇帝,那我想他应当会松快很多。可他偏偏又不是,慈禧太后也并非没有请先生教导他,可正是这些先生的教导,让他明白了许多。

知道得越多,便越是痛苦,随着年龄的长大,他对权力的野心也越发大了起来。光绪帝并不甘心做慈禧的应声虫,当她的傀儡,他也想像自己的祖先那样做出一番事业,让清朝强大起来。

可他不是十六岁的康熙帝,不能做到仅仅十天便将鳌拜的势力卸得一干二净,他是懦弱的,在强势的养母面前,他不敢做出任何过界的动作。

16岁的康熙帝

尽管在之后慈禧主动还政与他,可他仍不敢反抗慈禧,在这样的愤懑心情下,他主持了一场殿试,那里有众多学识丰富的读书人。

骆成骧是少有的四川出来的状元,上一个四川状元还是在数百年之前,在南宋时期。他的生父并不是一个负责任的好父亲,在他母亲去世之后,将他过继给了养父。

所幸的是他的养父母很好,在知道他读书上的天分之后,也是多方支持。骆成骧在求学道路上不断丰富学识,在清朝的选拔制度所期望的那样,他忠君的思想牢牢地刻在了他的骨血中。

可他是会思考的,并不是一个木头,清朝的岌岌可危,让他思考如何救国。正如所有的接受了儒家思想读书人想的那样,他将眼光看向了当时的光绪帝。

所有人都知道光绪帝只是一颗棋子,一颗被慈禧太后任意摆布的棋子,骆成骧不相信光绪帝对权力没有一丝野心。

在殿试上,三十岁的骆成骧将自己多年的寒窗苦读通通压在了上面,他在自己的卷子结尾上写了八个大字:“主忧臣辱,主辱臣死。”

要知道,这可是货真价实的八股文,对格式措辞要求极其严格的八股文,在文章的结尾写上这八个字是相当任性,相当大胆的行为。

但骆成骧碰上的是郁郁不得志的光绪帝,光绪帝的身边都是慈禧太后的人,他们效忠的是慈禧而不是光绪。

已经很久没有人如此直白地告诉他,我效忠的是你这个皇帝啊,只有你才是我的主子啊,那个慈禧太后不过是窃权者罢了。

这八个字不仅敲开了光绪帝的心房,还敲出了一个状元郎。光绪帝对他大为赞赏,骆成骧也对此投桃报李,在百日维新中,上书支持光绪帝。

可无论是谁都看得出来戊戌变法只是白忙活一场,皇帝对到手的权力无法割舍,做不到真正的放权,他们想要效仿英国,却又只停留在肤浅又保守的制度变革上。

而他们所拥护的光绪帝,并没有真正的掌权,改革的又快又急,触动了大部分的贵族利益,遭到了这些人的反扑。

参与到这场变法的人员都遭到了针对,包括骆成骧,但他的性子过分正直,那些人根本抓不住他的小辫子。

在光绪帝被囚禁之后,骆成骧决心离开官场,前去留学,在国外他学到了更多的新知识,开阔了新视野,对这个国家有了重新的思考。

但知遇之恩当涌泉相报,让骆成骧完全不能公开的表示支持对皇帝的改革。

在清朝灭亡之后,他来到了中华民国任职,中华民国的官场与大清的并无两样,充斥着腐败的气息,他们只是将头上的乌纱帽,换成了西装革履。

但骆成骧状元的头衔让他受到了更多的重视,他在自己管理的一亩三分地里做出了成效,他对孩子们的教育百感交集,深知中国需要一批有学之人的帮助,学堂在他的辖地纷纷建立。

他的儿子从德国留学归来,让这位读书人,看到了武力对于百姓的必要性,他组织人们去学习德国的柔术,用来防身。

他真的是一个非常清廉的官员,生活上一直过着节俭的模式,多余的钱财也常常捐出去。

也许这位状元并没有像我们耳熟能详的名人那样做出惊天动地的事迹,他也没有像我们印象中的那种孤高清傲。

他真的是一个非常接地气的状元,他能想到的东西不多,但总能做到一些切身利民的事情,他也没有一味的去反抗,反而圆滑的去争取利益。

这位状元诞生在清朝的末期,经历了朝代变化,外国入侵,文化冲击。骆成骧的的观念一变再变,但他总能找到一些方法去帮助人们。

他的身上有迂腐,有进步,但正是这样的有得有失,才让我们认识了一个有血有肉的骆成骧。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诸... 一提到诸葛亮,我们就会想到一位智者,手拿羽毛扇,头戴青丝巾,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他的从容、...
原创 5... 1955年,新中国的首次大授衔前,朱老总拿到了一份评选小组拟定好的名单。 拿到评选名单后,朱老总对里...
原创 盘... 嫡长子继承制是西周以来即确定的王朝承统制,士大夫拥护,皇帝支持,背后又有皇后母族鼎立相助,理论上是最...
原创 蒋... 在国民党败退台湾时,毛人凤接到了蒋介石下达的一个暗杀命令。 毛人凤看到名单后思虑良久,最终他只杀了其...
欧阳修、司马光批他无耻,王安石... 欧阳修、司马光等后世史家批评他不知廉耻,而王安石、苏轼等人则有不同看法,认为他在乱世中保护了百姓和文...
原创 为...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经过一番征战,天下最终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战争成了这一时期经久不衰的话题...
原创 《... 一、《贺新郎·读史》的写作背景 毛泽东一生酷爱读书,对古今中外的哲学、历史、地理、文学等,尤其是中国...
原创 苏... 由于之前唐朝藩镇割据导致国家最后分崩离析的经验,赵匡胤所建立的宋朝一直采用的就是重文抑武的方针。在这...
原创 贵... 文/盛弘 有那么一个人,敢在那样的时代下,提出自己截然不同的见解,有那么一个人,在众望所归下,转身走...
原创 慈... 慈禧一生机关算尽,无论是当初同治去世以后,选出傀儡皇帝光绪还是垂帘听政,一步步地成为清朝最大的掌权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