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历史有一些了解的朋友,对于九子夺嫡的故事,一定有所耳闻。清朝年间,这场皇子间的尔虞我诈,可谓是无情帝王家的真实写照。自古以来,皇权的争夺,皇位的算计,为了这至高无上的权力,父子间互相猜忌,兄弟间互相残杀,嫔妃之间的彼此算计,无不体现着帝王之家的无情与冷漠,正可谓“无情最是帝王家”。
宋孝武帝刘骏第八子刘子鸾临死前所说,“愿来世不复生于帝王之家”。顺治皇帝出世遗诗“为何生在帝王家”。这又是道出了多少皇家子女的无奈与心声。
但是,历史上有这样一位王爷,手握重兵却未参与九子夺嫡,70岁高龄仍被乾隆重用。他就是清圣祖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第十二子,人称十二爷的胤祹。
一、母亲定嫔的教育
胤祹的亲生母亲是康熙的万琉哈氏。康熙六十一年,康熙驾崩,雍正帝谕,封为定嫔。康熙十四年,万琉哈氏与孝恭仁皇后乌雅氏同日进宫,在内务府选秀中获选入宫为宫女。康熙二十四年十二月二十四日,诞下康熙皇帝的十二个皇子,履懿亲王胤祹,后来人称“十二爷”。
万琉哈氏的父亲是正五品郎中拖尔弼,这与其他嫔妃相比,万琉哈氏的娘家势力单薄,因此,娘家也不能成为定嫔在宫中的靠山。
由于母亲出身并不高贵,所以由定嫔所生的十二阿哥胤祹,比起宫中的其他几个阿哥,也成为了许多人忽视的对象。且定妃为了保护儿子的安全,也不支持让儿子参与到皇位的争夺之中。
也正是母亲的教导,对胤祹淡泊名利、不争不抢的性格影响颇深。在那场九子争夺皇位的明枪暗箭的较量中,九个阿哥们明争暗抢,阴谋阳谋用尽,胤祹却淡定在一旁与我无关的姿态。
二、三代皇帝的重视
历代君王最烦、最怕的事无外乎皇子间为了皇位互相残杀,亲兄弟之间为了权力刀枪相见。康熙帝也不例外。所以,正是胤祹的淡泊名利、不争不抢的性格,得到了康熙帝的赏识和重视。
康熙五十六年,仁宪皇太后去世,康熙任命胤裪担任内务府总管事。并且命胤裪负责处理丧事,丧事举办地让康熙非常满意。随后在康熙下令让胤裪负责的所有事情,他都能认真完成。
康熙五十七年,任命胤裪负责正白旗的大小事务。正白旗是皇帝亲统之一,旗内无王,内部的士兵都为皇帝的亲兵,皇室的成员的侍卫也是从中进行挑选。从此也可看出康熙对胤裪的重视与提拔。
胤熙一直保持着兢兢业业、谦逊低调的态度,无论康熙给他多大的权力,多大的嘉奖。胤裪从来没有骄傲自满,只负责做好皇上交代好的事情,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从未想过夺嫡称帝。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帝崩,爱新觉罗·胤禛继位,改年号雍正,因胤裪处理衙门事务井井有条,且全心全意为皇室效忠。雍正帝谕,册封胤裪为多罗履郡王,史称履亲王,负责礼部事务。
众所周知,新皇继位,巩固政权。历代君王,生性多疑。在雍正继位初期,因宗人府弹劾胤裪处理事情不够严谨,将其从多罗郡王降至固山贝子。
但正是由于胤裪手握重兵,却未参与九子夺嫡,雍正皇帝对其并没有赶尽杀绝。再加上胤裪内心的坦荡,对功名利禄真正的淡薄,让雍正帝对其重用,放下戒心。雍正八年五月二十八日,恢复胤裪多罗履郡王爵。
雍正十三年,雍正帝驾崩,清朝第六位皇帝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继位,改年号乾隆。
众所周知,新帝继位,都会依靠信得过的臣子来巩固自己的地位,皇室的血统、名利的淡薄,于私于公,都使得胤裪成为乾隆可以依靠的不二人选。
胤子依靠忠心,获得了乾隆的敬重。甚至在胤裪70岁时,仍得到乾隆的重用,被封为议政大臣。胤裪母亲定太妃万琉哈氏生病,乾隆亲临王府探望。可见乾隆对胤裪的敬重,绝非一般的大臣可比。
乾隆二十八年,胤裪薨逝。乾隆赠其谥号“懿”。这个称号是乾隆对胤裪一生的肯定和赞美,体现了胤裪真正做到对功名利禄的淡薄,也承载了一代帝王对敬重大臣的不舍与悲痛。
三、养母苏麻喇姑的培养
说起胤摩的生平,除了自己的生母定嫔,另外一个不得不提的女人就是胤裪的养母苏麻喇姑。胤裪的母亲定嫔,按照清朝惯例,嫔位不能单独抚养自己的孩子,只能交给比自己地位高的妃嫔来抚养。
苏麻喇姑原本是孝庄太后的侍女,更是康熙的启蒙老师,康熙出生后由苏麻喇姑教导,是康熙亦师亦母的存在,颇受康熙的敬重。
康熙二十六年,康熙的祖母孝庄皇太后因病去世,苏麻喇姑伤心欲绝,对生活没有希望,一度想削发为尼。康熙并不想让苏麻喇姑削发为尼,便把二岁的胤裪交于苏麻喇姑,让其亲自抚养胤裪长大。
正是养母的培养,改变了胤裪常常遭人忽视的命运,可谓是“爱屋及乌”,康熙帝对苏麻喇姑的敬重,由她抚养的孩子,自然也受到颇多的重视和关注。
胤裪的一生受苏麻喇姑的影响颇深。胤裪在九子夺嫡的时候一直保持中立,在自己一生的事业中淡泊名利,这与苏麻喇姑对他从小的培养有非常大的关系,也养成了他生性淡泊、与世无争的性格,成为众多皇子中的一股清流。
也正是由于苏麻喇姑的特殊身份,以及苏麻喇姑在康熙心中的独特地位,在皇宫这个危机四起的地方,给了胤裪独善其身的保障。
总结
他是康熙帝最长寿的儿子,手握重权却未参与九子夺嫡,年过七十,仍得到乾隆的重用。他的一生无疑是幸运的,康熙、雍正、乾隆,他所效忠的三代帝王,都在历史上有一番作为。
康熙帝的疼爱,雍正帝的善待,乾隆帝的重用,他手握重兵却能善终。这一切的幸运,无疑来自胤裪的与世无争。胤裪用自己的一生证明,在皇权至上的时代,在处处留心的皇宫,与世无争、无欲无求便可换得安心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