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晚年对朝局的掌控变得日益乏力,为了坐稳皇位,康熙开始大肆使用权谋之术来平衡诸子势力。太子胤礽便是康熙平衡各方势力的牺牲品。康熙归天前,曾调整过张廷玉,马齐等人的职位。对此邬思道曾对胤禛做出过一番评价:圣祖爷此举真是虚怀若谷,用心良苦呀。撤掉张廷玉等人的职位,他们就不会仗着拥立之功,对新君持宠而娇。等到新君继位,一纸赦免诏书,就能让这些能员干吏对新君感恩戴德。那为何康熙不调整丰台大营主将成文运的职位呢?要知道当时的成文运已经是八爷党的人了。
编者觉得康熙有两个目的:一、因康熙没有详查毙鹰事件,胤禛对自己继位一事有些心灰意冷。当时劝解胤禛的邬思道分析了一番形势:八爷党眼见康熙即将驾崩,就想利用毙鹰事件来试探康熙对待胤禵{十四爷}的态度。已经被百官拥护的八爷党,是希望局势越来越乱的。而领兵在外的十四爷胤禵,则希望四爷和八爷争斗的两败俱伤,到那时他才能率兵逼宫登上皇位。得邬思道一番点拨,胤禛当即明白局势越稳,对自己越有利。
局势稳定对胤禛有利,对康熙同样也是如此。没到咽气那一天,康熙就不会揭晓太子人选的最终谜底。随之就出现了一种情况,八爷、四爷、十四爷都会觉得自己是康熙选定的储君。能有机会正统继位,何必通过谋反的手段继位呢,随之八爷、四爷、十四爷都会持观望态度。另一边康熙也可以借助不揭晓太子人选一事,自保,妥善作出后事安排。因此不调动成文运职位,就显得很关键了,一旦康熙调整了成文运的职位,就会打草惊蛇八爷党。
二、康熙想让儿子们拥有一定的自保能力。康熙临终前对胤禛是怎么说的?康熙先是将佛珠递给胤禛,随后告诫胤禛道:戒急用忍,一定要善待,你的一众兄弟。这就是说康熙希望继位后的胤禛,不要手足相残。临终前的康熙已经选定了储君,此时他只是人父,他更会希望,儿子们的性命能得以保全。留下遗命,让张廷玉、隆科多公布诏书,就意味着胤禛得到了隆科多的效忠,随之京城九门内的兵力就是支持胤禛继位的。
咱们假设一下,隆科多宣布完遗诏,成文运率军逼宫的结果会怎样?被康熙捆绑上胤禛战场的隆科多,会在第一时间封锁九门,阻止成文运率兵进入京城。随后胤禛会利用金牌令箭释放出胤祥,胤祥会成功镇压,成文运发起的叛乱。
康熙肯定知道张五哥是胤禛、胤祥的人。既然康熙都知道张五哥是胤禛、胤祥的人,那他为何还要让张五哥知道金牌令箭在哪呢?这说明一个问题:康熙不调整成文运的职位,既是为了麻痹大意八爷党,也是为了给八爷党,留下一定的自保手段。一旦八爷党和成文,在得知胤禛是正统继位,还选择反叛时,康熙预留的手段就会发挥作用:胤祥帮助胤禛迅速解决京师叛乱。
事实结果也正如康熙所料,胤祀被隆科多率兵带入皇宫时,对府中管家说道:我和你九爷,十爷有隆科多率军保护,应该万无一失。你即刻从西直门出城,告知成文运接掌丰台大营,随时听候调动。这就是说,被康熙迷惑的胤祀已经觉得自己胜券在握。不过康熙没有料到,遗诏刚宣布完,胤禛就杀伐果断地利用金牌令箭释放出了胤祥。随后胤祥又马不停蹄,前去接管丰台大营的兵权。不想成文运竟然真的敢公然违抗胤祥的命令,最终成文运被胤祥诛杀。
胤禛顺利登基后是怎么做的呢?胤禛封胤祥、胤祀为理政亲王。这就是说成为皇帝后,胤禛依然很忌惮八爷党,于是他便采取了安抚八爷党的手段。失去兵权{成文运身死}的八爷党又是如何面对胤禛的呢?先退一步,接受胤禛的封赏,等到胤禵率军逼宫,八爷党利用百官再相助胤禵,再和胤禛一争长短。不想这时邬思道和胤禛多年前的安排开始发挥作用。利用年羹尧掌管的粮草,来控制胤禵麾下的大军。随着胤禵失去兵权,自知不是胤禛、胤祥对手的八爷党,随即选择了蛰伏静待时机。康熙临终前既防备着诸子,又是想保全诸子的,所以当时的他才没有调动成文运的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