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的贝聿铭曾说:“建筑是有生命的,它虽然是凝固的,可在它上面蕴含着人文思想。”
古建筑能带给我们的不仅仅只是饱经风霜的石头,还有其见证过的历史,以及先人留下的智慧和宝贝经验,而在湖南郴州北湖区石盖塘镇万寿桥村有一座万岁桥,又叫万寿桥,始建于公元前214年,是秦始皇下令所建造的大桥。
据《湖南交通志》所载,该桥是湖南最早的桥,是湘粤古道上的标志性建筑。
作为2000多年前的君王,作为第一个完成大一统的皇帝,秦始皇留下了太多的悬问,有人称秦始皇是个“暴君”,焚书坑儒、大肆修建长城、阿房宫、骊山墓等,扼制思想,劳财伤命,而从现代考古看来,秦始皇“焚书”是有的,但“坑儒”却是后世的说法,此外阿房宫并没有建成,只有一个地基。
秦始皇陵如今也已成为了“世界第八大奇迹”,同样给后世留下了诸多的谜底;而秦长城在历朝历代均有用于防御外敌,并且屡有重修;此外在2000前,混凝土尚未出现,但却修建了数千年不长草的秦直道,该道也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无穷智慧。
而湘粤古道在过去的2000年里,是沟通中原与岭南一带的重要交通要道。值得一提的是,这条古道全都是石板路,石板上则布满了小洞,而这些小洞并非是古人特意为之,而是骡马踩出的脚印。
而在湘粤古道的背后还有一件历史事件,原本秦始皇并没有想过要专门修建湘粤古道,而是秦朝大将屠睢率五十万大军远征百越,其中有一支15万兵马的分队从湘粤古道的位置前往广东,十万兵马踩踏后就成了路,汉光武帝时期,任桂阳(郡治在今郴州)太守的卫飒对此道又进行了大规模改造。
既然原本没有这条古道,那么万岁桥又是因何而建造?这就要说到秦始皇下令修建长城之事,当时百姓的生活过得并不是很好,当地的官员体恤百姓,因此向秦始皇上书,说要在此地修建与长城差不多的万里桥,可通往上天。
秦始皇当然清楚这个官员在扯淡,于是就批了个“准”字,就等着验收的人回来报告,然后再罗列罪名将这名官员处死,不过验收的人前来查验时,官员又改了口,说这个地方容易发大火,就在河上修了一桥,并且还在旁边修建了一座庙,桥可通寺庙。
这话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其实就是官员在为百姓着想,验收之人以及皇帝都明白了其中含义,最终秦始皇还是放过了这名官员,而在万岁桥的桥下还有一个镇邪之宝,在桥洞的正中间插着一把古剑,剑身是直指河水,放水的时候,水流也会慢慢流过这把古剑。
众所周知,我国古代史上,治水的事情并不罕见,大水汹涌而至,于人类而言就是场灾祸,所以古人对河水怀有一种敬畏之心,古剑也是为镇压河下的河妖,以免其作乱,危害百姓。
万岁桥虽然修建于秦朝时期,但历朝历代也均有修缮,清道光年间,该桥就变为了石拱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