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秦说汉(108)“汉初三杰”之张良,是如何在汉朝权力清算的运动中独善其身的?
前言
大汉王朝建立之后,韩信从齐王迁徙为楚王,又送楚王贬为淮阴侯,最终被吕雉杀死于长乐宫,完美地诠释了鸟尽弓藏的道理。而萧何在关中侍奉太子、镇守后方,经常被刘邦派人问候,于是将宗族子弟送往前线,又散尽家财支援军队,最终又不得不以贪污腐败为由,释除刘邦对其有谋反之怀疑,始得善终,也不容易。但刘邦封张良为留侯,却始终不疑。
高祖曰:“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饟,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所以韩信、萧何、张良被称之为“汉初三杰”。但为何同为三杰之韩信被疑杀,萧何被疑用,而刘邦却对张良始终不疑呢?
张良的政治立场与刘邦一致
张良的爷爷、父亲都在韩国做丞相,自秦朝灭亡韩国后,张良就与秦朝产生了国仇家恨。张良曾于博浪沙刺秦始皇未遂,于是聚集了100多人响应反秦起义。后来张良归附了刘邦,在其帐前做一个谋士。张良的政治动机是很明确的,就是推翻暴秦,他没有做诸侯王的野心,也没有这个能力。同时,张良瘦弱多病,说话谨慎,为人低调,是刘邦喜欢的那种款式。
张良与刘邦一起投奔于从江东过来的项梁军队,项梁杀死原楚王景驹后,又拥立了芈心为楚怀王。时六国均立了贵族的后人为诸侯王共同反秦,唯韩国没有。于是张良跟项梁建议立韩国的贵族韩成为王。项梁同意了,并让张良做韩王成的司徒,率领1000多人去收复韩国旧地,但被秦军打败了。刘邦进兵关中,路过韩地,就帮韩王成占领了十几个城邑,张良将城邑交给韩王成管理,就跟着刘邦西进了。
张良得到吕雉的信任
大汉王朝建立之后,已成为汉高祖的刘邦时常表现出对太子刘盈的不满,认为刘盈性格太过于柔弱而不像自己,欲改立戚夫人之子刘如意为太子。吕雉当时年老色衰,刘邦也不爱上她那屋去过夜,自然也说不上话。但吕雉是一个刚毅能忍,心肠十分狠毒的人,她逼迫张良献计,务必让刘邦打消废立太子之念。张良无奈,只得献计让其请出“商山四皓”来辅佐太子。
吕雉为太子刘盈请来“商山四皓”之后,刘邦大为惊讶,自己礼贤多次都没请到的世外高人居然成为太子之师,开始相信太子可能真的有过人之处,也感觉太子羽翼已成,于是再也不提废立太子之事。而这时,楚汉战争结束后的刘邦与吕雉,正在不遗余力地清洗有功之臣。张良帮了吕雉这么大的一个忙,吕雉自然是感谢而不会祸及他,也把张良当作自己的人,对他十分信用。
张辟又得吕雉信任
刘盈为孝惠帝后 ,因吕雉滥杀无辜,毒杀他的弟弟刘如意,又将戚夫人做成“人彘”,放在猪圈,而对自己的母亲心生惧意,并落下心病,很快就去世了。身为太后的吕雉痛哭却无泪,群臣皆怕,而不知所为何事。张良的儿子,才十五岁的张辟彊跟丞相说:“太后独有孝惠,今崩,哭不悲,君知其解乎?”丞相不知,问:“为什么?”张辟彊说:“皇帝没有成年的儿子,太后惧怕你们这些大臣。”
丞相知道吕雉心黑手辣,让其感到害怕的人下场都不是那么美好,于是问计张辟彊。张辟彊建议丞相将太后宗族里的吕台、吕产、吕禄拜为将军,让其掌管南军、北军,让他们在朝廷里掌握了实权,有安全感了,大臣们自然就安全了。丞相照此去太后向请示,太后果然放心地哀痛起来了。吕雉得知拜吕台、吕产、吕禄为将军是张辟彊的建议,自然也对张辟彊信用起来了。
分析
张良跟随刘邦南征北战,小心谨慎,如履薄冰,工作上确实是尽职尽责。因为他没有称王的想法,再加上他长期做一个谋士,不管人也不管具体的事 ,所以也不具备称王的实力,因此刘邦对张良是不设防的。而大汉王朝建立后,刘邦赐其为留侯,他马上表示赠爵超过了他的期望,主动要求减少封地面积,这一点深得刘邦的喜欢,这也是张良的高明之处。
更重要的是,在封侯之后,张良马上以身体多病为由,请求归隐,还辟谷养生,高调地让世人知道他与世无争。同时又悄悄地向吕后献计,请出“商山四皓”辅佐太子,得到吕后的信用。而其儿子张辟彊又巧妙地献计,让吕家人掌握了军队,相当于张良的儿子也取得了吕后的信用。这种情况下,张良及其一家人自然是能很轻易地躲开朝廷的各种清算运动的了。
202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