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珪在《宫词》中提到:拂晓贺春皇帝阁,彩衣金胜近龙衣。我国古代有很多文人墨客喜欢描绘达官贵人的生活,尤其是皇帝的个人生活,多半会用奢侈来形容。其实,每一位皇帝都应该有自己的特色,这样才能够很好的与其他的皇帝区别开来。
比如说,现在人们一提到秦始皇就会想到他是统一六国的千古一帝,而且还兴修水利,建造了很多文明遗址,万里长城和皇陵等等。再说唐朝时期的武则天,这位皇帝身上最有标志性的特征就是,她是我国被官方记录在册唯一一位女皇帝,所以会显得独树一帜一些。
而如果把眼光只放在李世民的身上,李世民身上的特征到底是什么呢?李世民又怎么就能够被称为千古一帝呢?其实李世民做了这4件事情,足以证明李世民有自己的独特性,因为就是连秦始皇,也不一定能做到。第1件事情,李世民敬重自己的大臣。李世民在公元626年登基,成为唐朝的第2位皇帝。
李世民坐到了皇帝的宝座上,其实对于很多与自己政治观点不在一起的大臣们有一种排斥的心理,这是人之常情的事情。但是李世民却知道,位置坐的越高责任心也应该越重,自己的包容性也应该越大。所以李世民期间,有很多大臣敢公然在大堂之上呵斥李世民。比较有名的人物就有魏征等等。魏征在李世民眼中,直接被比喻成一面镜子。可以在镜子中直接找出自己身上的缺陷,这一点也可以证明李世民还是一个比较开明的皇帝。
第2件事情,李世民真真切切为百姓们考虑。630年,李世民说:每一个人都应该回家过节,这是中国人传统的团结的意识。于是在中秋节之前,李世民就公然说,要放掉所有坐牢的人,让这些人先回家拜一拜父母,然后吃一个团圆饭,这时再回来。
期间这些犯人身边没有任何的衙役跟随着,但这些犯人还能够自己回到牢狱中,继续服役。如果放在当今社会,也许能回来的人有一个两个就不错了,但是在李世民时期所有被放走的犯人,全部都回来了。这一点可以看出,李世民还是比较深得人心的皇帝。
第3件事情,唐太宗李世民不过分夸赞自己的行为,活的比较客观。公元638年,当时大臣们都推荐李世民赶紧出一本属于自己的书,这对于后人去纪念李世民来讲,有着很积极的作用。但是李世民却拒绝了,认为自己的功劳应该由后人去评说,而不是自己用主观的笔墨,去宣扬自己的功德,这非常虚假。
第4件事情,628年时唐朝闹了蝗灾,李世民心系百姓们的民生之苦。唐太宗就提出了一个建议,说大家可以在闹蝗灾的时候去吃蚂蚱。很多人会觉得吃蚂蚱接受不了,李世民就公然当着百姓们的面,把蚂蚱煮熟了,给吃了。从这件事情中,也可以看出李世民是真真切切在实践着爱民如子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