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56年(后周世宗显德三年)七月,后周兵马都向寿州(今安徽省寿县)撤去,南唐将领向朝廷请求在途中拦截。宰相宋齐丘认为这样做两国的怨恨会更深。元宗李璟于是传令各将守住营寨,不要擅自袭击后周兵马。
不久,寿州城外就聚集大量后周兵马,城池防守更加困难。
齐王李景达兵败六合之后,重整兵马,向北推进,将大营设在濠州(今安徽省凤阳县),与寿州相距将近两百里。李景达当时虽有五万兵马,但不想与后周兵马决战,只是坐镇濠州,遥作声援。
八月,南唐将领林仁肇率水军沿淮河前往增援寿州。林仁肇在船上装满柴草,点上火,顺风冲向下蔡(今安徽省凤台县)的浮桥,企图烧毁浮桥。驻屯下蔡的后周殿前都指挥使张永德立即率军迎战。突然,风向逆转,林仁肇的火船竟然退后。张永德趁机杀了过来,林仁肇不敌,撤退。
张永德为防止南唐水军再来破坏浮桥,在距离浮桥十几步远的地方拦上一条一千多尺长的铁链,铁链上绑了很多巨大的木头。从此,南唐水军不能靠近。
十月,铁骑都指挥使王彦升在寿州所属的盛唐县(今安徽省六安市)击败南唐兵马,杀死南唐三千多名士兵。王彦升是侍卫马步都指挥使李重进的将领,李重进将这一战果奏报给开封城中的柴荣。
当月,南唐水军再次前来攻打下蔡。张永德派会水的士兵潜到南唐战舰的底下,用铁链将战舰互相拴起来,让战舰进退不得,南唐很多士兵淹死。此次获胜,水兵功劳最大,张永德解下身上的金带赏给这些会水的士兵。张永德也将此事奏报给柴荣。
让柴荣感到惊讶的是,张永德还奏报李重进有二心。
张永德与李重进是后周两位禁军统领,分别掌管殿前司与侍卫司。二人都是先帝郭威的亲戚,一个是女婿,一个是外甥。没想到的是,张永德却与李重进不和。手握重兵的两位将领不和,让军中将士感到不安。
还是李重进深明大义,主动去找张永德,而且是一人一骑来到张永德的大营。在营中,李重进与张永德从容宴饮,毫不猜疑。李重进还对张永德说道:“我与公有幸成为皇亲国戚,都担任将帅,为何猜忌到如 此地步?”
张永德看到李重进如此坦荡,也就不再怀疑李重进。二人和好,军心也就稳定下来。南唐元宗李璟听说二将不和,派人用蜡丸藏书送给李重进,还用厚利诱惑。李重进不为所动,将书信全部交给柴荣。
柴荣不相信李重进会有二心,自然也就不相信张永德的话。
十月二十五日,柴荣下诏,任命赵匡胤为兼殿前都指挥使。赵匡胤战功赫赫,被升为殿前都指挥使,这或许并不奇怪,那么原都指挥使张永德将会担任何职呢?奇怪的是,柴荣在给赵匡胤升职时,并没有给张永德升职,而是在将近两个月后的十二月十四日,才升张永德为殿前都点检。
难道柴荣想给张永德一些提醒?
柴荣返回开封,南唐使者孙晟、钟谟也跟着来到开封。柴荣对孙晟非常礼遇,每次朝会,总让孙晟列于中书省官员的后面。柴荣也时常召见孙晟,总是用美酒相待。柴荣如此所为,是想从孙晟这里听到南唐的事情。
然而孙晟总是说:“唐主畏惧陛下神武,事奉陛下没有二心。”柴荣接到李重进送来的蜡丸藏书,才知李璟并没有真心臣服。
柴荣非常生气,马上把孙晟召来,斥责他所言不实。孙晟面不改色,义正词严,请求一死。柴荣再问孙晟南唐的事,孙晟一言不发。柴荣拿孙晟没有办法,便下令将孙晟杀掉。柴荣将钟谟贬为耀州司马,不久又想到孙晟的忠诚,后悔杀了他,便将钟谟又召回朝中任卫尉少卿。
不久,寿州前线再次发生激战。
公元957年(后周世宗显德四年)正月,寿州城已经被围一年之久,城中粮草开始缺乏。面临粮草不济的严峻形势,城中想投降的人一定不在少数,但刘仁赡仍然坚定无比。刘仁赡的小儿子刘崇谏就想投降,被刘仁赡腰斩,谁都劝不了。
刘仁赡的夫人为了大义及名节,不仅不救儿子,还催促赶快行刑。守城将士对刘仁赡夫妇的忠心非常感动,都流下了眼泪,也无人敢降。
驻屯濠州的李景达决定救援寿州,同时给刘仁赡运送粮草。李景达派应援使许文稹、都军使边镐、北面招讨使朱元等将率数万兵马沿淮河西进,直奔寿州。
许文稹等将到了寿州,在城东北十里外的八公山扎营,十几个营寨连在一起,如同珠子串在一起。营寨中的烽火与寿州城中的烽火日夜呼应。许文稹等将又修筑甬道直达城中,准备给城中运送粮草。
甬道修了很长,快要到寿州城外时,后周将领李重进带领兵马前来袭击,大胜许文稹,杀死南唐五千名士兵,夺下两个营寨。
李重进将此事奏报给开封城中的柴荣。柴荣看了奏报,决定再次御驾亲征。朝中大臣认为南唐的援兵比较强,寿州一时还攻不下来,柴荣也有些迟疑。柴荣不能决定到底要不要亲征,甚至要不要再打下去,很想听听宰相李榖的建议。
李榖当时正患病在家,不能参加朝会。柴荣派宰相范质与王溥到李榖家中,与李榖商议。李榖给柴荣上疏,认为:“寿州城被困日久,很快就要攻破。如果陛下再次亲征,将士们必定英勇奋战,而敌人的援兵一定更为惊恐,城中的守军知道必定灭亡,攻克城池指日可待。”柴荣看了疏文,非常高兴。
二月十七日,柴荣从开封起程前往寿州。
柴荣此次亲征,还带着一支特别的队伍,那就是水军。柴荣当初与南唐作战时,看到南唐的水军敏捷、精锐,很是痛心。柴荣回到开封后,在开封城西边的汴水修造数百艘战舰,让南唐的降兵教后周士兵练习水战。
几个月后,后周的这支水军纵横出没,作战能力非常强。柴荣在离开开封时,右骁卫大将军王环就带领这支水军从闵河进入颍水,再由颍水进入淮河。南唐士兵见到这支水军,非常惊骇。
三月二日夜晚,柴荣渡过淮河,抵达寿州城下。
三月三日凌晨,柴荣身穿铠甲,在八公山南布下阵势,命殿前都指挥使赵匡胤率一支兵马攻打南唐的先锋寨。赵匡胤很快攻破先锋寨。柴荣又命赵匡胤攻打八公山北边的营寨,赵匡胤又攻破一个营寨。
赵匡胤接连攻破两个营寨,共杀死南唐士兵三千多人,将南唐由八公山通往寿州城的甬道拦腰截断,使得寿州城与八公山的营寨无法呼应。
在此关键时刻,南唐将领朱元前来投降。
朱元认为自己立下不少战功,经常不听元帅李景达的号令。枢密使陈觉与朱元本来就不和,便以此为由,控告朱元有谋反之心,不可带兵。南唐元宗李璟相信陈觉,便命武昌节度使杨守忠代替朱元。陈觉担心朱元不肯交出兵权,便以齐王李景达的名义,召朱元到濠州议事,到时再撤销朱元的兵权。
朱元也听到陈觉要夺其兵权的消息,非常生气,准备自杀,以表明忠心,也可保住妻儿性命。门下客宋垍劝说道:“大丈夫到哪里得不到富贵,何必为了妻儿去死?”于是,朱元与先锋壕寨使朱仁裕带领一万多人以整个营寨向后周投降。
柴荣得知朱元投降,非常高兴。柴荣坚信此次一定能够攻破寿州城,也一定能够击败南唐的援兵。
柴荣认为,南唐兵马一旦溃败,必将沿着淮河向东逃走。柴荣不仅要取得胜利,还要消灭敌人有生力量。
柴荣于是派虎捷左厢都指挥使赵晁带领数千名水兵,到淮河下游堵截。三月五日凌晨,柴荣命各军攻打南唐八公山营寨。
这一战,非常激烈,后周将士取得大胜,杀死南唐一万多名士兵,擒获南唐将领许文稹、边镐、杨守忠等将。寿州城中的刘仁赡听闻援兵大败,不停叹息,一急之下病倒了。
南唐的士兵果然沿着淮河向东逃去。柴荣率数百名骑兵沿淮河北岸追击,各将带领步骑兵从南岸追击,水军则从淮河中流东下追击。南唐士兵战死、淹死以及投降的共有四万多人,缴获战舰、粮草、兵器不计其数。
傍晚时分,柴荣到达两百里外的镇淮军(今安徽省怀远县),传令就在镇淮军宿营。第二天,柴荣决定在镇淮军淮河两岸修建两座城池,再把下蔡的浮桥移到这里。柴荣此举是为了切断濠州与寿州的通道,因为南唐主帅李景达便驻屯在濠州指挥作战。
南唐濠州大营的将领们得知柴荣在镇淮军筑城,也想前往偷袭。正好当时淮河水涨,濠州都监郭廷谓便率水军沿淮河西进,想趁后周没有防备,焚烧他们正在搭建的浮桥。右龙武统军赵匡赞探得消息,立即率所部兵马阻截,将郭廷谓击败。濠州的李景达得知郭廷谓战败,无心再援救寿州,竟与陈觉一起逃回江宁。
李景达已经逃回江宁,元宗李璟还会派谁出任主帅到江北作战呢?李璟竟然准备亲征。中书舍人乔匡舜上疏极力劝谏。李璟认为乔国舜打击士气,下诏将乔匡舜贬到抚州(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
李璟问神卫统军朱匡业、刘存忠如何抵御敌军。朱匡业吟诵罗隐的诗道:“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言下之意,已经无力回天。刘存忠认为朱匡业说得有理。李璟非常怒火,将二人一个贬降、一个流放。当然李璟最后也没有敢亲征,只能坐看柴荣攻打寿州了。
柴荣决定还是先劝降刘仁赡,然后再攻。
柴荣命人给刘仁赡送去诏书,让刘仁赡慎重地选择祸福。刘仁赡没有丝毫犹豫,坚决不为所动,决不投降。柴荣看到刘仁赡不降,便在寿州城北炫耀兵力,以图城中士兵胆怯而降。由于刘仁赡不降,士兵们也无人投降。
然而上天不佑南唐,刘仁赡病情加重,突然不省人事。
三月十九日,清淮监军使周廷构、营田副使孙羽等人以刘仁赡的名义草拟降表,派人出城送到柴荣大营。
第二天,柴荣给刘仁赡下诏,派阁门使张保续入城宣读诏书。刘仁赡仍在昏迷,什么也不知道,其子刘崇让出城向柴荣谢罪。
第三天,柴荣在寿州城北接受投降。周廷构等人抬着刘仁赡出城向柴荣投降。柴荣接受投降,命人将刘仁赡抬到城中养病。
柴荣终于得到寿州,非常高兴,下诏大赦。
柴荣对得到刘仁赡这样的将领更是高兴,尽管刘仁赡当时什么也不知道。柴荣任命刘仁赡为天平节度使兼中书令。柴荣在诏书中赞赏刘仁赡的忠心:“尽忠所事,抗节无亏,前代名臣,几人堪比!朕之伐叛,得尔为多。”
然而,就在柴荣诏书颁发的当天,刘仁赡因病去世了。柴荣又下诏,追赠刘仁赡为彭城郡王。柴荣为表彰刘仁赡的忠心,还将清淮军恢复原来的名称忠正军。南唐元宗李璟听闻此事,也追赠刘仁赡为太师。
柴荣任命右羽林统军杨信为忠正节度使、同平章事,镇守寿州。柴荣想到寿州城中的百姓早就没了粮食,于是下令给城中百姓发粮。柴荣安排妥当,决定北返开封,由各位将领继续攻打淮河以南各州。
周世宗柴荣第二次亲征南唐,终于得到寿州(今安徽省寿县),但并没有全部得到江北各州。柴荣当然不会就此黑休,否则还谈什么统一天下。然而柴荣得暂返京城,毕竟还有不少政事要其处理。柴荣在京城只有半年之久,便第三次亲征南唐。
这半年当中,柴荣也做了不少事,下面列举几件。
第一件事是下诏疏浚汴水,向北直通五丈河。从此,齐、鲁一带的船只可以直接到达京城开封。
第二件事是极力挽留宰相李毂。李榖身患重病,多次上表辞官。柴荣认为李榖是一位很有能力的宰相,一直不准其辞官。柴荣为此恩准李毂上朝不必下拜,还在御座之侧赐坐。李榖病情确实很重,一连九次上表请辞。柴荣只好答应让李榖辞去兼职,只留本职司空,让李榖每月到便殿议事一次。
第三件事是中书舍人窦俨提出五个建言,深得柴荣赞赏。第一,讨论古今礼仪,制定《大周通礼》,创作《大周正乐》。第二,指出唐末以来官员任免的种种弊端,提出任用与选拔的措施。第三,让盗贼互相揭发,对揭发者给予奖赏,以图更好地肃清盗贼。第四,鼓励百姓垦荒,多种田地。第五,战争要速战速决,让百姓尽快休养生息。
还有一件事,就是处罚作战不力的将领李继勋与武行德。李继勋是在柴荣一征南唐北返时被刘仁赡偷袭击败的。武行德是在柴荣二征南唐北返时被南唐将领郭廷谓击败的,连在涡口(今安徽省怀远县)的浮桥都被切断。柴荣下诏,免除武行德武宁节度使兼中书令之职,调任左卫上将军,免除李继勋河阳节度使之职,调任右卫大将军。
夏去秋来,柴荣准备第三次南征。
公元957年(后周世宗显德四年)十月十九日,柴荣从开封起程。
十一月五日,柴荣到达濠州(今安徽省凤阳县)城西,开始部署作战。柴荣准备攻打濠州城的南关城,柴荣将这个任务交给侍卫马步都指挥使李重进。柴荣还准备攻打濠州城东北的一处水上营寨,以防此处敌人来援。
柴荣将这个任务交给内殿直康保裔与殿前都指挥使赵匡胤。柴荣又命水军攻打濠州城北的南唐战舰。
第二天,战斗开始。李重进很快就攻破了南关城,濠州城守将、团练使郭廷谓只得固守内城。负责攻打水上营寨的康保裔带领数百名身着铠甲的士兵,骑着骆驼蹚过河水,赵匡胤则带领骑兵随后继进。营寨里的南唐士兵本以为后周兵马不能靠近,现在看到赵匡胤、康保裔等人已经杀了过来,都慌作一团。赵匡胤、康保裔趁乱发起攻击,南唐士兵大败。水军也取得了胜利,纵火焚烧了七十艘战舰,杀死两千多人,还攻克了靠近河边的羊马城。
柴荣开始亲自攻打濠州城,然而一连数日不能攻克。
一天晚上,濠州城的守将郭廷谓派人带着降表出城交给柴荣,表文内容为:“臣的家人都在江南,今天如果立即投降,恐怕家人都会被杀。臣请求先派使到江宁禀报,看看朝廷是否会派兵来援,然后再出城投降。”柴荣接受郭廷谓的请求,便不再攻打濠州城。
柴荣决定率部沿着淮河东下攻城掠地。
十一月二十三日,柴荣到达泗州(今江苏省盱眙县淮河北岸)城下。赵匡胤率先攻打泗州城南门,纵火焚烧,很快攻克月城以及水寨。柴荣登上月城城楼,指挥将士们攻城。泗州城守将范再遇坚守城池,泗州城一时攻不下来。
十日后,范再遇实在无力支撑,这才决定投降。柴荣接受范再遇投降,将其调到宿州任团练使。柴荣来到泗州城下,传令外出砍柴的士兵不得踏坏百姓的农田。百姓听到这个消息,都非常感激、高兴,纷纷给大军送来粮草。泗州城攻克,后周士兵一个也不敢擅自入城,军纪非常严明。
这时,探马来报,南唐有数百艘战舰沿着淮河逃向清口(今江苏省淮安市西南)。柴荣决定沿淮河向东挺进,追击这支战舰。柴荣从淮河北岸东进,赵国胤率领步骑兵沿淮河南岸东进,其他各将率水军从淮河中流东进,一同追击南唐兵马。
淮河是两国边境,两岸长时间无人行走,杂草芦苇,密集众生,很多地方还有泥沼沟壑。然而,后周的士兵跟着柴荣乘胜前进,士气高昂,一点都不觉得道路难行,甚至不觉得疲劳。
十二月八日,柴荣追上南唐兵马,边战边进,战鼓隆隆,声传数里。
第二天,柴荣追到楚州(今江苏省淮安市)西北,大破南唐兵马。有一支兵马沿着淮河继续向东逃去,柴荣亲自率兵追击,赵匡胤为前锋。赵匡胤追了六十里,擒获南唐保义节度使、濠泗楚海四州都应援使陈承昭,然后才率兵西返。
柴荣此次追击南唐兵马,共俘获战舰三百多艘,俘虏士兵七千多人。南唐在淮河一带的水师全军覆没。
十二月十日,柴荣南渡淮河,在楚州城西北扎营。
十二月十六日,柴荣开始攻打楚州城,当日攻克临近河畔的月城。然而楚州城中的守城将士都非常英勇,拼死坚守,毫不动摇,柴荣一直 不能攻克。
两日后,濠州守将郭廷谓来到楚州,晋见柴荣。原来郭廷谓的使者从江宁返回,告诉郭廷谓,朝廷不会再派兵来救。郭廷谓决定正式向柴荣投降,还给柴荣带来一万多名士兵、数万斛粮食。
柴荣对郭廷谓说道:“自朕南征以来,江南诸将不是战败就是阵亡,只有你能切断我们涡口的浮桥,攻破我们定远的营寨,你足以报答你的国家了。濠州是个小城,就是李璟来守,也守不住。”
柴荣任命郭廷谓为亳州防御使,并派其带领濠州的兵马南下攻打天长(今安徽省天长市)。
柴荣又派铁骑左厢都指挥使武守琦带领数百名骑兵攻打江都。武守琦才到达江都城北的高邮,南唐江都守将便命人纵火焚烧江都的官府以及百姓的房屋,强迫百姓南渡长江。武守琦进入江都后,发现城中只剩下十几个生病的百姓。
柴荣将江都改回原名扬州,仍然命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韩令坤掌管扬州军府事。柴荣听说扬州东边的泰州(今江苏省泰州市)没有什么防备,便再派兵收复泰州。
就在南唐接连丢失扬州、泰州之际,新的一年到来了。
公元958年(后周世宗显德五年)正月,南唐元宗李璟改年号为“中兴”。然而李璟无法再中兴他的国家,因为各地仍在丢城失地。数日后,楚州北边的海州(今江苏省连云港市)又被后周占领。
楚州城被攻已经四十多天,虽然一直没有被攻克,但南边的扬州、北边的海州已被攻克,楚州迟早不保。柴荣一边攻城,一边考虑攻克楚州之后将前往长江作战一事。
柴荣准备从淮河经运河进入长江,没想到北神堰一带已经阻塞,战舰不能前行。柴荣又想开凿楚州西北的鹳水(今地不详),然后从鹳水前行。柴荣先派人前往察看是否可行,察看人员回来说地势复杂,需要耗费大量人力。柴荣亲自前往察看,指导规划,然后再征调楚州的民工前来挖掘,十天左右便完成,而且省了不少人工,大的战舰也能顺利通往长江,南唐人看到后,非常吃惊,以为神助。
河道已经疏通,柴荣决定加紧攻打楚州城。
正月二十五日,楚州城被攻破,南唐守将、楚州防御使张彦卿与都监郑昭业仍然带领士兵在抵抗。箭已用完,刀也损坏,张彦卿举起胡床格斗,直到战死。城中一千多人全部战死,没有一人投降。
二月六日,柴荣从楚州南下。
二月十五日,柴荣到达扬州。
三月一日,柴荣从扬州前往东边的泰州视察。
三月十日,柴荣再掉头向西,前往迎銮镇(今江苏省仪征市)。在迎銮镇,柴荣听说南唐有数百艘战舰停泊在东沛州(今江苏省启东市),企图切断后周与吴越的通道。柴荣立即派殿前都虞候慕容延钊率步骑兵、右神武统军宋延渥率水军,沿江东下,前往攻打这支战舰。不久,慕容延钊奏报说大破南唐兵马。
至此,南唐在江北的领地,尚有庐、舒、蕲、黄四州未被后周占领。柴荣又派李重进率部西去攻打庐州(今安徽省合肥市)。
柴荣在长江北岸用兵,南唐元宗李璟很为担忧,毕竟柴荣已经打到长江边上了。李璟赶紧将年号“中兴”改为“交泰”,可见中兴已经没有希望,只希望平安了,也变得低调了很多。
皇太弟李景遂更是前后十次上表,请求辞去皇太弟之位。李景遂在奏表中说国家面临危难,自己不能解救,请求到藩镇镇守,并奏请册立李弘冀为太子。齐王李景达也因为战败而请求辞去元帅之职。
于是,李璟册立嫡长子李弘冀为太子,让李弘冀参与朝政。
李璟非常担心柴荣渡江,想降低尊号向后周称藩,以图柴荣能够罢兵。然而李璟又为此感到耻辱,于是派兵部侍郎陈觉带着奏表前往柴荣处,提出将皇位传给太子李弘冀,由李弘冀向后周称臣。
三月十五日,陈觉到达迎銮镇,看到后周兵马非常强盛,立即用哀伤的神情向柴荣请求回到江宁,请李璟呈递降表,献出尚未被后周占领的庐、舒、蕲、黄四州,以长江为界,以使两国停战。
柴荣接受陈觉的请求,陈觉于是派阁门承旨刘承遇前往江宁,建议李璟割让四州,向后周称臣。柴荣也让刘承遇给李璟带去诏书。在诏书中,柴荣称李璟为江南国主,并对李璟好言抚慰。
刘承遇回到江宁,将柴荣的诏书呈给李璟。李璟接受陈觉的建议,再派刘承遇带着奏表,过江前往迎銮镇叩见柴荣。李璟在奏表中自称唐国主,愿意献出江北四州,每年进贡。
自此,南唐江北十四州共六十个县全部纳入后周国土,这十四州是光州、寿州、庐州、舒州、蕲州、黄州、滁州、和州、濠州、海州、泗州、楚州、扬州与泰州。
三月二十日,陈觉向柴荣辞行。柴荣让陈觉告诉李璟不必传位给太子。
第二天,柴荣离开迎銮镇,前往扬州。
三月二十五日,李璟再派宰相冯延已来到扬州,向柴荣献上价值百万的金银钱财以犒劳大军。不久,李璟为避郭威曾祖郭璟名讳,更名为李景,再去掉帝号,只称“国主”,去掉年号“交泰”,改用后周年号“显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