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杜畿、杜恕、杜预,祖孙三代见证魏晋兴亡,杜甫居然是他们的后代
创始人
2025-06-22 16:32:15
0

杜畿ji、杜恕、杜预是祖孙三代。杜畿是曹魏第一太守,杜恕是曹魏名臣,杜预则是西晋开国元勋、灭吴功臣,祖孙三代人见证了魏晋兴亡。

曹魏第一太守杜畿

杜畿(163年~224年),字伯侯,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杜畿出身京兆杜氏,他的祖宗杜周、杜延年父子,是曾经在《史记》《汉书》中留下姓名的大人物。历官郡功曹、守郑县令,善于断案。荀彧将他举荐给曹操,曹操任命他为司空司直,调任护羌校尉,使持节领西平太守。

此后,为了更好的控制河东郡,杜畿被曹操任命为河东太守。杜畿在任期间不仅爱民如子,为政有道,而且不避权贵,品德高尚。河东执政十六年,让河东郡在这期间成为汉末三国期间最富裕的郡之一,史书评价其"政绩为常为天下最"。

名臣杜恕

杜恕(197~252年),字务伯,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杜畿的儿子。曹魏太和年间,担任散骑黄门侍郎,得到侍中辛毗器重。历任弘农太守、赵国相、河东太守、淮北都督护军、御史中丞,出任使持节、建威将军、护乌丸校尉、幽州刺史,受到征北将军程喜栽害,依附于大将军曹爽。

《三国志》中用很大篇幅记录了杜恕给魏明帝曹叡的上疏陈事。杜恕以礼为万物的法式和规矩,并赋予礼以道德价值和政治价值的权威,进而论述了礼对协调政治关系和伦理关系的功用。杜恕的礼治主张切中曹魏名法之治的流弊,是魏晋之际治国方略由“以刑为先"向"以礼为首”转化期间的产物。

灭吴功勋杜预

杜预(222年-285年),字元凯,京兆郡杜陵县(今陕西西安)人,中国魏晋时期军事家、经学家、律学家,曹魏散骑常侍杜恕之子。杜预出身京兆杜氏。初仕曹魏,任尚书郎,后成为权臣司马昭的幕僚,封丰乐亭侯。西晋建立后,历任河南尹、安西军司、秦州刺史、度支尚书等职,与贾充等修《晋律》。

咸宁四年(278年)接替羊祜出任镇南大将军,镇守荆州。他积极备战,支持晋武帝司马炎对孙吴作战,并在咸宁五年(279年)成为晋灭吴之战的统帅之一。战后因功进封当阳县侯,仍镇荆州。在战后仍讲武备战,兴建学校,督修水利,被时人称为“杜父”。后被征入朝,拜司隶校尉,于太康五年闰十二月(285年初)逝于邓县,终年六十三岁。获赠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号“成”。

杜预耽思经籍,博学多通,多有建树,时誉为“杜武库”。他与张斐对《晋律》的注解,在当时有“张杜律”之称。此外,曾注《孙子》十三篇,并著《春秋左氏传集解》《春秋释例》等。为明朝之前唯一一个同时进入文庙和武庙之人。

杜畿为汉末三国时期人物,被誉为曹魏第一太守;杜恕沿着父亲的光辉,成为曹魏中后期的一代名臣;杜预成就最高,见证了魏晋兴替,武功方面是灭吴功臣之一,文学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妥妥的儒将。祖孙三代,在魏晋两朝中都位高权重,见证了历史的发展,也算是一段佳话了。

另外在补充一个小知识点:杜预的三子杜耽、四子杜尹,分别是唐代诗人杜甫、杜牧的先祖。只能说,杜家的基因太牛了,从西汉至唐朝,近千年而人才鼎盛,堪称一段传奇。

《三国史话》是近代史学大家吕思勉先生的作品,向来有史实版《三国演义》之称,《三国史话》的创作目的是为勘正《三国演义》中一些不符合事实的情况,其中很多观点非常有意思,有助于我们了解真实的三国历史。

参考资料:《三国志》裴松之注、吕思勉《三国史话》

如果喜欢这篇文章,欢迎点赞、收藏、评论+关注,这是我创作最大的动力!

——小凡读史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叫停付费“插队”,自然景区别再... ▲恩施大峡谷风光。图/恩施大峡谷微信公众号仅仅试运行了33天,湖北恩施大峡谷景区就叫停了VIP“优速...
原创 玛... 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谏太宗十思疏》 提及“文明”这两个字眼,除了我们的华夏文明之...
原创 他... 引言:自古有言道,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我党自从建立之初,便得到了各路精英的加盟和襄助,哪怕是遭遇...
原创 李... 武德三年,李世民亲率大军攻破洛阳,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成功打败了王世充。第二年,李世民再次指挥玄甲军...
原创 雷... 许仙与白素贞的爱情故事,广为流传,深入人心。两人情投意合,恩爱至极,然而这段美满的爱情却在一个突如其...
许超:水神信仰在景德镇落地生根 嘉宾简介:许 超南京大学考古学博士,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研究员,泗王庙遗迹考古发掘项目领队。 主持...
原创 秦... 提起战国“超长待机王”的称呼,大家想起的一定是秦昭襄王嬴稷,但是在战国在寿命上超过他的君主还是有的,...
因为太领先,所以亡了国 全文共6778字 | 阅读需13分钟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很喜欢跟底下人谈论读书心得。 一次,他对左...
原创 活... 在古代,皇帝的位置象征着无上的权力与极致的荣华富贵。身为皇帝的背后是无尽的权势与统治,但也伴随着不可...
原创 诸... 这个假设虽然提出得有些晚,但实际上在三国时期后便已有尝试的先例。尤其是在唐末动乱的背景下,绵延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