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1年,刚刚登基的刘备意气风发,打着为兄弟报仇的旗号,其实为了争夺荆州,顺江东下。蜀国军队来势汹汹,吴国则采取积极防御的策略。
自从失去荆州后,刘备为了这场战争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孙权接到刘备东征的信号,立刻派人求和,全部吃了闭门羹。
对刘备的蜀汉集团而言,这场战争关系到发展;对孙权的东吴集团而言,这场战争关系到存亡。
在出发前,张飞带领几万人,准备从阆中到江州,结果被部下所害,刘备痛失大将。更让刘备气愤的是,凶手投奔对手。关羽和张飞,都是刘备的左膀右臂,他们的遇难又都与孙权有关。国仇家恨战胜了刘备的理性,坚定了刘备讨伐东吴的决心。
刚开始,蜀军水陆并进,进展顺利。孙权这边迅速做出反应,一边派人与魏国建立合作关系,避免腹背受敌;一边启用陆逊,在战场上正面对抗刘备。
陆逊客观分析了战场形势,决定避其锋芒,有步骤地实施战略撤退。到了夷陵和猇亭,陆逊退无可退就开始防御蜀国。吴国退出狭窄的山地,守在山口形成关门打狗的形态。
战争进入到相持阶段。由于战场是在吴国的地盘,刘备是一个“侵略者”的角色。陆逊坚守不出,就是不决战,刘备的锐气开始下降。拖的时间越久,对刘备越不利。
两军对垒了半年,刘备开始沉不住气了,到处挑衅,企图速战速决。陆逊还是不应战,破坏了刘备的战略意图,蜀军的斗志开始松懈。
正值夏天,蜀军酷热难耐。刘备下令水军上岸,将军队安顿在深山老林里休整。
在几百里的山道上驻军,兵力严重分散,给力陆逊战略反击的机会。此时夏天,天气炎热,蜀军周围都是丛林,军营也是木头,一旦起火,后果很严重。陆逊看准这一点,主打火攻。
过程不多说,结果很明确,刘备兵败如山倒,逃往白帝城。
这场战争,是蜀汉集团由强盛转向衰落的转折点,也是刘备英雄落幕的标志点。刘备之败,败于轻敌,败于战略战术的失误。陆逊之胜,胜于沉着冷静,胜于运筹帷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