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清朝入主中原的第一位皇帝,爱新觉罗·福临可以说是名垂千古,而他取得的一切的成就却离不开这么一个人,多尔衮,作为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在皇太极突然驾崩后,立拥年幼的福临继位,而后为他打下了一片江山,可是死后却受到了消爵,刨坟的对待,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爱一个人其实很简单
爱新觉罗·多尔作为衮努尔哈赤大妃阿巴亥的第二个儿子,努尔哈赤第十四个儿子,17岁开始就跟着兄长皇太极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被赐号“墨尔根戴青”,成为正白旗旗主,后封睿亲王,协助皇太极管理户部,为以后得摄政打下了基础。
随着皇太极的突然离世,让正在上升阶段的后金政权出现了波动,几乎到了灭亡的地步,由于皇太极生前没有立嗣,导致众多八旗大臣对皇位虎视眈眈。对豪格是“帝之长子,当承大统”的思想不少旗主很是赞同,但是相对于功劳最大的多尔衮则和豪格干上了,甚至发生了两黄旗大臣佩剑上殿劝诫的事情。
面对这种情况,多尔衮选择了六岁的福临作为皇帝,至少这个小孩子是自己看着长大的,至少这个小孩子能听自己的话,于是多尔衮从摄政王到皇叔父摄政王再到皇父摄政王,这个是和自己岁数相差不大的豪格所不能给与的,由于没有子嗣继承,多尔衮倾尽全力去辅佐小皇帝,为他排忧解难,把所有的爱都给足了他,不让他操心国事,快快乐乐的做一个孩子该做的事情。其实爱一个人其实很简单,就是努力去为他做,哪怕他不喜欢,早晚他会明白你的苦心。
恨一个人其实也很简单
爱新觉罗·福临作为努尔哈赤的第九子,因为多尔衮和努尔哈赤长子豪格的皇位争夺,让自己从中渔翁得利,但是这个皇位显得那么无足轻重,继位后在多尔衮的帮助下,六岁的福临继位,一切都显得那么顺利,1644年招降吴三桂,挥军入关这一切都是在多尔衮的主持下有条不絮的进行的,到后来的消灭一切反对势力,大局已定,自己曾经感恩的那个人在心中已变。
杀胞兄
豪格军功显著,曾平定四川,斩杀张献忠,顺治皇帝专门在太和殿为他设宴。顺治可以说对这个哥哥充满了好感,但是多尔衮对着和自己挣夺皇位,迫使自己放弃皇位的人却耿耿于怀,先是议罪消爵,后是马上处死,好在顺治的苦苦哀求下被免死而幽禁,可是不出几个月便爆死,而豪格的两个福晋也被多尔衮和其兄弟阿
济格娶回家,从此仇恨的种子埋在了顺治的心里。
离间母子
清军入关后,沿袭明制,即年幼的皇子和皇女需由宫中女官、乳母等抚育,使得顺治和生母孝庄太后的相处时间越来越少,母子之间的关系越来越恶劣,顺治把这些都归罪于多尔衮,再加上外面那些对孝庄太后的中伤,什么太后下嫁,这都是顺治不能接受的。
独擅专权
从一开始的摄政王到叔父摄政王到皇叔父摄政王再到皇父摄政王,这这一个个称呼的改变也意味着年幼的顺治心灵一次次的被羞辱,最后多尔衮将皇帝专用的印信兵符收归自己保管,让自己成为一个傀儡,这个皇帝当不当的成都是多尔衮说了算,即使他没有谋权篡位的心,这也是自己不能忍受的,后来顺治的重孙子乾隆说过“其时世祖章皇帝尚在冲龄,未尝亲政也。夫睿亲王果萌异志,当时兵权在握,还有做不成的事?”
这一切一切的事情堆积在一起,终于在多尔衮坠马不治后爆发了,面对多尔衮政敌的返击,年幼的顺治开始不顾一切的报复,先是宣布多尔衮的十四条罪状,后是追夺一切封典,毁墓掘尸。
据传教士卫匡国有一本书叫《鞑靼战记》这里面记载说:多尔衮的坟被挖了,把多尔衮的尸体抛尸荒野,用棍子打多尔衮的身体,用鞭子来鞭尸,更有甚者,把他头割下来,身首异地!
再说句闲话,这一点顺治的儿子康熙比他强多了,同样面对一个专权的鳌拜,没等他死就把他办的老老实实,也难怪顺治看破红尘呢。